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繪本】還沒去過蘭嶼?最靠近海洋的電影《只有大海知道》與2本魚繪本,一睹神祕的蘭嶼風光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海洋繪本】還沒去過蘭嶼?最靠近海洋的電影《只有大海知道》與2本魚繪本,一睹神祕的蘭嶼風光

2018年10月14日
文:顏寧

今年夏天(編按:2018/6/15上映)最靠近海洋的電影《只有大海知道》是難得有海為主題的電影。

到蘭嶼旅行前,電影《只有大海知道》帶你認識蘭嶼的孩子和海洋;繪本《天上飛來的魚》和《會飛的禮物》,用飛魚為鑰匙,帶你看見蘭嶼的達悟文化、風景、漁獵、潮間帶、水芋田和拼板舟。


圖片來源:顏子矞老師

近年台灣陸續有幾部以原住民為主題的電影,我喜歡《只有大海知道》單純的故事軸——一個隔代教養的蘭嶼孩子馬那衛,他與akes(達悟語的祖母)一同生活、一起想念在台灣打拼的爸爸,他在學校發生的事,以及他看見的世界。

導演安排一條非常直線發展的文化覺醒歷程,馬那衛從一開始拒絕傳統的食物——芋頭,吵著要吃炒飯,以及抗拒丁字褲,到最後主動向akes表示要吃芋頭。故事雖然簡單,素人演員們質樸真誠的表現,尤其是飾演祖孫倆的鍾家駿和李鳳英,完全撐起這部片的骨幹。好像經歷了好多事,但故事最後又回到一開始,祖孫倆在森林裡有說有笑的採摘龍眼,似乎舞蹈比賽啦拍電影什麼的,對當地人的平靜生活也不會有太多變化。

我只去過蘭嶼一次,但我認為以現代的攝影技術,不管是空拍、陸地或水下應該都可以有更亮麗的表現,不知道導演選擇如此內斂的呈現方式是否另有考量。而跟《太陽的孩子》粗暴置入許多議題,演員們表現憤怒的方式就是吼來吼去相比,《只有大海知道》已細緻單純許多。不過飾演老師的黃尚禾,表演方式好樣板,在情緒的處理實在扁平,常常讓我覺得尷尬出戲。雖然我了解劇本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但在敘事上把老師從一開始厭惡蘭嶼,直接跳到他親身參與、帶領孩子們認識在地文化的轉折有些斷裂。這樣草率設定一個漢人老師好像比蘭嶼人更了解蘭嶼,彷彿文化拯救者的角色也讓我感到不安。

整體而言,看得出導演和劇組花了非常多心思跟當地溝通,以及培養素人演員們彼此的默契,是難得的海洋片啊!



《天上飛來的魚》(2018)&《會飛的禮物》(2017)

除了看電影來認識蘭嶼,這次介紹以蘭嶼重要漁獲和文化象徵——飛魚為主題的兩本繪本。由劉伯樂自寫自畫的《天上飛來的魚》,其實2006年就出版了,今年步步出版把原本菊八開的尺寸稍微截短,封面也從拼貼島景、拼板舟、飛魚遠去的背影,與穿戴傳統銀盔、手拿魚槍和長刀的達悟族人,聚焦成視覺上更簡潔、更切合主題的飛魚群。

《天上飛來的魚》是知識型的繪本,畫家劉伯樂精湛細膩的鉛筆水彩描繪功力非凡,一一呈現蘭嶼最重要飛魚汛期、達悟女性辛勤照料的水芋田、野銀聚落的地下屋、族人向晚乘涼的涼台、耗費眾人心血與勞力的拼板舟下水。如果只能選一本繪本代表蘭嶼,論畫面的成熟度和文字采風,絕對是不二之選。


Source: 劉伯樂(2018)天上飛來的魚。台北:步步出版。


Source: 劉伯樂(2018)天上飛來的魚。台北:步步出版。


Source: 劉伯樂(2018)天上飛來的魚。台北:步步出版。


Source: 劉伯樂(2018)天上飛來的魚。台北:步步出版。

對蘭嶼人而言,什麼是快樂呢?

