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損怎麼補助? 納米比亞通過「有原則」的人獸衝突補償修正案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農損怎麼補助? 納米比亞通過「有原則」的人獸衝突補償修正案

2018年12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范震華 編譯;賴慧玲 審校

人與動物衝突事件日益頻繁,農損如何賠也成為關注焦點。在西非的納米比亞,人為活動時常入侵野生物棲息地,該國政府今年決定,對於沒有獲得許可的非法開墾,農損發生時不予補助。此外,該國也在相關法令的最新修正中,訂定更嚴格的規範,以避免浮濫申報的現象。

人類先入侵動物棲地 合法的開發行為才補償

今(2018)年中,西非納米比亞共和國的環境與旅遊部頒布「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管理」修正案,部長波漢巴.希菲塔(Pohamba Shifeta)宣告,對於干擾可能的野生物棲息地,卻沒有取得環境衝擊證明的農民和業主,政府將不再賠償野生動物對農地或其他開發計畫造成的損失。

根據《納米比亞人報》(The Namibian)報導,近幾十年來,納米比亞的人獸衝突事件發生頻率與強度不斷上升。隨著人口增長、野生動物族群數量增加、非計畫性的農耕活動、以及農業與工業活動的擴張,人類更常侵入原本無人居住的野地。

Keith Roper(CC BY 2.0)
納米比亞野地。圖片來源:Keith Roper(CC BY 2.0)

「許多既有灌溉設施並未取得許可,但當設施遭到野生動物破壞時,卻要求環境旅遊部出面負責。未來,政府將不會再補償民眾為所欲為而遭受的損失。」希菲塔解釋,開發許可(clearance certificate)由環境審查委員會核發,過程將以是否干擾野生動物為準則,例如是否位於大象遷徙路徑上,進一步評估、建議是否應當開發。

讓農民自立 在賠償與補貼之間拿捏

由於納米比亞2007年通過的《環境經營管理法》第七條,2012年才真正落實,因此2012年之前已經落成的農場和建案,政府將給予業主緩衝時間,向環境審查委員會諮詢以取得開發證明。

該條旨在透過建立事務決策原則,來推動環境與自然資源的永續經營。不過環境旅遊部也注意到,有民眾非法在野生動物保護區裡開闢農地或開發,卻在遭受損失時向政府申請補償。

希菲塔進一步說明,新的修法並不包含社區公有農地,因為公有農地依法無須提交環境管理計畫,農民不需許可證明即可在公有地耕作。

有鑒於在其他地方的經驗中發現,賠償政策很容易產生浮濫申報的問題。本次修正案強調,政府必須找到其他能彌補損失又能讓農民自立的方法,在賠償與補貼中拿捏平衡。

非洲尼日河非洲尼日河。Bradley Watson(CC BY-NC-ND 2.0)
納米比亞「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管理」修正案強調,政府必須找到其他能彌補損失又能讓農民自立的方法,在賠償與補貼中拿捏平衡。圖片來源:Bradley Watson(CC BY-NC-ND 2.0)

例如,修法後規定,政府將不賠償農民因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失,但對於因人獸衝突而死亡者,政府仍將支付10萬納米比亞元(約新台幣20萬元)的喪葬費用。這筆金額的用意是補貼死者家屬的基本喪葬開銷,而不是用來賠償野生動物造成的損失。

修訂後的政策並將透過「人與野生動物衝突自立方案」(Human Wildlife Conflict Self Reliance Scheme)對因人獸衝突所造成不同程度的人身傷害提供補助金(註1);牲畜損失則涵蓋牛、山羊、綿羊、馬匹、豬、驢(註2)

先守法 才有補貼 有原則的補償政策

「人與野生動物衝突自立方案」的補助金設計用意,是按比例彌補牲畜損失,而非依照市價全額補貼農民。同樣的,野生動物導致之農作物損失、人身傷害或死亡案例,也將以固定比例發放補助金。

另外,方案的適用範圍包含國有地及移墾農場——不論是保護區或非保護區,但不包含私有地。在國家公園或保護區內,若發生牲畜因野生動物死亡的案例,則視衝突地點決定是否適用方案補貼——在多用途分區內發生的衝突事件將予以補償,而若衝突事件發生在野生動物專屬區域,則不予補償。

另一項補助條件是,必須於事發後一日內回報,若超過一日,必須有特殊延遲的理由,並且證據仍清晰可見,政府才會受理。此外,必須經政府部門人員或社區巡守隊判定牲畜死亡原因,若業主沒有事先採取適當防護野生動物的措施,也無法獲得補償。

在農損方面,野生動物導致之農作物損失以及民眾傷亡也將以固定比例發放補助金,且補貼只限於因為大象、水牛、和河馬所造成之損失;補貼作物僅限玉米、小米、高粱和蔬菜。這是因為其他野生動物對農作的危害可以由農夫進行管控,加上證據不易鑑識,可能會導致浮濫申報。

全球環境基金挹注 降低人獸衝突成明年焦點

納米比亞環境與旅遊部獲得全球環境基金(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1億8650萬納米比亞元(約為新台幣3億9376萬元)資助,該資金每四年補充一次。全球環境基金創立於1991年,由全球183個國家、國際機構、民間團體與私人企業共組而成。

部長希菲塔表示,納米比亞正面臨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尤其是人獸衝突問題,而這也是下一屆全球環境基金大會的焦點之一:「全球環境基金提供資金給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使其能實現國際環境公約和協定的目標,包括推動各項措施來降低在地社區與野生動物共存的成本,並提升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獲益。」

註1:「人與野生動物衝突自立方案」對於人獸衝突受害者的補助原則如下:身體無缺失的傷者1萬納米比亞元(約新台幣2萬1000元)、野生動物造成身體殘缺者3萬納米比亞元(約新台幣6萬3000元)、嚴重殘疾者5萬納米比亞元(約新台幣10萬元)
註2:「人與野生動物衝突自立方案」對於牲畜損失的補助原則如下:每頭牛3000納米比亞元、每頭山羊500、每頭綿羊700元、每匹馬800納米比亞元、每頭豬700納米比亞元、每隻驢500納米比亞元。

參考資料

※ 人與野生動物主題報導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賴慧玲

環境圈的雜食動物,練習當好一名研究者、記者和翻譯。

范震華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畢業,持續以文字力量參與環境保育議題。文稿與照片曾發表於國家公園季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路版、破報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