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百合 | 環境資訊中心

關於台灣百合

2007年12月01日
文:陳慈美譯

台灣的四種原生百合簡介

全世界約有100種的原生百合,台灣有4種:

1.台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屬原生特有種,分佈最廣。  

2.鐵砲百合Lilium longiflorum,分佈範圍僅次於台灣百合,已有園藝栽培種。

3.艷紅鹿子百合Lilium speciosum,目前僅存北部山區,已列入保護。

4.細葉卷丹Lilium callosam,原長於苗栗,但因環境被破壞在台灣已經絕跡了。

台灣百合Lilium formosanum簡介

百合科,多年生球根植物,又稱「山蒜頭」、「山棧花」、「師公鈃」、「打碗花」…等。

分佈:低自海平面,高到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都有分佈,所以被稱為「生長立體化」的野生花卉。

花期:通常是生長在平地的4~5月開花,高山上的7~9月吐蕊,亦即花期是從平地逐漸開到高山。台灣百合開花到結果,在花莖的角度上十分特殊,亦稱「垂直開花」,也就是吐蕊時是0°,花蕊完全成型時則為為俯角180°,到開花時再倒仰90°,等結果時又回復0°。

莖:地下具有白色或淡黃色的鱗莖;地上莖直立,細長而少有分枝。

葉:葉密集排列,線狀披針形。

花:頂生,單朵或數朵在莖頂排列成總狀花序。花冠喇叭狀,長約10~18公分,寬約5~7公分。花瓣白色帶有紫褐色條紋。花朵有香味傍晚時最香。雄蕊6枚,花藥甚大為黃色或褐色。柱頭三裂。

果:蒴果圓柱形,成熟時自頂端開裂。種子扁而薄,數量極多,一個果莢有數百顆種子。

參考資料:(1)神奇的多用途植物圖鑑,鄭元春,綠生活雜誌,1997.2.12,P111(2)1990.3.22(四)自立晚報第4版

台灣百合植株的多變模樣

小時候住在桃園縣蘆竹鄉海湖村,一個地圖上不易找到的小村落,那時候看到的百合花大約1公尺多。

1999年7月在梨山第一次看到比人高的台灣百合,2002年7月底的一次旅行,由北到南走過橫貫公路所在的高山地區探尋台灣百合的蹤跡,也有不少意外的發現,最驚喜的是在阿里山公路邊看到人家栽種的一叢百合在大花盆中長到近兩層樓高,真是厲害。

在土壤貧瘠或是遭遇強風的地方,植株高度就很矮。例如:麟山鼻的海邊,開花多是只有一朵,但是那盛開的漂亮花朵一樣引人注目和讚賞。

開花多到數十朵甚至超過百朵以上,是另一個讓人驚呼的神奇表現,真實的原因至今無解,也並非同一株年年都綻開那麼多的花。這樣的消息報導也常成為新聞的賣點。開花多達數十朵的植株莖部常逐漸發展為片狀,2006年12月在台東金針山,還親眼目賭特別保存的U字形乾燥莖,那是為了支撐99朵花的所衍變出的特殊花莖。

各地的台灣百合除了共同的喇叭花形,外層花被片的中肋呈紫紅色,但深淺受環境影響很大,例如:合歡山中高海拔地區因紫外線照射強,中肋呈紫紅色特別明顯。

台灣百合種子的故事

台灣百合的花朵很漂亮,它有「種子」嗎?有,而且很多,一朵花授粉後可以孕育的種子從數百到千顆以上,平均約一千顆。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種子來繁衍下一代?順利長大的比例又有多少?為什麼很少人看過他的種子?

