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O十週年 全球國民信託結盟把環境變好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信託

INTO十週年 全球國民信託結盟把環境變好

2018年01月25日
作者:許惠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專案執行)

自1895年英國國民信託成立的一百多年來,世界許多國家陸續成立了類似的團體或機構,為全民守護珍貴的自然與文化襲產。從1970年代開始,各個國民信託組織開始輪流舉辦國際會議,創造跨國交流的平台。2005年,在華盛頓舉辦的第11屆國際國民信託大會上,與會團體及代表們決定正式成立一個國際組織,串連及推動全球的國民信託運動。

2年後的2007年12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12屆大會上,國際國民信託組織(International National Trusts Organisation, 以下簡稱INTO)正式成立,之後也立案註冊,並於2008年初正式開始運作,此10週年紀念之際,一起回顧INTO及其成員們在這10年間的成長。

向全世界種下國民信託的種子

INTO的工作人員,以及來自歷史較悠久的國民信託的成員們,一起幫助有意願的國家成立國民信託組織,捷克、葡萄牙、喬治亞都成功在近幾年創立了國民信託,成為該國新的保育行動者。捷克國民信託主席Irena Edwards博士表示:「過去的共產統治下文化資產並沒有得到善待,古蹟文物日漸頹敗或遭到破壞、改作他用,人們也覺得事不關己。」一群旅英捷克人組成了「捷克襲產之友會」(The Friends of Czech Heritage),募款幫助捷克的歷史文物保存。

之後,在和捷克國內的文史保存人士的串連及INTO提供法律與相關經驗的諮詢之下,仿效英國國民信託模式的捷克國民信託(Czech National Trust,以下簡稱CNT)在2014年正式成立,他們立刻展開第一項募資與保存計畫,取得並修復捷克作家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的陵墓及週邊土地。Marie是19世紀的重要德文作家,但在奧匈帝國崩解之後,她在母國卻逐漸被遺忘與忽視,CNT希望能喚起大眾對她的文學的關注。2016年,Marie逝世100週年紀念,CNT正式開放她的陵墓,還舉辦了現代歐洲女性日記展、研討會、古蹟修復工作假期等一系列活動,呈現與紀念Marie的一生及文學貢獻。


捷克作家Marie von Ebner-Eschenbach的陵墓。圖片來源:Michael Eisenriegler(CC BY 2.0)

INTO也在今年9月出版了〈從草創到永續 — 給襲產保存信託組織們的指南〉,清楚整理出一份入門指南,提供給守護自然環境及歷史文化資產的信託組織。誠然,各國的法規、襲產保存現況、NGO運作等情況皆無法一概而論。但指南中透過實際案例與評估事項清單,分享成立非政府/非營利的襲產保存組織流程、組織架構與運作、信託物業管理、財務、人力、策略規劃等面向的建議,及在公共議題參與、教育、宣傳、倡議等工作的實務經驗。

襲產保存的挑戰:缺乏完善規劃、氣候變遷、戰爭、資金

2016年,INTO出版〈全球襲產報告〉(The State of Global Heritage 2016),整理出全球襲產保存現況及最重大的挑戰。根據INTO的各國會員團體,襲產保存目前最嚴重的挑戰是:缺乏完善規劃、氣候變遷、戰爭、資金不足。

在短視近利的開發思維下,急速的都市開發壓力且缺乏完善法規的情況下,讓大量的歷史建築被損毀或拆除、自然環境被破壞,快速上漲的房地價更加速了這股力道。時任英國國民信託總幹事Dame Helen Ghosh曾表示:「氣候變遷是我們守護的信託物業面臨的最大威脅。」氣候變遷造成的傷害,對於小島國家而言更是急迫而嚴峻。

百慕達國民信託仔細研究暖化、海平面上升、極端降雨等現象對百慕達的環境造成的影響,並投入各種調適與防災工作,幫助百慕達面對氣候變遷,例如「集資買回百慕達」運動(Buy Back Bermuda),買下並信託了自然保留區的土地,還給自然更多空間。INTO更每年持續參與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會議(COP),與更廣大的社群交流氣候變遷對自然與文化襲產的衝擊,以及會員團體們的行動方案。

戰爭則是另一項人類與我們的襲產所面臨的艱困挑戰。轟炸機與飛彈讓古蹟、學校、醫院化為灰燼,心懷仇恨與極端意識形態的武裝力量更可能刻意破壞特定歷史地標,例如遭塔利班炸毀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INTO在2012年,和「無國界文化襲產」(Cultural Heritage without Borders)協助科索沃規劃成立國家的襲產保護組織。

在龐大的破壞壓力下,民間的保護力量也日漸崛起,INTO的會員團體數量在成立的十年內從草創時的22成長至76。不論是位於已開發或發展中國家,自然保育或文史保存組織都可能面臨資金不足的挑戰。加拿大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 for Canada)運用得自美國歷史保存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n)的「我們在乎這個地方」計畫(This Place Matters)靈感,發起了「我們在乎這座燈塔」,這個計畫不只成功喚起大眾對老燈塔的關注,更成功結合群眾募資的方式,匯集大眾的資源注入文史保存工作。

