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全球暖化的危機課 | 環境資訊中心

上一堂全球暖化的危機課

2007年12月01日
文:謝怡雯、林雯蕙、林美艷、林益正、林秀文、林世鴻

前言:2006學年度第一、二學期,台灣神學院信徒神學系分別開「生態公義」和「經濟與靈性」兩門與環境相關的課程。2007年環境主日前夕,適逢全球暖化議題在台灣各地成為熱門話題,於是,探討相關報導之後,我們幾位同學嘗試在課堂上討論出一些讓信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馬上實踐的作法,期待能夠透過每個人小小的改變,我們一起來帶動整個社會的變革。

全球暖化‧台灣發燒

全球暖化不再是遠在天邊的話題,而是與台灣每個人生活有切身相關的議題。

四月二十二日地球日期間,<天下雜誌369期>出版的封面故事「全球暖化‧台灣不願面對的真相」中談到,二一○○年倘若人類不對全球暖化問題力挽狂瀾,放任暖化持續惡化,將使海平面上升,低漥或海島國家都將面臨「亡國」的危機。

而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IPCC)最新出爐的報告中更是點出:近百年來,台灣平均溫度增加了1.3℃,暖化的速度是全球平均的兩倍,被列入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科學家更悲觀的預估,我們居住的台灣將被淹沒六~二十五公尺。當台灣淹水六、十五、二十五公尺時,全台灣海拔一百公尺以下土地,將有25%、39%、58%遭淹沒(見圖一);「環境難民」將分別達587萬、977萬、1141萬人。也就是說,到了本世紀末,不論是台北的億萬豪宅或是價值百億的商業大樓,都可能泡在「台北湖」裡,高雄可能只剩「壽山島」,台南更徹底淹沒。全台灣將有近六百萬民眾,淪為「水上難民」。

以上是在原民會服務的美艷所做的背景介紹,她對淹水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接下來,自己作堆肥並在自家屋頂種蔬果,且常常以採收的新鮮蔬菜或自製天然食品分享給全班同學的雯惠,特別針對現代人生活中影響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個普遍現象作出全面而深刻的反省。

都是冷氣惹的禍     

璃帷幕的建築物著實壯觀、美麗、摩登,令人不得不讚嘆人類的巧思與進步!然而,帷幕內所有住的功能卻相當有待思考,因為人類畢竟是活物,需要仰仗大自然而立,以天地穹蒼為母腹吸取精華。在此摩登建築的帷幕內門窗竟密閉而完全仰賴中央空調,颶風無法摧殘,微風更無縫可入,生活在其間正是與天地隔絕,那來的養分可吸收?

長久生活在玻璃帷幕建築內的人走出建築大門進入冷氣汽車的短短時間,就足以熱得毛髮聳立,吐舌排汗,情緒高伉直叫「熱死」。根本不活動,完全沒有排汗,單單頂著「動物」高帽,又怎能不筋骨僵硬、百病叢生?難怪大、小醫院、診所林立,門庭若市了!

各大百貨公司、商家、公司行號、汽車、醫院、政府機關、以及住家,無不讓冷氣成天運轉不休,然而冷氣機運轉時所排放出來的熱氣又散發到那裡呢?豈不是又讓我們的大地之母全部吸收了?久而久之,日積月累,就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爭議的話題「地球暖化」、「臭氧層破洞」、「溫室效應」。大地何辜之有?!豈不是我們人類自食惡果,卻讓無辜的生物之母遭此毒害?

值此「環境主日」前夕,且讓我們平心靜氣打從心底省思這些問題:

1.不開冷氣,只開窗通風,頂多短時間使用電風扇幫助空氣對流。

2.建立流汗幫住排毒的正確觀念

3.早睡早起精神好,自然不會脾氣浮躁,必然喜愛季節變化的氣溫

4.慢跑或散步在清晨柔和陽光下、傾聽鳥語花香、享受露水浸潤的滋味

5.飲食最天然、不加工食品及飲料,身體自然喜愛大自然

在基督精兵協會擔任同工的怡雯,以年輕人的心情,與大家分享生活與信仰之間的激蕩、反思、探索和沈澱。

信仰的成長與回應

基督徒好像面對兩個世界,一是生活、一是信仰,而我就在生活與信仰思路間迴盪著。

什麼事讓我睡不著?是工作、生活、小孩的教育、婚姻、感情、考試、學業、未來的道路……等等,這些都是身為“人”曾感受到的切身生活需要或問題。不過身為基督徒的我,在面對這些問題的同時,還有另一層的體會與思考,那就是上帝要透過這樣的生活經歷(也許是苦難或喜樂),向我說什麼,且要我如何回應。

幾年前開始登台灣百岳,深深發現,在大自然中能體會許多生命的功課。當我看見一朵花、一塊雲、一片草原、樹林、野生動物…,再再告訴我,要更珍惜我們所處的環境及地球,這成為我第三層的思考、行動與觀察。

