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游重霾區開展大氣污染綜合觀測 監測污染物形成機制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長江中游重霾區開展大氣污染綜合觀測 監測污染物形成機制

2019年01月16日
摘錄自2019年1月16日新華社武漢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據報,由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聯合多家高校、科研機構共同開展的長江中游重霾區大氣污染外場綜合觀測試驗近日啟動,該專案研究將有助於豐富中國不同區域大氣重污染形成機制差異的科學認識,提升長江經濟帶大氣環境改善應對決策能力。

該觀測試驗將採用系留汽艇和無人機探測系統,搭載有氣象感測器、黑碳儀、大氣污染物濃度監測儀、顆粒物計數器等觀測儀器,探測大氣邊界層1,500公尺高度內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PM2.5、PM10品質濃度、黑炭和不同粒徑氣溶膠數濃度廓線,以及風速、風向,溫度、濕度、氣壓等氣象要素垂直廓線。

據介紹,此次旨在尋找內陸濕潤地區大氣重污染觸發、維持及消散的熱力、動力促發因數,並量化大氣邊界層結構對本地大氣污染物積累、重污染形成的貢獻,以揭示兩湖盆地地形與湖泊、水網特殊濕潤地區水熱過程,以及盆地重污染形成的大氣污染物區域傳輸的「彙聚」效應及其大氣邊界層結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