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油提出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迴避替代方案」,並釋出2月通過環評、6月動工的時刻表,關注當地藻礁生態的中研院學者與環團,批評新址仍緊鄰柴山多杯孔珊瑚的分布熱點,不但敷衍,更把藻礁保育當成兒戲。眼看下星期二(23日)下午環保署就要進行觀塘工業港的環現差[註]、因應對策的第3次初審,19日聯手召開記者會呼籲暫緩計畫,重申應該「完整調查、異地建站」的主張。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趙淑妙、東海大學生科系副教授劉少倫等學者批說,相關調查都沒有完成,三接站要退縮多少才不會影響藻礁,其實目前各說各話,都沒有科學證據,對於中油目前提出的替代方案,他們認為仍是緊貼著熱區,並不恰當。
趙淑妙指出,去年10月底的第二次環現差會議後,農委會與中研院已有共識,要邀集國內專家,花一年的時間深入好好調查大潭藻礁與生態系。不料,調查未正式展開,中油就拋出替代方案,更揚言今年6月就要開工。但學者認為,中油的方案只避開了位在潮間帶、已露頭的藻礁,對於存在於工業港範圍內的其他有待調查的藻礁,則以曖昧的「生物礁」稱呼。
「請拿出科學證據說服我們學者!」劉少倫批,此案顯示政府短視、急躁,在他們眼裡,法律與專業都只是參考、只是踐踏用的。當學者提出大潭藻礁生態豐富、且世界少見時,中油卻反批學者沒有專業,堅持當地沒有生態、藻礁在台灣各地都有。
劉少倫指出,身為一個研究藻類的學者,比照世界研究資料,顯示大潭藻礁的確世界少見,台灣他處都沒有這麼大的規模,甚至已是化石,都不若大潭還是豐富的生態系。但目前學者連這些藻礁是怎麼產生都還沒有研究出來,中油又怎麼能說他們知道怎麼避免藻礁的死亡?
劉少倫認為,一年的研究時間,學者對大潭藻礁的掌握,大概能從目前的接近零提升到50%。在比較確認藻礁的範圍後,再來討論三接站是否可以落腳該處、或是要如何退縮,才是基於科學。
從藻礁爭議 反檢討能源政策
「我們會努力省電,請不要把藻礁挖掉!」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唸出小學生寫給總統蔡英文的明信片,表示目前搶救藻礁的主張,已經獲得全台民眾8000多人聯手寫明信片、包括中研院等生命科學專業學者300多人連署,全球上萬人網路聲援。
潘忠政認為,以節能取代埋葬藻礁並非只是童言童語,政府自己的預估,也是顯示即便沒有三接站,也只是讓備轉率距離10%的目標差了1.1~1.3%而已,日前德國都有達成再生發電100%的紀錄了,政府若能號召民眾一起為了藻礁節能,將是最好的節能教育。
桃園在地聯盟理事李碧恬指出,天然氣發電本來就只是過渡時期的手段,巴黎協定也有了必須逐年減量的共識,砸600億建立三接站,並不符效益,反觀目前「節能」都不在前瞻基礎計畫裡面,但以可以進行分時電價,帶動尖峰用電抑制的智慧電表為例,大區域布建的期程,韓國要8年、台灣卻要等12年,顯示有改進空間。又或者補強從台中接收站大潭電廠的管線,再鋪第二條備援也不過百億,相較之下,仍是比破壞藻礁合理。
李碧恬認為,去年夏天的和平電塔倒塌、大潭電廠跳電,其實都不能算是意外,都是早就有人提醒這樣危險,可以避免的。而且政府讓大潭一個大電廠獨自承擔全台23.8%的電力,違背了綠能「小規模」、「區域化」的原則,更增添供電風險,這樣「根本上個世紀的思維」有需要三思。
劃設保護區、文化地景無下文 桃市府翹掉立委協調會
民間為了保護藻礁,分頭要求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與自然地景。卻淪為農委會與桃園市政府互踢皮球,至今不見明確下文,立委陳學聖19日中午為此召開協調會。不料,桃園市農業局卻未出席,只傳真兩頁公文,表達全部推給農委會的立場。
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夏榮生表示,目前傾向循野保法來保護大潭藻礁,過去也已經討論是否要擴大以劃設的觀新藻礁保護區了,並初步獲得共識,定調要先展開調查,但由於冬季海象不佳,這個要與中研院合作的調查,要等到3月才能展開。
至於「自然地景」的部分,桃市農業局主張藻礁不只桃園有、林務局調查尚未完成等,將責任推回中央,並認為大潭藻礁目前同時有野生動物保護區與自然地景的討論,應該由中央統一考量。而桃園市至今沒有交出委託中央大學進行的調查結果,也讓與會各方同聲譴責,「為什麼拖了半年,因為做出來的結果不滿意嗎?」陳學聖質疑。
依法,文資保存若是遇到地方政府不作為的狀況,中央可以介入。民間對於至今仍是政府機關之間文來文往的狀況感到擔憂,要求農委會現在就出面先暫訂下來。陳學聖則認為依法所謂由中央介入「必要」的條件,應該是已經通過環差、要開工的那一刻才是必要時刻。
面對民間要求林務局承諾要是真到了那一刻,就要出面指定,林務局卻無法正面承諾,陳學聖則答應民間,若是下週此案真的通過環差,到時他一定會出面要求中央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