誰捕蜂 誰捉蛇? 找尋讓人與動物都安全的解方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誰捕蜂 誰捉蛇? 找尋讓人與動物都安全的解方

2017年12月18日
作者:公視記者 陳佳利 賴冠丞

蜂、蛇,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卻名列人與動物衝突的榜首。蜂蛇問題,長期由消防單位處理,人員安全、動物福利都難以顧及。2017年1月,行政院定調,蜂蛇處理回歸農政體系,這項數量龐大、專業需求度高的任務,將如何回歸?

934-1-19穿上捕蜂衣,層層防護,白天勘查地形,入夜後趁蜂群回巢,消防局人員正式動手處裡蜂巢。
穿上捕蜂衣,層層防護,白天勘查地形,入夜後趁蜂群回巢,消防局人員正式動手處裡蜂巢。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穿上捕蜂衣,層層防護,接縫處再用膠帶加強,不能有一絲空隙。白天勘查過地形,入夜後趁蜂群回巢,加上牠們在夜間視力不佳,威脅性減低,台北市消防局的人員才正式動手。

蜂蛇屬於野生動物,應由主管野保法的機關處理,但農政單位無力面對龐大的通報案件,長期委由消防單位執行。消防員權益促進會理事長楊適瑋表示,「農業局用行政程序法裡面的行政協助,請求出勤,久而久之,公親變事主。消防員只能做到最粗淺的,也不管牠死活,這對物種保育,有比較大的疑慮。」

蜂蛇問題,長期由消防單位處理,人員安全、動物福利都難以顧及。
蜂蛇問題,長期由消防單位處理,人員安全、動物福利都難以顧及。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消防人員沒有經過訓練,被迫上場,所使用的蛇夾,容易造成蛇類重傷。台中市政府自2010年起,將消防隊捕獲的蛇類,委託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處理後續,志工定期到消防隊收蛇,目睹蛇夾所造成的傷害。

消防勤務項目繁雜,從2007到2016年,勤務量成長了1.6倍,人力卻沒有增加,全台一年的消防勤務量,高達110萬趟,當中蜂蛇就有十萬多起,占消防勤務的13.2%,由於缺乏系統性專業訓練,2007年至今,3名人員因此殉職,22名受傷。另外處理蜂蛇,也壓縮了消防人員的救災救護訓練時間和休假。

消防人力嚴重不足,直到2015年1月,新屋一場大火,帶走六位消防員生命,暴露消防員高壓、高風險的困境,桃園市府因而下定決心,將非消防勤務回歸專業。從2015 年10月起,每年編列約2500萬元的經費,將日間捕蜂捉蛇業務,移轉給義消協助。

全台22個縣市,目前只有桃園市委外處理蜂蛇,其他縣市的消防人員依然苦撐,消防人員多次發聲,希望蜂蛇業務能回歸專業。

消防人員抗議繼續捕蜂捉蛇業務,要求回歸農政單位。
消防人員抗議繼續捕蜂捉蛇業務,要求回歸農政單位。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2017年10月底,行政院提出三項原則,六點回應,承諾強化訓練與裝備,提供津貼與撫卹,夜間10點以後和緊急勤務,由消防人員處理,其他保育類動物及不具威脅的蜂蛇,由農政單位負責。

2017年12月1日,帶著7000份連署書,消防人員第三次來到行政院前,表達拒絕以獎勵金交換消防員繼續處理蜂蛇的立場,並希望政府每年編足4.2億預算,落實業務回歸農政單位。

每年十多萬起的蜂蛇案件量,農政單位能不能承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曾進行調查,發現各縣市政府人力嚴重不足。22個縣市的專職只有16位,加上約聘人員,具有專業背景的人只有21人。

人力不足,委外成為選項。2018至2020年,行政院每年編列1.3億預算,補助地方政府,處理業務移轉。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表示,有14個縣市會移轉到農政單位。

捕蜂與捉蛇,需要不同的專業,那麼,達人在哪裡?