以為自我放逐到小島,就會快樂了嗎?繪本畫家劉伯樂告訴你,才沒那麼簡單:厭世的還是會厭世、吃不慣的就是吃不慣、還有可怕房貸等著你。

在蘭嶼島上,我做了環島旅行,體驗了拼板舟海上航行。上山拜訪神祕的天池,山不高無仙則不名;下海尋找龍宮的線索,水不深無龍也不靈。住了地下屋,感到混身不對勁;吃了飛魚、小米和芋頭,只是食而無味。最後還學著達悟人休閒的方式,打著赤膊登上了島上特有的『涼台』。

涼台上海風徐徐,皎皎明月蕩漾在水面上,然而心情仍然無法平靜。文明社會裡所有的困擾:房屋貸款、汽車保險、小孩就學問題、工作的瓶頸,加上此行的任務….,生活上諸多煩惱,如影隨形跟著我來到天涯海角,像海浪一樣,一陣一陣湧上了涼台,充塞整個心頭。——劉伯樂〈自序〉

到底什麼是快樂呢?劉伯樂最後發現,這個小島雖然看似什麼都沒有,但遇見的達悟人都顯得放鬆愜意而快樂。他猛然醒悟:原來只有平凡才稱得上偉大,擁有快樂的人才是真正的偉人。


Source: 劉伯樂(2018)天上飛來的魚。台北:步步出版。

整本繪本雖然精簡,我卻非常驚豔劉伯樂以飛魚視角來陳述的敘事角度。而要怎麼樣才能成為快樂的達悟人呢?他說,飛魚的願望是成為達悟(達悟在南島語系裡是Tao,意謂「人」),在島上快樂的生活著。捕捉飛魚,曬乾放入陶甕保存;達悟族人為飛魚製作特殊的偶形陶甕,幫助飛魚達成願望。而沒有被抓到的飛魚則變成鳥,飛回天上,希望來年能被捕捉,變成快樂的達悟人。多麼單純又緊扣達悟生活節奏的心願,文字寓意深長又充滿詩性,搭配溫柔筆觸與構圖活潑的畫面,別猶豫了快買!



Source: 范欽慧(2017)會飛的禮物(莊詠婷繪)。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細節裡見守護環境真心——《會飛的禮物》

去年(2017)底問世的蘭嶼繪本《會飛的禮物》,作者范欽慧把自己在台灣各處旅行紀錄的經驗,轉化為小女孩隨著拍攝工作的媽媽一起到蘭嶼旅行的故事,透過小女孩的眼睛和經歷,表現出她對蘭嶼的印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爬得老高的山羊,然後是曬在架上的滿滿飛魚。小女孩看著當地的小朋友在涼台玩耍。晚上,她與媽媽一同出海,看漁人在沉靜夜裡捕飛魚。

在連綿的水芋田裡,他們捉螃蟹玩,白腹秧雞匆匆跑過,小女孩第一次吃到林投果實。她也跟著新朋友到潮池裡撿貝殻玩耍,這兒有石龍子、海膽、藍黑相間的黑唇青斑海蛇(很溫馴請不要殺牠)、螃蟹、陽隧足、裸胸鯙,以及海濱耐旱的植物-龍舌蘭、白水木和馬鞍藤。森林裡,傳來角鶚的嘟嘟鳴叫,孩子們對天牛嘖嘖稱奇。最後,小女孩跟媽媽坐船離開,沿途竄出水面的飛魚好像在向她們道別。


Source: 范欽慧(2017)會飛的禮物(莊詠婷繪)。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Source: 范欽慧(2017)會飛的禮物(莊詠婷繪)。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會飛的禮物》的繪者莊詠婷是環境繪本《野溪怎麼了?》的繪作者,清淡的水彩畫風不失童趣。蘭嶼的美值得我們珍惜,但也有許多破壞環境的事正悄悄發生。仔細觀察好幾頁都有偷藏彩蛋,繪者對環境的關懷和擔憂不言而喻。像是幾乎融入夜色的反核旗、潮池裡的海廢、畫面遠處出現一大群的觀光客機車隊伍、捕魚網子裡垃圾比魚還多、山豬嬉戲的路旁堆著營建廢棄物和輪胎、港口邊持續興建的民宿等等。

在向孩子解說蘭嶼的風光和生物時,也可以試著用這些畫裡的小線索提醒,看似純淨的島嶼,需要大家一起守護。要去蘭嶼小旅行嗎?你可以

  1. 自備洗浴產品、水壼、餐具和便當盒,少去一次用的拋棄式盥洗用品和免洗餐具
  2. 自己製造的垃圾自己帶回來,或多背一公斤資源回收物回台灣
  3. 揪朋友一起淨灘
  4. 浮潛或潛水時把海裡垃圾撿起來

※ 本文轉載自作者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