荖濃溪一帶過去長久以來盜挖農地、回填不明廢棄物,過去居民只能眼見自己的家園成為犯罪者天堂,如今結合水利署試辦水資源保育社區的計畫,居民自主成立「荖濃溪國雷巡守隊」,宣誓守護家園的決心,歷經三年,於今年底告一段落。十月底,以巡守隊為核心,舉辦了一場成果發表會,回顧一路來走過的軌跡。
成果發表會當天,國雷巡守隊員穿上粉紅色的隊服,好像辦喜事般喜氣洋洋。巡守過程對抗的是不法行為,粉紅色的隊服則提振士氣,讓隊伍朝氣蓬勃。目前巡守隊員約36人,每次巡守則25人。好不容易凝聚守護家園、付出行動的決心,隊員們既珍惜又期待能延續下去。
在公私協力下,巡守隊員普遍感受到違法亂倒的情形有減少,雖缺乏客觀數據佐證,但他們相信只要巡守隊運作下去,守護家園的決心足以讓不法者無所遁形。
落地生根不再流離顛沛
提到國雷巡守隊命名的過程,溫仲良記憶深刻。社區夥伴花了不少時間討論,可說是絞盡腦汁。當大家逐漸形成共識,以異域孤軍歷史命名為「滇緬巡守隊」,信國村長出面反對,表示過去不得不使用的名稱,已不適合現況。於是社區精神領袖馬有福提出「國雷」之名,獲得大家熱烈的迴響。
這意味當初以「國雷專案」來台的族群,如今已落地生根。滇緬四村(信國、精忠、定遠、成功)走過三年計畫的磨合期,計畫雖然結束,巡守隊的故事才剛開始。
巡守隊總幹事「輝哥」──張惠輝是退伍軍人,退休後回家守著父親留下來的三分農地,石砌的田埂見證撤退來台,從顛沛流離到一石一木打造家園的過程,這是他父親從河邊搬來的石頭,一開始種植水稻養家活口,與惡地奮鬥良久,才逐漸轉變為沃土。
是這樣的心意傳承下來的土地,因此在農改場專家指導下,輝哥將這塊土地經營井然有序,辣椒正值開花結果,農地周圍的角落種下不久的南瓜枝枒冒出頭了,好一片田園風光。這使他更體會到守護水資源的價值。
水資源保護結合產業發展最有感
水利署幾個水資源保育社區計畫,國雷巡守隊扮演重要的位置。之前,荖濃溪上游有獅山巡守隊負責,下游則有土庫巡守隊顧守;國雷巡守隊的成立,等於將荖濃溪上游和下游之間的巡守範圍串聯起來,巡守範圍並未完全重疊。
輔導團隊美濃農村田野學會常務理事溫仲良表示,流域中游常是沖積扇平原、農業較為發達之處,而聚集多元族群,蘊藏豐富地下水,加上砂石產業蓬勃的特性,構成以水環境生態營造的條件。
「水資源保育的行動想像,和社區發展的關聯,需要透過一些操作性的行動,來建構認同。」溫仲良說,在水質水量保護區推展友善及有機耕作,不但切合社區水資源保育的目標,更是社區產業的契機。
巡守隊榮譽大隊長馬有福將過去軍旅生活中養成的毅力,發揮在有機種植上,在自己農地上不斷嘗試作物種植的技術,他的農場滿是他兒子拍攝的昆蟲,充滿生趣。
另外,傳承四村游擊抗戰的飲食經驗,家戶種植的香料做成的獨特飲食風味,重現物資缺乏時,靠山吃山的本事,所謂的逃難菜,詮釋自然資源如何在困境中伸出援手。時隔多年人稱陳媽的陳香女士,津津樂道逃難時植物利用的智慧,常見的雀榕一到他手上,全株都可入菜。
巡守隊副隊長張星源是四村的女婿,父親是山東籍,隨國民政府來台後,落腳花蓮縣秀林鄉,練就流利的阿美語。在台北工作時,認識常玉珍,退休後隨妻子回信國定居。
社區人稱珍姐的常玉珍,從來自雲南的母親身上習得一手好菜,包料魚、香料肉餅、糯(紫)米耙耙、風味臘肉、香料香腸等,一道道雲南美味真空包裝後,在自家「拾號店鋪」販售,為了支持巡守隊運作,最近這些即時料理,包裝多了「荖濃溪水源保育社區」的字樣,代表有一部分收入捐給巡守隊使用。
這種努力,帶動諸如輕旅行,坑洞遺留的不再只是居民的痛,更積極地成為環境教育,未來配合中央、縣市政府國土復育計畫,
以綠帶防止揚塵串連部落
進入社區前,信國商店是重要的補給站,最近補給的項目多了巡守隊製作的無磷環保清潔劑 。販售所得扣除製作成本,全數回饋到社區巡守隊、販售端點,鼓勵社區將好處擴大到整個環境。
荖濃溪河床冬天旱季時,地下水位下降,同時因礫石層地面保水不易,植栽鋪面不足,揚塵問題非常嚴重;再加上豐富的砂石資源,砂石業管理以及運輸車輛往返頻繁,造成大量揚塵尤其影響聚落生活。在聚落內各出入道路,種植綠色喬木隔離揚塵,串聯四個安置聚落,形成特色綠色廊道,向來是居民的期待。
過去當地就有阿里港文化協會長期與第七河川局合作,由居民認養堤防,從原本荒涼的墓地,打造社區後花園。現在,透過水社區保育計畫,擬擴大效應,開放坑洞認養綠美化,延伸為綠色河堤苦楝廊道串連聚落,遏止揚塵同時導入解說導覽,讓原本暗黑的坑洞議題成為社區亮點,並讓社區有如公園。
滇緬四村的改變,引起學子注意。屏東中學便以「『滇』沛流『里』—里港美濃滇緬社區之人地角力與邊界移轉」為題,2016年參與奧林匹亞地理科全國競賽獲得佳績,並於社區發表,與居民分享成果。
計畫雖結束,還有很多目標是進行式,包括在國土計畫下,社區中八甲、五甲的坑洞,如何轉化為國土復育的契機;水資源保育如何帶動社區榮景等。這也說明何以每位巡守隊員想方設法維持巡守隊運作,在他們的努力下,水資源保育社區的故事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