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海廢教育,要把老師當客戶!
對於環保團體而言,要有效推廣海廢教育,學校老師扮演絕對關鍵的角色,設計相關課程教案,供學校老師們使用,是不可或缺的支持。「老師是我們的客戶!」率先發現垃圾渦流的摩爾船長(Captain Charles Moore)所創辦的Algalita研究與教育基金會,與美國海洋及大氣總署(NOAA),都發展出從幼稚園到高三的海廢教育內容,提供符合現有課程綱要的教案。此外,配合議題發展更新內容、與時俱進的課程教案,都是有效協助老師們在學校進行推廣的必要條件。
為了維持老師對海廢教育的熱度,蒙特利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則發展出針對同一群老師、每年三次、兩天一夜在水族館過夜的活動。發現逐次下來,老師們不但增加個人的減塑行動,也提高了相關主題的教學時數。
小孩也能當公民科學家!
德國的基爾科學研究室(The Kiel The Kiel Research Workshop),則發起「塑膠海盜(Plastic Pirates)」計畫,號召全德國的學校老師,帶領10至16歲的學童、青少年成為「塑膠海盜」,在整個德國境內沿著河川流域,打撈、調查塑膠垃圾。計畫共發出超過25,000份調查工具及教材,設計精美教案與調查SOP教學,廣受德國老師好評、推薦度達98%!透過大量師生的參與及資訊回傳,也幫助科學家分析德國境內河川塑膠垃圾的數量、類型、堆積熱點及來源,各地的調查數據除了公布在計畫網頁,讓各地老師們瞭解比較學校所在地及全國的數據狀況,還提供科學家進行專業的研究分析,不但深具教育意義,又能讓學童參與大型調查,一舉兩得。
海廢教育也能走進社區
如果以為垃圾話只適合對小孩講,那就錯了!卡羅萊納海岸大學(Coastal Carolina University)針對嚮往美麗海景而遷入當地的退休人口,進行海廢教育,及相關體驗,並發現透過帶領學員認識當地的海洋環境問題,更加深了這群退休族對當地環境的認同感。
就像南卡羅萊納州水族館的保育總監Albert George在閉幕典禮上所說:「當你捲動老師,就能捲動世界。(When you engage the teachers, you engage the world.)」回歸台灣現場,蠟燭多頭燒的老師們,要能有效推廣海廢教育並不容易,但也不乏充滿熱誠的學校者,努力見縫插針進行教育。例如成功遊說台中市鎮平國小、潭秀國中、新北市海山國小等學校,讓營養午餐水果改換無塑包裝、鼓吹學校舉辦無塑園遊會,甚至自掏腰包鼓勵學生實踐無塑。環境教育工作者如何將這些螢火微光更有系統地集結、相互支援,值得努力一試。
如同12歲起就在峇厘島當地發起「掰掰塑膠袋(Bye Bye Plastic Bags)」運動,今年已17歲的女孩梅拉蒂(Melati Wijsen)在大會演講上所說,年輕人雖然只佔人口的25%,卻是100%的未來——下一代的海廢教育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