為了支持會員團體的工作,INTO近年也推出了小額資助計劃(Small Grants Programme,簡稱SGP)及工作人員交換計畫,讓全球的國民信託運動和聲浪更加茁壯。SGP資助獲選提案計畫的半數經費,幫助會員團體一臂之力。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藉此出版了〈環境信託手冊〉,並展開全台巡迴講座,將運用信託機制守護環境的方式與案例傳達給更多民眾。

獅子山共和國的遺跡與文物委員會(Monuments and Relics Commission)運用這筆補助金,在獅子山第一座法定歷史遺跡Bunce島,推動讓更多大眾認識這座小島在全球奴隸貿易中的角色與這段歷史。聖露西亞國民信託則要仔細研究與評估其信託管理的Maria Major的經營管理計畫,Maria Major是一座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離岸小島,據信棲息著全球最稀有的蛇。聖露西亞國民信託將和澤西國民信託、Durrell Wildlife Conservation Trust合作,評估如何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推廣訪客參訪計畫,並永續地經營管理。


Bunce島的奴隸堡遺跡。圖片來源:bobthemagicdragon (CC BY-NC-ND 2.0)。

青年參與 引領未來世代的襲產保存

大眾缺乏關懷與興趣,也是讓全球的自然與文化襲產團體擔憂的。文史保存或許曾經被視為是老人家無聊的玩意兒,若此話有幾分真實,這正是許多國民信託們近來日益關心且致力於扭轉的情況,試圖讓更多青年產生興趣,願意關心並投入襲產保存的工作,賦予這場運動一個未來。

除了英國國民信託著名的「50件11又3/4歲之前要做的事」計畫,吸引孩童們走出戶外,關注自然與文化之外,去(2017)年的國際國民信託大會上,義大利國民信託(Fondo Ambiente Italiano,以下簡稱FAI)和INTO的法國會員團體的REMPART Union、烏干達會員團體跨文化基金會(Cross-Cultural Foundation of Uganda,以下簡稱CCFU)分別分享他們的青年參與經驗。FAI有專門的青年參與計畫FAI Giovani,透過組成青年小組、和大專院校合作的實習計畫、導覽人員師徒訓練、暑期營隊等管道,提供青年培訓(演說、簡說導覽、環境保護、募款、傳播等)、人際網絡串連、職涯發展等機會、計畫啟動資金以及自我認同的價值及成就感,成功連結了27萬名青年學子參與FAI的保育工作。

REMPART是一個由170個在地團體串聯而成的法國襲產保存聯盟,他們想要打破文史保存僅能由專家學者從事的印象,因此致力於提供長天數的工作假期(大多數為期約兩週),吸引民眾在專家的指導與監督下,參與古蹟與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地景保存、鄉村環境維護等工作。已經成立50週年的REMPART近年的參與志工組成都由青年佔大多數,有近半數是18至25歲的青年,9成的參與者都在35歲以下。


REMPART舉辦的工作假期,餐與志工青年佔多數。 圖片來源:INTO官方網站

這些青年志工最主要的參與動機是想投入有意義的保存/保育工作、認識新朋友、有貢獻,而在參與工作假期之後,更有超過半數志工決定繼續參與REMPART的工作假期或培訓課程。REMPART也投身國際交流工作,招收外國志工參與法國的工作假期,也和國外團體合作(例如INTO的英國、中國、馬爾他會員),吸引法國志工參與在法國以外的工作假期。不只是古蹟修復或地景保存的實作技巧,在工作假期中,REMPART更希望能培養青年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技巧、及社群連結與公民參與的意識;英國籍的INTO秘書長Catherine Leonard曾經對此感嘆「英國國民信託的創辦人Octavia Hill若有機會認識REMPART,想必也會喜歡他們的!」

在烏干達的CCFU或許面臨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挑戰,文史及襲產保存更被視為菁英階級的專屬事務,但是這不減他們的決心與投入的程度,CCFU在中小學幫忙成立襲產保存學生社團,鼓勵學生了解自己的國家、文化、社區、家族到自身;以及非洲大陸上的其他文化。CCFU期望藉由培養「學生大使們」,散播關心襲產的種子。INTO也和CCFU密切合作,共同推出了「國民信託孩子們」(Trust Kids!)工具包,這份教案引導學童更加了解與重視文化。

「國民信託孩子們—探索文化襲產要做的事」(摘錄)
-關於自己
*找出自己的名字的意涵
*畫出自己的家族樹
*請家中長輩說一個關於你的家族的故事
-關於社區
*製作你的活動範圍的襲產地圖(可以是任何你希望未來的小朋友們也能見到的東西!例如一棵大樹、一座花園、或是一位知道很多故事的老人;在過程中也可以幫這些事物拍些照片,等一下會用到!)
-活的文化
*學習一種傳統的遊戲或是舞蹈
*和家人一起做一道傳統料理
-傳承與分享
*請教社區中的長輩或祖父母他們年輕時的故事(他們玩的遊戲、進行的文化或宗教儀式、希望未來的小孩們知道的事情...)
*找找看社區中有沒有人的工作/生意是和傳統有關的?(詢問他們這項生意是怎麼開始的,年輕人可以怎麼參與嗎?)
*自製一個「迷你博物館」展示你發現的襲產(用海報/照片...等)

作者

許惠婷

相信動物解放、環境平權,還有人的能動性。盡力實踐著零廢棄物蔬食生活,同時用筆和口希望更多人一起邁向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