去年接觸到地球憲章的議題,並與第三世界的朋友結識,漸讓我漸看見自己的角色,除了擁有愛好大自然的心,也開始學習如何永續的發展、珍愛這寶貴的地球。甚至發現身為高科技輸出國的我們,也許能將我們準備要淘汱的科技產物、或是過剩的物品,送到需要的國家,盡責的做好互助的角色,成為這個地球村中互相協助的一員。

這些經驗與思路,在我的生命中,一點一滴的留下刻痕。現在的我,不僅看見自身的生活需要、屬靈信仰的成長與回應,還更加上我所生長的自然環境,明白這是上帝為我們創造的地土,我們應該善盡管家的職責。

本身擔任教職的秀文,花了許多工夫,幫大家上網整理出要當個好管家在食衣住行日常生活中可以具體做到的一些小提醒。據說,當她自己開始在家中實踐這些減碳的行動時,還引起家人的抱怨,全班同學莫不表示同情與鼓勵。

好管家生活小提醒

在之前的認知中,我總以為環境破壞、地球暖化的罪魁禍首,不是不當的政府政策,就是貪得無饜的企業組織,而吾等市井小民只不過是其中的受害者,不僅無能從自然資源中獲取利益,更在日漸惡化的環境中讓健康和生活飽受威脅。然而現在知道,這只不過是自己無知造成的偏見,縱使前述二者對環境的惡化仍有其無可推卸的責任,但吾人在生活中因種種習慣、態度的未經深思,也成了個人健康、居家環境以致自然生態的殺手而不自知。而此千千萬萬的個人所累積的對大自然的殺傷力也未必小於前述二者,更何況這些人往往也足以影響政府政策和企業計劃。反之,若我們這一個一個的千萬地球人能在明白自己的舉足輕重後收「刀」入鞘,那麼這上帝親自設計創造的地球或可永續地讓祂的子民在其中經歷、頌讚他奇妙的作為。

有鑒於個人的影響力是如此不可小覷,而台灣又不幸在最近被評為亞洲地區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所以環保署設立了一「全民二氧化碳減量資訊站」(http://co2.saveoursky.org.tw/),期望全民能因對此議題有更多的認知,進而能更有意識、有計畫、有決心地去改變生活中的一些習慣和態度,以盡地球人的責任。而我們基督徒身為上帝的同工、管家,更豈有袖手旁觀的道理?以下乃我就該網站「生活小撇步」中所列,具體看見自己的罪證確鑿後,所記下個人可以補贖的部份,期望在記下後能盡力而為,並與所有也關心這塊土地和這個地球的兄姊們彼此勉勵,共同承擔,齊心做好上帝管家的職分。(網站中「家庭二氧化碳計算」中條列的細目極為豐富,在此不便一一例舉,有興趣的兄姊可自行上網查閱。)

食的方面 

1.吃多少煮(點)多少,每餐吃八分飽即可,因廚餘就算做成堆肥其所產生的沼氣也大大影響空氣的品質,而過多的食物吃進肚裡也只會破壞健康,並且傷害了聖靈所結節制的美果。

2.食材以當季、當地的為佳,如此不但確保食物新鮮健康,也減少了包裝、冷凍冷藏和運送時的資源浪費和廢棄物的增生。

3.隨身攜帶個人飲水和餐具,這樣不僅可大大減少塑膠類、紙類等容器垃圾,也更能確保個人健康,躲過許多疾病的傳染。

使用10度的瓦斯就會排放0.666公斤的二氧化碳,一桶的瓦斯則會有0.1公斤的二氧化碳,而這還不包括產出和運輸過程中所排放的。

使用電鍋每小時可排放0.552公斤之二氧化碳,榨汁機則為0.1449公斤。

 一個保特瓶重複裝水20次,可減少1/4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再生紙一噸可省三萬公升的水和19棵樹。

衣的方面   

1.盡量選購天然材質,減少選用石化工業的纖維產品(也許不同材質價錢不同,個人可量力而為);衣服的數量夠穿就好,勿因便宜就過量採買;此外舊衣也可資源回收或供跳蚤市場使用,因布料在製造和染色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少的汙染並耗費相當的能源。

2.沒有必要時不隨便換洗衣物,數量少時盡量用手洗,衣物盡量以自然方式晒乾或風乾,洗衣劑也要慎選有環保標章的,如此才能減少一件衣服在它的生命週期中對環境的傷害。

洗衣機1小時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0.2898公斤,乾衣機則為0.828公斤。

住的方面 

1.購買電器時以能省電為首要的考慮條件,有時雖產品稍貴些,但之後省下的電費卻更可觀。

2.電器用品能不用時就不用,必要使用時則以最省電的方式來用,不是電費便宜或付得起就可以隨意使用。(2004年臺灣人平均一年用電9130度,而1994年時才5494度)

