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從早期農村社會就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曾幾何時竟因為口蹄疫、非洲豬瘟,轉變成讓許多人戒慎恐懼的「豬隊友」敏感話題。台北市立動物園因應農曆生肖豬年,除了從1月19日就推出「豬事大吉」豬年生肖特展外,更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合作,引入6隻「蘭嶼豬」寶寶,與民眾見面,讓大家一窺豬與人的親密關係。
1萬年前,人類將野豬馴化成家豬
根據陸續發表的考古與分子遺傳證據顯示,大約1萬年前,人類就開始多點各自馴化歐亞野豬,野豬也逐漸形成現在家豬在不同地區的特有品系與模樣。
家豬仰賴人類餵養,跟著人類移動而散播,而許多人類的經濟行為,也會仰賴豢養家豬販售貼補家用。從日據時代至國民政府遷台初期,台灣許多家庭都會圈養本土黑豬,形成一種本土黑豬與先民生活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關係。
只是隨著時代進步,過去農業社會中幾乎每戶農家都有養豬的傳統,早已消失,但現代社會大眾不論食、衣、住、行…,在我們生活中的許多事物仍然與豬息息相關,因此台北市立動物園將利用「豬事大吉-豬年生肖特展」,告訴民眾許多「豬」事,例如豬的糞、尿能轉化成為我們迫切需要的能源、豬可以被運用在醫療及科學研究上,甚至帶你回到1萬年前,看人類的祖先如何馴化野豬。
蘭嶼限定的黑豬─蘭嶼豬
台北市立動物園這次除了特別策劃特展外,更與農委會畜產試驗所透過冷凍方舟合作計畫,引入6隻蘭嶼特有的蘭嶼豬。蘭嶼豬是馴化家豬的重要品系之一,台灣是目前唯一發現蘭嶼豬的地區,至今世界各地都沒有找到與蘭嶼豬DNA相似的野豬或家豬。
台北市立動物園表示,園區內原有兩種豬科動物,分別是台灣動物區的台灣野豬,及兒童動物區的家豬,由於豬年的關係,希望豐富教育展示及園區典藏,因此特別引進蘭嶼豬寶寶,經檢疫後,2個月大的蘭嶼豬展示在兒童動物區,而原本的家豬則暫時撤掉。
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蘭嶼豬是達悟族人養殖的牲口之一,通常是養在家裡附近或是田地間,為了讓民眾可以感受到蘭嶼風光,照養環境內布置達悟族特有的拼板舟及重要建築─涼台,搭配海濱植物林投、仙人掌、常見海漂上岸的浮球等捕魚用具,並且也設計降低距離感的玻璃城墎,讓遊客可以輕鬆地就近觀察蘭嶼豬。
台北市立動物園僅於除夕(2月4日)休園一天,大年初一9點開園,初二起提早於8點30分迎賓,歡迎闔家走春,動物園也呼籲,在非洲豬瘟的威脅下,民眾參觀時請勿餵食及觸摸豬隻。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