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感官】鳥類會不會感到痛?雞隻剪喙研究:會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鳥的感官】鳥類會不會感到痛?雞隻剪喙研究:會

2018年10月28日
作者:柏克海德 (Tim Birkhea)

邊沁(1748-1832)是早期鼓吹動物福利的思想家,他最出名的事跡便是指出問題不在於動物能否思考,而是牠們有沒有受苦的感覺。這一點非常重要,到現在仍然沒有改變,邊沁會這麼想,是因為奴隸常受到駭人聽聞的對待,情況不比動物好多少。

早邊沁一個世紀以前,哲學家笛卡兒假設動物感覺不到苦難,他的說法並無不當,因為否定痛苦存在就能區別人類和動物,正是天主教會最關切的問題。也表示虐待動物不會引發罪惡感。對其他人來說,比如和笛卡兒同時代的博物學家雷,實在難以想像動物沒有感覺。他問,不然狗被活體解剖時怎麼會哭喊呢?證據似乎無法反駁,也從客觀的角度說明,動物(如鳥兒)是否感到疼痛,其實是個微妙的問題。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鳥類只能感到某種類型的疼痛。假設你不小心把手放到炙熱的炊具上。你的第一個反應便是劇烈的疼痛,然後會立刻縮手。這是無意識的反射。透過皮膚中的痛感受器把信號送到脊髓,引發反射,讓你把手移開。這是疼痛反應的第一「級」。第二級則是把訊息從你的手透過神經傳到大腦,大腦處理資訊後產生疼痛的感覺。這是有意識的疼痛─把手從炊具移開後的感覺。據說,要感受到這種疼痛,就需要意識。要是如一些研究人員的假設,鳥類沒有意識,牠們就無法體驗到這種特別的疼痛「感覺」。

這種看法預設無意識的疼痛反射就足以達成生存的目的。的確,很多其他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碰到不愉快的刺激時,都展現出同樣的退縮反應。就自保而言,這種反射的重要性就很清楚了。只要想想那些由於基因突變而無法感覺到疼痛的不幸人士,他們在吃飯的時候會一直咬到舌頭和臉頰,還有一名巴基斯坦的男孩,他感覺不到疼痛,會用刀刺手臂來賺錢,用自己的失能過活。

然而,研究雞隻的結果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鳥類能體驗到疼痛的感覺。在商業環境中高密度養殖的雞隻常常會啄其他雞的羽毛,有時候也會吃掉同類。為了防止這類情況,養雞場的人會把雞嘴尖端切掉。根據我們之前討論過的觸覺,讀者或許可以猜到接下來會出現的情況。


圖片來源:Troy Bell(CC BY-NC-ND 2.0 )

剪喙的過程很快,用加熱的刀片同時剪斷和燒灼。剪喙似乎會造成初期的疼痛,延續2~48秒,之後幾個小時內疼痛會消失,再來的疼痛期則比之前更長。這很像我們被燒傷後的感覺。測量痛感受器中兩種神經纖維(簡單稱為A跟C纖維就好)的放電,可以證實雞隻一開始感到的疼痛。A纖維負責快速的反射性疼痛反應;C纖維負責後面延續時間更長的疼痛感覺。跟成雞相比,小雞剪喙後似乎比較不痛,恢復得也比較快。成雞似乎更不舒服,剪喙後過了56周,仍會避免用喙啄東西,理毛頻率降低,探索啄食的動作也少於沒有剪喙的雞。

這裡的重點在於,剪喙後立即搖頭,應該就反映出初期的疼痛,除此之外,雞隻並沒有展現出明顯的外在徵兆來表達不適。只能透過測量行為和生理的細微差異,才能證實持久的疼痛感覺。


getImage

鳥的感官:當一隻鳥是什麼感覺?(全新增修版)

作者: 柏克海德 (Tim Birkhea)

譯者:嚴麗娟

繪者: 凡赫魯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0/06

如果你是一隻鳥,感覺世界的方法將大大不同?

這些鳥本事,人類都沒有:看到紫外線、用回聲定位,遷徙時感覺地磁力。新科技逐步挖掘出當一隻鳥具備了何等意義:從「國王企鵝潛入漆黑的南極海域」到「感覺到幾百公里外看不見的雨水即將降下的紅鸛」,還有「知更鳥能聽見蚯蚓細小短毛刷到洞穴側邊時發出的聲音」、唯一能感受性高潮的牛文鳥?

資深鳥類行為生態學家的柏克海德,結合行為生態學、生理學、神經科學、感覺生物學等,透過顯微鏡、聲波儀、核磁共振等技術,一步步解開鳥類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磁覺及情感奧祕,詳實淺白描述鳥類如何解讀環境、與彼此互動。19幅精細插畫則出自鳥類學者兼資深科學畫家的凡赫魯巧手,細膩的筆觸表達鳥類各種感官的特點,也圖解科學知識(例如光線如何進入楔尾雕的巨大眼窩、綠頭鴨嘴喙受器的運作、鷸鴕複雜的鼻腔剖面、受磁覺引導萬里遷徙的斑尾鷸等),讓我們輕鬆一目瞭然。

本書將讓你跟隨作者與繪者,親臨野地、宛如就近觀察鳥兒,理解鳥類究竟如何感知世界,體驗當一隻鳥兒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