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參與建立「土地倫理」為祭壇 | 環境資訊中心

以參與建立「土地倫理」為祭壇

2007年12月01日
文:陳慈美譯

台灣環境運動回顧

台灣的環境運動萌芽於一九七○年代中期,當時主要是由知識份子扮演傳播觀念的角色。然而,由於污染事件層出不窮,以及台灣土地民主運動興起和解除戒嚴等因素配合,使得環保運動到一九八○年代中期快速成長,許多重要的環保團體(新環境、主婦聯盟、環保聯盟等),以及隸屬中央政府的「行政院環保署」都在一九八七年立。因一九九○年前後為學生運動興盛時期,許多青年學生也成為環境運動的生力軍。一九九二年底立委全面改選,使得環保團體除繼續群眾運動的路線外,亦加重立法院的遊說工作。又由於一九九二年底的犀牛角事件及一九九四年培利法案的制裁,保育議題開始受到關注。近兩三年來,每次颱風過後土崩石爛的災情,暴露出長久以來被忽視的森林破壞問題。整個島上的維生系統已瀕臨崩解,但護林運動一直沒有受到持續的關切及支援。廿多年以來,不論是公害污染的防治、或自然生態的保育,一直還停留在「滅火隊」的救急工作。然而,零星的搶救、善後,終不敵全面的、整片的開發、建設與破壞!

全球環境運動的矛盾

目前全球從事與環保或保育相關工作的人員,已儼然形成有別於「藍領」、「白領」之外的「綠領」階級,為數相當可觀,且持續在成長中。諷刺的是,即使聯合國在開過兩次全球性環境會議(一九七二年及一九九二年)之後,其追蹤評估的報告亦不得不承認:「我們唯一能確定的是:全球各地的環境持續惡化!」這種矛盾,不但存在開發中國家,也一樣存在已開發的所謂先進國家,環保工作的蓬勃發展,並沒有達到任何實質上「改善地球環境」的目標。

在台灣要解釋這個矛盾現象最簡單了,我們幾乎都有現成的答案:「外來政權」、「黑金掛鉤」、「官商勾結」等等。儘管這些答案都有它們的真實性,但是,它們並不能解釋其他國家為何也同樣踫到這種矛盾。因此,唯有找出「全球人類共同的困境」底層的原因,才有可能讓我們對症下藥。

參與建立土地倫理

基督教信仰在環境運動中,曾有一段惡名昭彰的歷史,(詳見Lynn White所作「我們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相關資料,此處從略)。然而,透過立法或成立專屬機構等政治程序的努力,以及專家學者長年累月的深入調查研究之後,整個社會依然無法形成共識,願意為地球生態的維護付出心力。漸漸的,有不少人痛苦的體悟到:除非透過信仰所帶出來的「價值觀的改變」,以及隨後所產生「生活習慣上的改變」,否則,整個環境運動不會有轉機。環境危機的深處,正是人類道德靈性的危機。基督徒如果要學習大衛王「按上帝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使徒行傳十三章36節),參與建立台灣的「土地倫理」,正是這個世代最具挑戰的獻身祭壇!

原載於<台灣教會公報>2380期1997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