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產業因應溫室氣體減量的能力 | 環境資訊中心

淺談產業因應溫室氣體減量的能力

2007年04月19日
作者:黃正忠(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策劃:劉香君

俄羅斯總統普丁(照片來源:俄羅斯聯邦)京都議定書生效之際,碳成為21 世紀一項可交易的資產,已成不爭的事實。企業版圖的擴張、併購或出脫、競爭優勢、甚至根本的營運許可,都將會受到碳排放的顯著衝擊。不管台灣是不是聯合國成員或公約締約國,只要我們要與全世界做生意,台灣的企業在溫室氣體減量的遊戲中,絕對沒有僥倖的機會。本文就從這些角度來說明及早踏實地建立產業因應溫室氣體減量之能力的重要性,希望喚起公私部門對於這樣一個議題有更宏觀的視野。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004年9月底終於決定把批准京都議定書的提案,送交國會表決,這是俄國邁向批准京都議定書的重要一大步,也是普丁回贈給歐盟在與俄羅斯完成WTO 入會談判時,於天然氣價格上重大讓步的具體善意。俄羅斯這幾年來,從京都議定書的談判撈到不少額外的好處,多少彌補了因為美國退出而使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價格直直落的巨大損失,這同時也是冷戰結束以來,俄羅斯對於全球事務治理機制扮演決定性角色的絕少機會之一。倘若排放佔已開發國家總量36%的美國不退出,那麼佔17%的俄羅斯就不會有今天的影響力了。

台灣呢?在受碳限制的未來,台灣的企業有僥倖的機會嗎?



沒有僥倖的機會

京都議定書通過而開始執行後,已開發國家第一階段的減量目標,必須在2008-2012 年達成,於是各國早開始分配國內各部門、各產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配額,各公司將會受到配額的限制,而面臨嚴苛的減量壓力。

大公司及跨國集團也會開始要求其供應商進行減量,並提報排放量。國際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人,開始會要求其有持股之投資標的揭露因氣候變遷所產生的風險與機會。屆時,各公司為了瞭解自己的排放量,將開始進行排放盤查,萬一排放超過配額,則自行減量或要求供應商一同減量;萬一仍無法達到配額限制,則須外購排放配額或信用額度,或者透過海外投資在有助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的專案,來取得信用額度,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行為於焉產生。

我們沒有其他的選擇,此刻就面臨受碳限制的宿命。而且被忽略的是,早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制定於1992 年的里約地球高峰會,當1997 年制定京都議定書時,各國開始談判的目標管制期,是平均13 年後的2008-2012 年,為什麼?而排放的盤查、交易、減量投資、配額分配方法的發展等,為何先進國家早都開始運籌帷幄好幾年?美國雖然拒絕回到談判桌,可是為什麼仍積極發展新能源與企業自願性減量?其實答案並不難理解,因為對抗全球暖化與溫室氣體減量是一項長期抗戰,將會發展成人類歷史上空前的能源革命,一旦能源供應系統改變,許多新科技與產品將因應而生,全球將因為投入防止氣候變遷的努力,而邁入科技文明與生活型態的新紀元,也將撼動著未來世界科技與經濟勢力重新分配的結果。正因為氣候變遷攸關全球生存的機會,所以重視;就因為減緩全球暖化的壓力在未來將成為尾大不掉的挑戰,所以重視;就因為以目前新科技發展的速度,未來需要20 至50 年的時間,才有足夠的能力替代80%目前以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供應系統,所以被重視。

京都議定書開始生效,進入「後京都時期」(也就是已開發國家2012 年第一階段承諾減量的目標年之後) :已開發國家的減量目標進行討論,同時也要開始商議開發中國家的減量承諾。因此,台灣遲早會面臨正式的國際減量要求,是我們必要的認識之一。

新能源科技的發展將會擺脫是否擁有化石能源的限制,對於化石能源幾乎完全仰賴進口的台灣來說,是一個在新能源經濟開端發展競爭力的契機,是我們必要的認識之二。

新能源供應系統與低碳科技的發展,需要長期耐心的投入,而且絕對是先跑先贏的戰爭,是我們必要的認識之三。

溫室氣體是全球第一個總量管制的物質,從今而後,誰掌握排放權,誰就掌握競爭力。因此國力與企業實力重要基石之一,就是對溫室氣體風險的控管,是我們必要的認識之四。

這些都是已開發國家的政府與企業無不積極尋求解方的原因,他們都希望在受碳限制的未來中,成為主宰者。台灣呢?有做好準備的眼光與企圖了嗎?有做好準備的能力了嗎?

