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養熊讚 引入動物行為訓練 打針點藥都不怕 健康看得到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圈養熊讚 引入動物行為訓練 打針點藥都不怕 健康看得到

規劃黑熊圈養棲地 經費不足徒留藍圖

2018年09月12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報導

16歲的台灣黑熊阿里,年紀尚小時就因中套索,導致右後腳趾必須截斷,在此條件下,顯然無法回到野外生活,因此圈養於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長期圈養,牠也無法避免刻板行為,自從前年遇到訓練師謝明穎,增加互動以及行為訓練,半年來不再有自殘行為。


特生中心約聘動物訓練師謝明穎(右)透過行為訓練,為黑熊檢查牙齒。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維護圈養動物福利煞費苦心,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1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這兩年透過動物行為訓練,改善站內7隻黑熊處境。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表示,過去雖提供圈養黑熊環境以及覓食行為豐富化,無法避免刻板行為的發生;引入動物行為訓練後,情況顯著改變。

特生中心自2017年開始有計畫地針對每隻不同圈養黑熊的特性進行個別化動物行為訓練,搭配實行各種增進行為豐富化等措施之後,圈養黑熊的刻板行為表現顯著降低,並提升身心健康狀況。

經過行為訓練後,動物接受治療容易多了,以往傷口清理必須麻醉,相對風險高。特生中心特約訓練師謝明穎說,在醫療照護上,已能透過指令,在安全、少緊迫的狀況下,進行黑熊口腔檢查、傷口處理、點眼藥水、肌肉注射、抽血及麻醉等醫療行為,提升工作效率還能加深人熊友好信任關係。


這兩年增加動物行為訓練後,為黑熊上藥不再上演全武行,人與黑熊都自在。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阿里就是一個鮮明案例,謝明穎說,阿里在未經行為訓練前,行為就像「流氓」,看到人就吼叫、拍打圍網發生聲音威嚇;訓練後無論打針、刷牙、開嘴都是第一個學會的。

7圈養黑熊 讓生活有趣列優先

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是國內重要的黑熊收容中心,目前收容7隻亞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4隻是台灣原生黑熊(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分別為16歲的阿里、17歲的黑皮和小黑妞,以及24歲的小熊;另外三隻在野保法制定之前,因業者結束營業「捐贈」給政府,只知是亞洲黑熊,確實種別已不可考。牠們是29歲的卡特、25歲的大黑妞以及超過35歲的元元。

牠們因救傷及違法飼養沒入等因素,無法重返野外生活,而須長期收留,又因場域有限,往往只能在50~150平方公尺的空間活動。

在圈養環境中因單調無聊的環境,特別容易引發動物刻板行為(stereotypic behavior),影響動物身心健康。刻板化行為是指「長時間的、心神不定的、不斷重複的動作表現」。行為表現諸如:來回踱步、搖晃前進、繞圈、頭部搖擺、乞食,甚至出現自殘行為等。

因此增加行為豐富化以及動物行為訓練,對於降低圈養黑熊的刻板行為及改善身心有顯著的效果!

無論是覓食或活動行為,都是促使黑熊行為豐富化的關鍵。過去研究人員會把食物放置不同地點,增加黑熊覓食行為的豐富化。最近研究人員還有新法寶。記者會中,研究人員展現最近成果,包括以消防水管編織而成的吊床,當吊床完成時,黑熊們迫不及待試用,只是第一版沒計算好承重量,以至於好不容易爬上吊床的黑皮穿破水管床。

知道吊床受歡迎,不妨放高一點!即使如此,仍難不倒意志堅強的阿里,沒多久就爬到吊床上逍遙了!在環境豐富化還包括籠舍環境設施的改變、設置人工設施供黑熊使用,以及放置氣味袋刺激黑熊探索環境等,覓食行為還包括改變食物形狀、藏匿食物以延長覓食時間及提供自然棲地中會出現的食物等等變化。


不要小看黑熊的能力,把吊床放高一點,目的是激發黑熊的行為能力。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這些小心機、深城府,和黑熊鬥智,都是避免黑熊無聊出現刻板行為。研究人員指出,在圈養環境下,利用人為或自然的因子,激發野生動物展現自然行為表現,能改善及預防異常行為的發生。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蔡繼峰表示,目前每隻黑熊可享受50平方公尺的獨立空間,2016年前,有4隻黑熊會輪流分享約150平方公尺的野外活動場,2016年之後,除了高齡的元元,因身體狀況不穩定無法到野外活動,長期在獨立空間外,六隻黑熊長期間共同圈養,得以共享更廣的區域,改善空間限制。

訓練共處 擴大圈養空間缺經費

目前的活動空間雖不盡「熊」意,但是透過動物行為訓練的觀念引入,以及空間規劃,有望改善其生活條件。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具獸醫師資格)林桂賢表示,黑熊擁有約小學三年級的智商,雄性黑熊之間會為爭地盤而打架,但是透過動物行為訓練,有望讓彼此共處。

這幾年特生中心也積極規畫經營2~3公頃土地,希望能成為圈養黑熊共處的棲息環境,不過受限經費,仍只是藍圖。

至於圈養或野放目標,是黑熊送到特生之初,就需決定圈養或野放。林桂賢說,圈養習慣的黑熊,雖然仍能在野外生活,不過可能當野外食物貧脊、缺乏時,求助於人類,但此一行為可能造成民眾驚嚇或危害,因此,圈養仍是唯一的選項。

楊嘉棟表示,在國人日益重視動物福利的社會氛圍中,特生中心將戮力提升照養環境品質,維持動物身心健康,並且持續強化黑熊照養管理技術,促進國內公私立動物照養單位之臺灣黑熊域外保育及族群管理觀念,以符合國人對黑熊保育的重視與期待。


特生低海拔試驗站照顧黑熊、促進動物福利的團隊成員。攝影:廖靜蕙


野生動物圈養常迫於無奈,因此工作人員想方設法,目的是讓黑熊過得好。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