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生態關懷的信仰基礎 | 環境資訊中心

簡樸--生態關懷的信仰基礎

2007年12月01日
文:陳慈美譯

簡樸使我們進入心靈的深沉靜默裏,我們原是為此受造。

                                          -傅士德-

一、「現代人」的困境

生態關懷向我們指出,「現代人」共同的問題就是「生態困境」--政治、經濟、文化等人文社會環境如脫韁野馬的無限發展,不但深刻地傷害了人性,並且也殘害自然環境和其中的生命,因此引起大自然的反撲,繼而嚴重地危害全人類的生存。

馬丁路德曾經說過:「如果你在各方面傳揚福音,但絕口不談特別屬於你那時代的問題,那麼你便完全沒有傳揚福音。」對於生態困境所帶來的種種挑戰,如果我們不能作出信仰的反省和採取回應的具體行動,那麼,我們所強調「現代人」的希望,對於「此時此地」生活在我們周遭的人群而言,究竟有什麼意義?

二、豈止「舉手之勞」?

既然「生態困境」所牽涉的範圍涵蓋政治、經濟、文化、與自然界等廣大的領域,我們就不可能天真的以為只要採取一些簡單的步驟,便能夠解決問題。可是,當我有機會到各教會分享信仰與環保方面的信息時,最常被要求答覆的一個問題卻是:「能不能直接了當的告訴我們怎樣做環保?不談道理行嗎?」

當然可以!於是,我告訴他們:「教會聚餐時大家自備餐具和杯子!」反應是:「我們教會這麼大,人這麼多,不可能要求每個人做到!」或是:「我們教會這麼小,沒有空間可以給大家洗碗!」總之,一定做不到!

「舉手之勞作環保」的宣導,本來是要鼓勵大家能夠以行動來落實環保的觀念,但它也可能帶來誤導,把超過「舉手之勞」的任何行動看成不實際、根本做不到的「理想」、「高調」而已。如果我們不肯虛心地去學習了解生態困境的全貌,也不願意在日常生活的消費行為中重新反省檢討,就永遠只能停留在「舉手之勞」的層次而無法進入較深刻的範疇了。

三、超載的負荷?

不過,更多時候是另一方面的體驗,使許多人對於「生態困境」這個龐大的難題躊躇不前--我們常為著四週湧現的各種需求而費煞思量,甚至勞累得直不起腰來,許多有意義的事工都因缺乏足夠的人力財力投入而無法維持--我們怎麼可能還有餘力去關心垃圾、酸雨、臭氧層、和野生動物?

其實,我們無須給四周的要求弄得精疲力竭。主耶穌告訴我們:「你的眼睛若專一,全身就光明」(馬太福音 6:22)(註),當耶穌邀請人與祂同負一軛時,還加上一句:「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所有超載的負荷,是否因為我們沒有享用「與主同負一軛」的應許?

四、簡樸的呼召

簡樸的恩典能夠引導我們進入安穩與力量的中心。雖然我們指出生態問題的複雜度很高,涵蓋的範圍也非常龐大,但要回應這挑戰時,我們並不是在眾多的工作、服事、與責任之外,再加上新的「重擔」!相反的,當我們開始真正了解產生生態困境的原因,就是人類自以為是萬物的主宰,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對萬物過度掠奪與破壞,終於造成地球整體的浩劫,而願意悔改省悟,那麼,我們便能夠進入簡樸的恩典中,使我們的服事變成「容易、輕省」。

潘霍華死於納粹之手的前夕曾說:「簡樸的意思是,當所有的概念都給人攪亂了、歪曲了、倒置了時,我們的眼睛專一注視上帝純全的真理。」這正是我們從信仰來關懷生態困境的起點--專一注視上帝純全的真理。

(註:「眼睛」同「心」,於舊約聖經常代表一個人的心志和取捨,參考申命記 15:9,「專一」中文聖經譯作「瞭亮」,原意是「健全」、「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