處理蜂類,資深蜂農是現成達人。
處理蜂類,資深蜂農是現成達人。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細心檢查巢片,觀察蜂群健康狀況,從事養蜂30多年的洪秋芬,與養蜂協會的夥伴,三年前開始協助台中市政府,處理毒性強的虎頭蜂。雨衣雨鞋、雙層手套、安全帽、頭罩,是他處理虎頭蜂的基本配備。他說,養蜂人去收會比較溫和, 不會直接把蜂窩燒掉,會把它收掉再搬到別的地方。

處理蜂類,資深蜂農是現成達人,面對蛇類,情況就比較複雜。台灣有50多種蛇類,承接蛇類業務的廠商,必須對蛇的習性有基本瞭解,懂得使用友善的工具。

屏科大生物科技系的蔡添順老師,是台灣少數的蛇類專家之一,他接受高雄市農業局委託,處理消防隊收來的保育蛇類,至今進入第六年,平均每年處理將近500隻。

這是台灣唯一通過國際認證的動物房,每條蛇都有獨立的飼養箱,提供躲避處與飲水,按照不同蛇類的需求,飼養箱的鋪料也不同。健康的個體,會盡快帶到原棲地附近野放,無法野放的,(例如外來種)則是長期收容。

從安置空間到人員訓練,處理上格外謹慎,對於即將上路的蜂蛇業務委外,蔡添順老師認為,應該把握機會,建立系統與規範,讓以往缺乏的人員安全與動物福利,能因為業務移轉而得到落實。被捕捉的蛇,最後帶到哪裡野放,也急需建立評估機制。

該藉機建立的,還有長期缺乏的基礎資料。目前全台灣蛇類通報地點的分布概況,沒有完整資料,屏科大蔡添順老師也僅有高雄市的保育蛇類紀錄,而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藉由七年來的紀錄,才明白台中市通報蛇類的概況。

學者認為,對於即將上路的蜂蛇業務委外,應該把握機會,建立系統與規範,還有長期缺乏的基礎資料。
學者認為,對於即將上路的蜂蛇業務委外,應該把握機會,建立系統與規範,還有長期缺乏的基礎資料。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屏科大野保所助理教授陳添喜表示,主管機關要把資料建立起來,哪些地方是熱點?要去瞭解為什麼?如果是我們自己營造出對蛇有利的條件,反而要去控制那個條件,而不是不斷地移蛇。

因為消防員的過勞問題,蜂蛇成為焦點,關於機制建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建議,應該將視野拉大。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專案研究員林岱瑾表示,行政院的層級,不應該只看到捕蜂捉蛇,應該看到整個野生動物處理的系統要怎麼建置。

將蜂蛇回歸農政體系的地方政府中,新北市準備建立動物救傷體系,2017年10月,動物救援從消防單位回歸動保處,位在板橋的醫療中心,有專業手術室,還有野生動物病房,明年起,這裡也會處理蜂蛇問題。新北市動保處處長陳淵泉表示,「編列了1252萬的預算,將由外面的廠商與動保處的管制動保員混編,24小時擔任救援工作。」未來包含蜂蛇動物救援,新北市從通報到後端野放,統一由動保處受理。

新北市準備建立動物救傷體系,目前動物救援已經從消防單位回歸動保處,明年起,也會處理蜂蛇問題。
新北市準備建立動物救傷體系,目前動物救援已經從消防單位回歸動保處,明年起,也會處理蜂蛇問題。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建立救援體制之外,處理蜂蛇還有個關鍵:教育。

蜂蛇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一環,具備毒性是牠們的求生之道,扭轉人們的恐懼與偏見,體認牠們原本就在這裡生活,或許能讓牠們免去被捕捉再野放的折騰。林文隆說。如果可以用教育去影響一萬個人、一萬個家庭,也許會減少5000件的通報。

僅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倉促上路,解決一時的緊迫,會不會衍生出更多問題?

執行規範在哪裡?業務能否順利移轉,讓消防員喘一口氣?蜂蛇能否得到妥善對待?過程中,又會有多少生命無辜犧牲?

公視 我們的島【誰捕蜂 誰捉蛇】
12/18(一) 22:00首播
12/22(六) 11: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