冷氣少開1小時少產生0.621公斤之二氧化碳,溫度調高1度每小時也可少0.1863公斤之二氧化碳。

使用電扇比使用冷氣可少1/12的污染,而使用省電燈泡可少1/4的汙染。

使用電熱水器每小時可排放4.14公斤之二氧化碳,烘碗機則為0.138公斤。

行的方面

1.走路、騎腳踏車既健身又不汙染環境,摩托車雖較不耗油,但廢氣排放量是汽車的3-4倍。

2.路程較遠者則以大眾運輸系統為優先選擇,既簡省精神又減少塞車。

汽車每開五公里約產生1.1公斤的二氧化碳,500元的油錢則會產生38.4499公斤之二氧化碳。

全國每天少一萬車次出門,則每天約可省下700萬美元、1100萬噸汽油和3550噸廢氣。

為了生活的便捷,我們每天都不知不覺地使用了許多的能源,因而也直接、間接生產了為數可觀的汙染。目前台灣的電力結構仍以燃煤為主,佔了43.2%,其餘依次為核能20.9%,天然氣…,其中再生能源只佔3.6%,而這些能源部門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占全國排放量的85%,所以我們若能省電節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就算是對地球的「大大」貢獻了。

最後,本身讀海洋生態的益正,提到各界積極參與抗暖的行動中,基督教界似乎冷漠了些,怡雯也表達了同樣的焦慮。

抗暖行動‧各界沸騰

近來媒體炒熱全球暖化議題後,政治人物與環保團體就相關環境之議題邀請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來台演講進行發言與行動,特別是近期在行政院環保署審查的若干開發案(蘇花高速公路、台塑鋼廠、彰工火力電廠、國光石化廠、湖山水庫….等),開發單位與環評委員都有其各自的立場而吵的沸沸揚揚。

另一方面,產官學界也相當積極的投入新興能源產業的研發,<遠見雜誌251期>在五月出刊「反制暖化‧向太陽巨人取經」的專訪報導,一群人遠赴德國南方僅約20萬人口的太陽城-弗萊堡(Freiburg)小鎮見習之旅,觀摩電力熱能完全自給的最佳旅館、能追蹤日光360度旋轉的綠住家、全歐第一個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綠廠辦,在在顯示,如何環保節能,已成為企業界未來必修的課題。

在宗教界,慈濟基金會證嚴法師藉著慈濟41周年慶系列活動,公開宣示今年主題是「回歸竹筒歲月」,並號召世人「欲望少一點,愛地球多一點」;而身為佛教徒的法鼓山聖嚴法師也提出諍言:對抗全球暖化,人民必須靠自己。特別強調「心靈環保」的他說,任何的改變都要從「觀念」的改變做起。

當台灣各界都熱烈在討論著全球暖化的時候,我們教會在這方面投入的關注似乎稍嫌不足。從台灣神學院信徒神學系在2006學年度所開的課程(上下學期各約30門)中可略窺一二;其中,有二門課是與全球暖化較有關係的,分別是上學期的「生態公義」與下學期「經濟與靈性」。我們很好奇的想知道,大部分來自北部長老教會信徒的這些修課學員中,針對「生態、經濟與靈性」這方面關心的程度。於是,初淺的整理統計一下,從圖二的資料顯示,在上下學期各四百多人次修課情形中,選修實踐類「邁向成熟」(53人)與「家庭動力與自我」(64人)課程的人次最多,而修習「生態公義」(10人)與「經濟與靈性」(6人)的人次明顯較少。或許,這樣的選課趨勢,多少反映出教會所關心的方向。

最後,全班同學一起做出結論:

接受呼召‧簡樸開始

馬丁路德曾經說過:「如果你多方的傳福音,但絕口不談特別屬於你那時代的問題,那麼,你便完全沒有傳揚福音」。在這一年修習「生態公義-對大地反撲的信仰反省」與「經濟與靈性-簡樸生活的真諦」課程中透過一連串的研讀、討論及分享過程,再次讓我們更清楚聖經彌迦書六章八節「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所要顯明的:公義與憐憫,其實就是要呼召我們過簡樸的生活。

簡單的說,我們若真要愛上帝與愛鄰舍,就必需專心依靠並順服上帝。因為,上帝是最初的創造者,當我們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時,我們需用的一切祂都會為我們預備。如此,我們便可以停止亳無節制的慾望,學習將物質的東西放在適當的位置,並開始學習如何關懷別人。

也許從今天起,我們可以開始著手操練簡樸生活:學習衣服夠用即可,不再為了每次出場有不同造型而隨意消費;學習吹冷氣不熱即可,不必一直透心涼;學習上班走路加公車最好,若能趕上騎腳踏車的風潮更好;食物以最簡單料理,吃得剛好飽又健康…….等,認真思考「全球暖化」的影響,並接受實踐「簡樸生活」的呼召。

原載於<台灣教會公報>2883期2007年5月28日-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