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南鹽海好風光 Timberland身體力行護環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嘉南鹽海好風光 Timberland身體力行護環境

2018年09月2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何京翰報導

時序入秋,降雨減少、烈日當頭的天氣形態被戲稱為「秋老虎」。不畏懼牠張牙舞爪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Timberland以及長期深耕嘉南沿海的台大城鄉發展基金會,9月20日一同為嘉義布袋的環境保育貢獻一分心力!

本場次工作假期可略分為早上及下午,首先前往布袋鎮南方的村落──新塭,參訪主要從事虱目魚加工的「正鑫水產」。除了新鮮的吃法,將魚漿製成魚丸、將魚背肉(里肌)曬乾等方式,更能增添食用的風味、延長產品保鮮期,同時增益附加價值,有別於一般民眾對於「加工」的刻板印象。正鑫水產也特別準備了新鮮的虱目魚漿,讓志工體驗捏魚丸的手中樂趣。一邊吃著自己手做的魚丸一邊聽著廠長的介紹,志工們學到挑選新鮮虱目魚的小訣竅,以及虱目魚養殖的過程。


正鑫水產負責人蔡鳳祺解說虱目魚養殖歷程。(攝影/何京翰)

離開正鑫水產後,大夥驅車前往下一個地點。好美寮濕地為國家級重要濕地,位於龍宮溪出海口,北至布袋商港南側,南至好美里漁港,境內可見多樣的濱海植物,秋冬季更是多種過境水鳥的停棲場所。台大城鄉發展基金會的蔡福昌,也是土生土長的布袋人,他回憶起小時候,所見到的木麻黃防風林與現在相比,面積減少了許多,一方面是海岸線退縮所致,也與樹木的平均壽命將至有關。

蔡福昌表示,由於日益嚴重的極端氣候,海水的強力淘刷之下,使得海岸線逐漸後退,為了減緩此情形,而在海岸線堆放了許多的消波塊,所費不貲的水泥障礙卻破壞了原有的景觀。而且,消波塊本身的周圍加劇了局部的沙土淘刷,只好用更多的消波塊,堆放在逐漸下沉的舊消波塊之上,永無止境。


台大城鄉發展基金會蔡福昌老師分享海岸線變動的危機。(攝影/何京翰)

中午在新岑社區活動中心享用在地準備的午餐,菜色其實很簡樸:虱目魚粥、炒米粉、魚丸湯。看似平凡的菜色卻是大有文章!虱目魚粥內的魚肉是在地生產的新鮮虱目魚,蚵仔及剝殼蝦仁也是尚青耶地方特產,三種來自於大海的恩賜,無須多加調味,食材本身就是美味關鍵。魚丸湯內的魚丸也是社區特地為前來工作的志工們揉製,其他地方均無販售的道地口味。


享用在地特色餐。(攝影/何京翰)

稍作休息後,進入本次工作假期的重頭戲,志工分為三組人馬,分別前往三處地方進行工作,分別為南布袋濕地、新岑公園、洲南鹽場。

位於布袋鹽山南方的南布袋濕地,昔日屬於布袋鹽場的六區鹽田所在地,整體面積(含潟湖水域)約達1,385公頃,目前整治為供水鳥停棲的大型人工濕地,除了秋冬季的各種過境水鳥外,區內可見到一批留在此地棲息的黑面琵鷺,據觀察,數量約30餘隻。原先留有三條南北向之運鹽鐵路,隨著鹽田廢曬後,鐵軌幾乎被竊盜一空,徒留地勢較高的土堤。為了降低人類對於水鳥的干擾,在台大城鄉發展基金會的蔡福昌老師指導之下,大家沿著土堤,種植了數種常見的海岸防風林樹種:木麻黃、水黃皮、大葉欖仁、白水木。期盼這些樹苗能成長茁壯,形成一道保護水鳥的自然屏障,也可以提供鳥類更多元的棲地環境。


志工們與自己種植的樹苗合影。(攝影/周昭蕊)

新岑公園鄰近社區活動中心,為當地居民的休憩場所。志工們在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泰郎的帶領之下,適度修剪公園的樹木,有助於主幹的生長強健。而修剪下來的枝條可以擺放在鹽田沿岸,可以防止強風將鹹水吹到岸上,減緩土壤鹽化的發生。


志工清除修剪下的枝條。(攝影/周品翔)

不甘製鹽產業只能留在腦海中追憶,在嘉義縣布袋嘴協會的努力之下,洲南鹽場得以復曬。由於8月中旬的多場強降雨,整個鹽場浸泡在水中,雖然事隔多日,積水早已退去,仍有一些善後工作留待志工們協助。鹽場內的一棟磚造平房不堪多日降雨,嚴重毀損,志工們協助清除殘餘的木構造以及石棉瓦。鹽場一隅則堆放了許多咾咕石,根據布袋嘴協會人員的解說,這裡的咾咕石原產於澎湖,先民用作海運船的壓艙石,爾後堆砌成布袋沿岸堅固的海堤,水泥工程取代咾咕石海堤後,除役的咾咕石則遺落在四處。藉由志工們的合作,將散置於花圃的咾咕石重新堆砌於鹽場的道路旁,形成一道矮牆,為了使牆體穩固,須將咾咕石調整成恰當的巧度,才能彼此緊密排列。

此外,鹽場內的水岸邊缺乏綠色植物護坡,大家將此處常見的沙丘植物──濱水菜(海馬齒莧),移植於岸邊,期許這些生命力堅強的濱海植物能在明年的大雨來之前生根蔓延,將鹽田獨特的黏土牢牢抓住!


志工搬運咾咕石。(攝影/林芊妤)


志工移植濱水菜。(攝影/林芊妤)

豔陽高照的天氣是嘉南平原常見的景色,結合天時、地利,有利於製鹽產業及養殖漁業在此地區蓬勃發展。隨著西元200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同年台鹽全面關閉鹽場。在貿易全球化的巨變下,台灣鹽業吹起熄燈號。除此之外,人口外移所導致的老年化現象,使得當地社區更難以處理身邊正在發生的環境事件。藉由結合社區、導入工作假期的方式,除了能引入勞動人力,更重要的是,讓前來參與的志工們深入了解在地,覺察目前正在發生的社會、環境問題,將所見所聞所為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期盼能引起更多民眾的關注,緩解日益惡化的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