漂亮的花總引起許多人的喜愛和注目,也帶出採花的衝動,可是他不知道這樣的舉動就斷絕了下一代的繁衍機會。

台灣百合的種子很輕、很薄,果莢裂開後就隨風飄散,之後就要接受許多自然的考驗,包括掉落的地點適合嗎?發芽後氣候的變化?和周邊植物的競爭?是否可以避過割草?…許許多多的因素都會造成它的折損。

所以,野外原生地的百合已經減少許多,我們可以做的是原生地的保護、制止採花的行為、就地復育等。

台灣百合相較於其他的百合,有一特別能力是他的成長速度和早熟的能力。冬天播種在土地,隔年的夏天就可以綻開美麗的花朵,一年內就可以長大成人。

開花後約三個月,種子在果莢中孕育成熟,秋天採收的種子在冬天播種,上面蓋一層薄土,經過約一個月就會長出小苗(當年的種子發芽率很高)。

1000顆的種子只有2~3公克,收集種子裝袋做成3公斤的枕頭需要超過100萬顆的種子,需要至少1000朵花。真有這樣的枕頭?

前幾年收集資料就看過這樣的故事,一切物資取自於自然的年代,應該滿山遍野都是百合花吧,才能供應這麼多的種子。

2005年6月第一次到嘉義竹崎的山區(頂笨仔),看到這傳說已久的枕頭,非常興奮。是當地的耆老朱先生收集兩年的種子才完成,剛開始是不知道何時適合播種、如何栽培,就先把種子收起來,現在這些台灣百合已經成為當地的寶貴資源了。

台灣百合的栽種方法

冬季到春初這一段多雨且低溫的季節是最適合培育的時候,播下種子或種下一片一片的鱗莖,很快(大約三~四星期)就可以看到小鱗莖和小葉子出現。

春末到秋天時節因溫度較高而不適於進行百合的繁殖;若要克服天候限制,種子可先裝袋(塑膠袋)泡水放在冰箱冷藏室低溫催芽,約經3~4星期即可取出播種(部分種子可能在袋子裡就發芽),但是要注意外在的高溫環境可能讓新芽生長不佳或是曬乾了,需放在較陰涼的、光線不太強的地方。

播種的方式或場所視規模數量而定,可在花盆、花台或是整地成畦播種,也可以挑選出有胚芽的種子,直接將一顆一顆的種子置於穴植盤中。整地成畦播種的好處是土壤足夠、生長快,冬天11月份播種,隔年的夏天就開花,期間需注意拔除其他的雜草。

利用鱗莖繁殖百合,需準備穴植盤及泥炭土/真珠石(比例3/1),將一片一片的鱗片剝下,插入穴植盤(直徑約5~6公分即可)的土壤中,彎曲的弧度朝上,深度不超過2公分,土壤保持濕潤,約3~4星期後由底部長出幼小鱗莖,漸漸長大、生根,然後長出綠葉;台灣百合的生命力強,將較大的鱗莖橫切或縱切為兩半,種到土裡仍可很順利地發芽。

種植原生百合的注意事項

已有原生百合的自然環境裡,讓數量增加最好的方式是確實做好保育,減少人為採集鱗莖和採花的行為,每朵花授粉後可結種子超過千顆以上,透過這樣的保護,原生百合族群自然會增加,尤其是本來已有數量眾多的原生地,例如龜山島、基隆嶼…等地,更應避免開放觀光卻無法管制遊客採花而導致原生百合族群數量減少。

若真欲以人工方式增加原生百合花數量,可以採用「就地復育」的方式進行。在冬季低溫雨水多的季節,由原生地採集部分鱗莖,剝下外圍成熟的鱗莖,一片一片直接種植在土裡,就會像「落地生根」一般長出新幼苗。或是將秋天時收集的種子於冬季時用人工埋於土壤中,讓它自然生長。不要將人工培育的種苗移植到已有原生百合生長的自然環境,避免傳染病害及干擾在地種源。切勿採集不同區域的種子和鱗莖,灑播或種植在非原生的自然環境中。

切勿希望快速呈現百合花海而急就章公開招標購買百合鱗莖種植在已有原生百合的自然環境中,因為可能引入外來種或商業品種之鱗莖而造成浩劫,一般也不易由鱗莖外觀區分是否為原生種。

注意自然環境中區域的選擇,避免因長期降雨潮濕發生灰黴病而導致大量栽種的原生百合出現病害。或是初始便注意栽種的間隔距離加大,避免傳染時大量擴散。

人工培育的原生百合花,適合在已開發區(社區、學校、公園…)種植;讓更多民眾接觸了解原生百合的美麗風采及生態,減少採花及挖掘鱗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