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灘、參訪慈濟回收站 逸風實業響應環保從生活做起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淨灘、參訪慈濟回收站 逸風實業響應環保從生活做起

2018年03月05日
本報2018年3月5日新北訊,周品翔報導

逸風實業的68位熱心志工們,在本月3日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一同參與了國聖埔沙灘淨灘活動,以及參訪慈濟內湖環保站。當日適逢冬日寒風剛過、氣候回暖之時,天氣宜人,令人舒心。但是到了海灘,看到沙灘上散布的眾多垃圾,讓許多人的心頭為之一震。眾志工們隨即在海灘上散開,挽袖持長夾,彎腰拾垃圾。志工唐漢妮說:「真的很髒,雖然有印象會很髒,但是實際上看到還是有被嚇到。」


志工努力撿拾海灘上佈滿的各式垃圾。攝影:周品翔。

在志工們的努力下,沒過多久,就裝滿了一袋又一袋的垃圾。此次淨灘的範圍約為150公尺,在短短的40分鐘內,總共清出了351.52公斤的垃圾,垃圾種類琳瑯滿目。其中數量最多的有保麗龍252公升、塑膠袋377個。此外,寶特瓶總共479個,根據其標籤也發現,這些寶特瓶除了來自台灣,也有許多是來自於世界各地,從中國、日本、南韓、馬來西亞、印尼,甚至遠至澳洲、義大利、奧地利。由此可見,海洋廢棄物問題是屬於國際性的問題、需要各國彼此之間的互相合作、監控來改善的。


志工們將在海灘撿到的垃圾倒出,再行分類。攝影:周品翔。

海洋垃圾不是只有大家平常熟知的保麗龍、寶特瓶,也有許多的家庭廢棄物,例如衛生棉、餐盒,甚至還有內衣等等。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陳姿蓉與志工們分享說:「這些家庭廢棄物不一定是在海邊丟棄的,可能有一些是在都市裡產生。但是如果這些垃圾被丟棄在河川之中,最後還是會進入到大海。因此我們需要觀察垃圾究竟是從何而來。除了自己做好垃圾管理外,也要擬定辦法監控廢棄物處理業者是否隨意傾倒廢棄物。」

在親自體驗淨灘後,志工們對於環境保護也有了更深的體認。志工蔡議霈也說:「這個活動很適合全家一起參與,用口頭說,不如直接親身參與,才會知道要愛地球、做環保。」


國聖埔海攤淨灘活動前(左)、活動後(右)之比對。攝影:周品翔。

上午淨灘活動結束後,下午則是前往慈濟內湖環保站。在師兄、師姐們的介紹下,參觀園區內的「巧藝坊」廠區,並藉由精巧的展示,讓志工們了解如何將回收的寶特瓶,抽絲成紗,最後生產出刷毛毛毯,以作為震災之用。除此之外,也利用寶特瓶瓶蓋研發建材、結合其他可回收材料和太陽能板所建的臨時組合屋,除震災之用外,也落實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理念。


慈濟師兄師姐們為逸風實業的志工們介紹巧藝坊廠區。攝影:周品翔。

除了展示外,也讓志工們親自體驗資源回收——紙類回收和寶特瓶回收的過程。在紙類回收中,志工們需要在大量的回收紙堆中,徒手一張一張的分出不同顏色的紙張,因為不同顏色的紙張需要有不同的脫墨程序,相當耗費人力。在紙類分類的途中也出現了一小插曲,一位志工竟然在回收紙堆中拾得500元鈔票一張!而該位志工也慷慨大方地當場捐與慈濟,實為美事一樁。


志工們將一箱一箱的回收紙類,徒手一張一張地分類。攝影:周品翔。

寶特瓶回收過程方面,因為在寶特瓶能夠抽絲成紗之前,仍需經過分類、除去瓶蓋,再將瓶身踩扁、裝袋的回收步驟,之後再送至加工廠切片清洗,才能製成抽絲的原料。而此次讓志工們體驗的,便是將瓶身踩扁的過程。在兩組人馬共34人的一同努力下,大約在40分鐘內,共處理了25袋、6100個寶特瓶。在這麼多人的努力之下,身後仍然還有非常多尚未處理的寶特瓶,全是來自鄰近的社區,由此可見人們使用的寶特瓶的數量是多麼龐大。


既使志工們奮力處理寶特瓶,身後未處理的寶特瓶小山減少的速度仍十分有限。攝影:周品翔

活動結束後,有志工表示,覺得淨灘活動治標不治本,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方能救海洋及地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也希望藉這些活動讓大眾了解,為了要再次利用這些資源是需要花費相當多的人力的,而且過程也相當不易。如同志工所說,減少日常生活中所製造的垃圾,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2018年3月3日,逸風實業志工們在國聖埔海灘之合影。攝影:周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