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們自己解決! | 環境資訊中心

讓他們自己解決!

2007年12月01日
文:陳慈美譯

「適量」的挫折

由於我是個專職媽媽,平常少有機會外出,若有什麼事要與朋友聯絡,電話就成了很重要的溝通工具。有時候,電話講到一半,孩子們的哭鬧聲被對方聽到了,(通常我的朋友都很同情我被四個孩子困在家裡的窘境),朋友們總是會體諒的先把話題打斷,問我:「要不要先去處理﹖」而多數的情況下,我的答案是:「不用,讓他們自己解決!」「妳確定不必去處理嗎﹖我等會再談沒關係的!」朋友還是不放心,我向他們保證:「孩子們都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只要沒有危險的情況,我都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否則,我整天那麼多事那有可能做完﹖」

我有一位朋友,家裡只有一個獨女生,有一次,聽完我向她說明孩子可以自己解決問題時,很不忍心的告訴我:「我們家的孩子從來沒哭過!」這下子,倒讓我覺得不忍心了,「沒哭過」是在一個多麼不真實的環境裡才會有的結果呀!孩子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中,「適量」的挫折與挑戰,甚至傷心或失望的體驗,只要不是出於家長的疏忽或惡意,我想,總比讓孩子過一個不需要哭的童年更具教育意義吧﹖

提早學習是種浪費

有人做過一項研究,觀察兩個同卵雙胞胎的學習與發展,他們給其中一個孩子某些方面的訓練,當然也真的訓練成功了。可是,另一個沒受過訓練的孩子,在他發育到一定程度之後,卻能自然而然地表現出那些方面的能力。

這項研究並不是要否定學習或訓練的價值,它最主要的重點是指出現代父母的偏差:把原本孩子成熟到某一階段之後自然會發展出來的能力,提早以上課、訓練等方式來促其完成,往往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問題。或許有人會反應,反正提早學習也沒什麼不好,何必小題大作,杞人憂天﹖

或許,正因為它所造成的問題不夠嚴重,也不夠明顯,以致我們常常忽略它的負面影響。首先,是時間、金錢與精力的浪費,例如上小學前參加注音符號先修班即屬此類型之問題,有時甚至還會造成生理上的傷害(例如在幼稚園小班就教寫字)。其次,孩子本來可以用來學習其他更適合該階段事物的機會,相對的就被排擠掉了,現代許多年輕人,除了讀書之外(往往書也沒讀好),什麼事都不會做,連最起碼的照顧自己生活起居的小事都不懂,例如:有位教授問他的學生:「晚上作功課到一半,若遇到停電,你怎麼辦?」結果,全班絕大多數的同學答案都是一樣的:「我找媽媽!」少數人則回答:「我去睡覺!」

進名校不是最終目標

當然,如果因為過早學習而引起孩子日後在學習上的疏忽、不用心,甚至產生反感,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有位教數學的親戚告訴我,在他所輔導的學生當中,有的是硬被填鴨而擠進名校,但卻不知道怎麼安排自己讀書計劃,後來簡直讀不下去了。

我相信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以進入名校為「最終」目標,因此,從小提供孩子足夠而多樣的生活經驗,培養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孩子在身心靈各方面平衡而健康的發展,提供他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機會,讓他們先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可能遠比製造天才兒童或資優學生更具前瞻性吧﹖真希望我們的孩子能夠在智慧、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的心這幾方面都一齊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