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夏季,正午時分的史丹利公園,一點也不令人感到炎熱。因為,隨意找一塊綠地,都能享受公園裡各種針葉樹的庇蔭。再強烈的炙熱陽光,穿過濃密樹葉的縫隙之後,都會變成溫柔和煦的光斑,灑在綠草地上。一旁的草地上是四處覓食的加拿大雁和葡萄胸鴨;美洲河狸鬼鬼祟祟的從樹叢中探出頭來,快速穿過人行步道後躍入水中;公園裡四處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從事著各種戶外活動。史丹利公園是加拿大最大的市立公園,位於溫哥華西北邊,面積達405公頃。公園內絕大部分是維持自然原貌的天然環境,還有一處是原住民保留地,蘊含豐富的生態與人文資產。
此時,不遠處的樹叢傳來一陣窸窣聲,一隻松鼠快速地從樹幹溜下,停在草地方歇腳。這個公園日常般的景象,似乎有點不太對勁,有股角色錯置的違和感。因為,這隻松鼠,既不是原生的道格拉斯松鼠(Douglas Squirrel, Tamiasciurus douglasii),也不是北美紅松鼠(Red Squirrel, Tamiasciurus hudsonicus),而是外來入侵種「東方灰松鼠(Eastern Grey Squirrels, Sciurus carolinensis)」。
依據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秘書處的相關報告,外來種(alien species)是指任何因人為因素出現在自然分布範圍之外的生物。按此定義,許多寵物、家畜、經濟作物和園藝植物,都屬於外來種。外來種不一定會在自然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也不一定能在外地建立有效的族群。然而,若外來種在野外建立了野外族群,並且對該處原生生物多樣性造成負面影響的物種,就成為了「外來入侵種(Invasive Alien Species, IAS)」。
外來入侵種的影響可大可小,但是,一旦如海嘯般席捲而來,往往是動搖國本也難以力挽狂瀾。對原生物種來說,這些外來入侵種可能是掠食者、競爭者、寄生生物、或是病原體的傳播媒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為,外來入侵種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僅次於棲地流失。2016年一篇刊登在《自然》期刊的論文,Maxwell 等人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受脅物種紅皮書(IUCN Red List)中,各受脅物種的受脅原因一一整理釐清,發現生物多樣性的首要威脅是過度開發與過度獵捕,共有6,241種物種受此威脅;接著分別是農業活動(5,407種)與都市發展(3,014種),外來入侵種的影響則排名第四,共有2,298種物種受此威脅。
為了有效防治和解決外來入侵種問題,加拿大聯邦政府在2004年著手規劃「加拿大外來入侵種對策(Invasive Alien Species Strategy for Canada, IASSC)」,其主要任務包括:(1)預防新外來入侵種;(2)及早發現新外來入侵種;(3)針對新的外來入侵種盡速有所因應;(4)管理及監控目前已擴散的外來入侵種。同時,聯邦政府在2005年核定一筆五年、850萬加幣的聯邦預算,其中500萬加幣用於成立「外來入侵種夥伴關係計畫(the Invasive Alien Species Partnership Program, IASPP)」,將重點放在外來入侵種的防治,以及釐清外來入侵種的輸入管道。
「外來入侵種夥伴關係計畫」在2005年到2010年,前來申請的計畫共達798個,總預算達3939萬加幣;實際審核通過的共有141項計畫,總經費約460萬加幣。總共涉及277種外來入侵種,其中包括142種植物、6種陸域脊椎動物、1種兩棲、43種昆蟲、49種水生脊椎動物、28種水生無脊椎動物、8種病原體或寄生蟲。大多數的計畫目標在於,提升與外來入侵種議題相關的權益關係人履行承諾的狀況、以及對外來入侵種議題的意識與警覺,最終能將外來入侵種的輸入及散播風險降到最低。這些經由「加拿大外來入侵種對策」認定的權益關係人,包括各級政府、工業單位、非政府組織、學術研究機構、原住民團體以及一般大眾。各個權益關係人都能憑藉自己的專長與能力,對外來入侵種的議題有所因應與貢獻。
以溫哥華島大學(Vancouver Island University)所執行關於外來入侵種東方灰松鼠的計畫為例。東方灰松鼠是加拿大東部的原生種,但是大約在1914年間引入加拿大西部的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並且進一步在1966年擴張到溫哥華島。自從初次引入開始,東方灰松鼠的族群便在北美大陸與溫哥華島上不斷地成長和擴張。東方灰松鼠的出現,對該處原生的樹棲性松鼠:道格拉斯松鼠和北美紅松鼠,產生負面衝擊和資源競爭。不僅如此,東方灰松鼠還會嚴重威脅已瀕臨滅絕的俄州白櫟(Garry Oak, Quercus garryana)。東方灰松鼠會啃咬俄州白櫟的果實尖端,對俄州白櫟的繁殖產生負面影響。除此之外,東方灰松鼠也會啃咬樹皮而導致其他樹木死亡。
為了掌握東方灰松鼠的族群分布與分布範圍,溫哥華島大學的計畫團隊與當地的環境組織與社區合作,推動數場教育活動、製作海報及多媒體素材,讓參與志工瞭解東方灰松鼠目前在溫哥華島的分布,以及對原生自然環境的危害。在此之後,參與計畫的志工可以將所蒐集到東方灰松鼠的時機和地點資訊,上傳到線上的回報系統。透過諸多志工共同執行的長期監測,便能累積大量的外來入侵種時空分布資料,以掌握其族群現況與動態。東方灰松鼠已入侵將近百年,族群擴張的規模已經不是單執行該計畫就能控制甚至移除的狀況。因此,該項計畫將重點放在族群監測,透過公民參與的方式,建立一個快速且即時的族群動態監測系統。
「外來入侵種夥伴關係計畫」的第一期工作,已經在2010年告一段落。為持續推動第二期的計畫,IASSC規劃每年一百萬加幣的經費,並且每五年檢討計畫的執行成效。第一期計畫所學習的經驗與累積的資料,都會做為未來計畫的參考及規劃依據。除此之外,IASPP 也打算推動多年期的計畫來完成兩大目標:其一是強化夥伴關係內,權益關係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由來自不同領域的權益關係人組成外來入侵種防治委員會。其二是透過競爭式的流程,讓權益關係人參與外來入侵種的防治工作,提升環境意識、加強提早發現新外來入侵種的效率,才能提早因應。
史丹利公園內的那隻東方灰松鼠,很快就爬上另外一棵樹,消失在樹叢之中。保育資源有限,不可能將大量的經費投注在單一外來入侵種的移除工作上,而且是否能移除成功還是另一回事。面對早已擴張的外來松鼠,目前最理想的策略就是掌握其族群狀況。跑走的那隻東方灰松鼠已不見蹤影,我拿出手機,將目擊時間及地點資訊上傳到回報系統,盡一份公民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