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政府31日舉辦「竹東鎮(工研院暨附近地區)特定區細部計畫」的都審會第一次小組會議。當地農民與環團、親子團體指出,此案就是原名「竹科三期」的案子,大批徵收453公頃,是為了替建商圈地,不但大舉滅農,更將衝擊水源涵養功能。
竹東雜糧產銷班、環團、及時代力量連郁婷、樹綠盟余筱菁、陳冠宇、歐巴桑聯盟王岢鈺、高芸婷、無黨籍陳珍裕,多位素人當地市議員參選者在內,共有數十人前往縣府,不但爭取參與討論,更在會前舉行記者會,痛批此案就是大埔案的再現,他們不願農地遭解編、更不希望未來又發生大規模區段徵收,強搶不願意遭徵收者的土地。
此案原為竹科三期,早在1980年,該區就遭劃為工業區用地,不過遲遲並未展開徵收;農民也繼續耕作,當地竹東雜糧產銷班成員莊正燈更種出十大經典好米。不過1999年精省後,這塊地回歸新竹縣府,縣府卻沒有放棄開發為園區,近期提出細部計畫,除了都審,之後要陸續啟動徵收與環評等程序。
但是民間團體相當質疑,縣府提出的開發需求,恐怕只是為了服務當地炒地皮建商的需求,而縣府口中將引進「竹科等級」的產業,更只是劃大餅,遭他們大問「哪來的自信」,更質疑未來只會造成「蚊子工業區」。
主婦聯盟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批,當地目前人口不過3000人,但計畫目標人口確定在2萬3000人,這個暴增七倍以上人口的可能,是立基於比照竹科1公頃會吸引204位就業人員的紀錄,但是民間相當質疑,這個竹科三期的產專區怎可能吸引竹科等級的廠商進駐?因為科學園區已經轉向中科與南科,科技部過去早就明確表示,沒有再增加科學園區的需求了。
新竹縣政府國際產業發展處處長陳偉志則表示,縣府是對未來10到25年做規劃,必須要由前瞻來看,不可能到了需求在眼前時才開始處理,因為環評、徵收等程序都至少要花上三到五年才夠。對於民間質疑新竹縣的工業區需求,陳偉志表示,縣府打算將未登記工廠、頭前溪流域內的工廠集中管理;而且工業區的產業也不見得就是高科技、高耗能,也是可能是農業科技產業,與當地的農業相輔相成。
民間團體指出,這個計畫將造成約83公頃目前是農用的土地從此變成非農業用地,他們更擔心農地變成工業區後,排放的污水將污染鄰近的農地。亞洲環境生態復育交流協會理事長陳珍裕質疑,若廢水排進柯仔湖、再流進頭前溪,未來農業、民生,甚至竹科的用水都將遭到破壞。
文史工作者邱星崴指出,農地不但生產食物,更有提供生態棲地、調節當地微氣候等功能,而當地二重埔、三重埔更有文化棲地,在都市外圍保存客家文化,是珍貴的資產。
陳偉志表示,細部計畫的草案中,規劃了41公頃「客家農業休閒專區」,供保留為繼續農耕,分別是二重埔21公頃、三重埔20公頃。區域內的農地有可能原地保留,不在區域內但仍堅持繼續耕作者,也可以換到專區內。之所以不是訂為「農業區」而是客家農業休閒專區,是因為要保留彈性,像是二重埔有地塹、湧泉等地景也有不少客家傳統建築,當地農民就傾向未來轉為可兼營休閒、觀光的農業,如果訂死為農業區,將來利用就將受限。
至於排水的問題,陳偉志則表示園區未來一定會以專管收集廢水,將廢水運往約8、9公里外海邊的污水處理廠,如此就不會有污染周邊農地與灌溉用水。不過,產銷班成員許又仁質疑,縣府過去無力處理尖石五峰的非法濫墾,造成頭前溪水源遭破壞;寶山水庫旁的竹東掩埋場垃圾爆量,也波及了頭前溪的中上游。而且污水專管的作法,仍然會破壞農林地涵養水源的能力,地皮炒完後,大新竹地區的供水機制還是會因此開發案而遭破壞。
此外,縣府也規劃了公園用地57公頃、綠地18公頃,主要為山坡的部分,並非民間所質疑的產業區將設在30度以上山坡地上。而住宅區總共劃了80.75公頃,39公頃為住一、37公頃為住二、4公頃為住三。但也遭民間質疑新竹縣地方政治長期以土地開發利益掛帥,竹科三期也是要幫忙圈地,許又仁直指先前縣長邱鏡淳曾經參與專營竹科三期土地仲介的房仲業「文明房屋」剪綵,可見官商勾結。
對於這次的都審小組初審會議不開放旁聽、只讓民眾分批進場發言,沒有參與討論的空間,日後也不會公開會議資料、會議紀錄,民間痛斥為黑箱程序,在會場外也陸續發生零星言語衝突。不過陳偉志解釋說,依法程序即是如此,而且此案共有741件陳情案,恐怕至少還要三到四次會議才可能聽完,今次並沒有委員之間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