能力建構是一條漫長的路

安南認為,氣候變化已接近不可挽回的臨界點(照片來源:聯合國網站)溫室氣體減量的挑戰,不在於只是一個新產品或新科技的開發,也不在於只是一個技術工具之應用,而在於因為排放量的削減,而導致企業經營與國家治理的質變,進而從全球總量管制體系的運作摸索中,順利導引與蛻變為新能源經濟的誕生。因此,我們面臨的是一個長期的抗戰,而我們所需要的因應能力,卻必須靠點點滴滴的累積。而這樣的能力得靠睿智的視野、正確的藍圖、穩紮的基礎、耐心與持續的投入,以及配合國際情勢採取滾動式的管理,從嘗試錯誤與經驗法則中修訂因應的方向。台灣呢?我們可以冀望誰帶給產業界一粒粒用來成塔的砂?

自願性減量專案帶領世界邁向突破之旅 當京都議定書的命運,還在主宰於國際政治與經濟的角力之際,我們看見各國推動自願性減量專案的工作,早已如火如荼的展開。對抗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的議題,已非單純的科學論證,而是一種價值,一種信念,一種攸關企業與國家未來競爭優勢的遠見。

但反觀我們:

中央相關部會的協調與推動機制尚未成型,看不出有具統合實權的單位,未能推出一個全面性的政策方向。

基於1,目前各單位各作各的委辦計畫,缺乏組織性,因應能力鬆散,無法產生綜效的功能。

1997 至今,國際上因應溫室氣體與氣候變遷的挑戰,主要仍處於政治與經濟策略的考量,可惜我國對國際發展趨勢的認知與了解太過狹隘。政府計畫委辦單位很多,然偏技術組織居多,缺乏達國際水準之智庫的協助。再者計畫委辦單位所建立的國際網絡與資源非常薄弱,對於民間或公私部門合作發展的專案了解與參與相當不足,導致過去十年來台灣對於國際發展的掌握產生嚴重落差。

新能源的技術發展將可能會是新世紀全球經濟、科技與政治霸權重新洗牌的大機會。正說明了先進國家無一不積極佈局,處心積慮想要左右棋局的用心,而我們,還看不出有任何企圖。

以上事實,自然成就了產業界對事實嚴重性毫無戒心的危機。台灣今天的榮景是這些產業拼出來的局面,如果未來產業的榮景會與溫室氣體的控管息息相關,那麼台灣未來的榮景可以有多少期待?

因應溫室氣體減量的能力建立,無法一蹴可幾,因為人類從來沒有這個經驗。因此它需要一個邊做邊學(learning by doing)的過程,包括政府、企業與社會整體。 UNFCCC必須要仰賴自願性減量或登錄專案的這些行動,為京都議定書提供務實且可行的管理與運作方法,成為遊戲規則的來源。因為公私部門看到了它能成為可貴的資產,是因應與創新能力的泉源,更是世界領導力與競爭優勢的保證。

目前受到國際重視的自願性減量或登錄專案很多,包括: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hicagoClimate Exchange)、美國環保署的「氣候領袖專案」(U.S. EPA Climate Leaders)、加州氣候行動登錄專案(California Climate Action Registry)、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企業溫室氣體(GHG)登錄」專案(Global Greenhouse Gas Register)、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氣候拯救者專案」(WWF Climate Savers)和「永續的矽谷專案」(Sustainable Silicon Valley project)等。因受限於篇幅,筆者僅簡介其中一項,供讀者參考。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溫室氣體登錄專案

背景因素在企業的利害相關者中,機構投資人對於氣候變遷風險的掌握最為積極,他們認為溫室氣體排放狀況和企業在氣候變遷上所承擔的責任,將會逐漸加深對公司營運績效的衝擊。這些衝擊不僅反應在品牌商譽與市場認同,也包括在風險評等、資金成本以及現金流量和收益上。對許多公司來說,溫室氣體排放資訊的報告起初僅是個對外溝通的議題,而不是風險管理與財務上的重點。然而,當全球性的議題正轉移到幾個主要的環境議題上時,企業溫室氣體的計算與報告就必須要能因應這個變化所形成的需求。

專案目的

雖然許多公司都在溫室氣體排放盤查上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但實際進展卻因一些重大障礙而有所延宕。其中之一,就是缺乏一個可靠的、足夠透明的企業溫室氣體資訊揭露平台。

這也使得大家對於公司在氣候變遷議題上所承受的實際風險,以及公司在量化未來風險與商機的能力特別關心。目前用於量測與報告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的企業會計與報告準則已經具備相當的成熟度了,但卻一直缺少一個可信賴的與標準化的國際性資訊揭露平台,利害關係者(如管制者與環保團體)可能會對企業之溫室氣體排放資訊所代表的意義有所誤解。甚至更糟糕的情況是,公司的高階經理人及/或投資人,對於公司的碳風險與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方案不夠重視,以致 於無法藉此評估溫室氣體議題對公司財務盈餘的影響。世界經濟論壇在這個原因之下,結合了Brasil Connects、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Pew Centre on Global Climate Change、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世界能源協會(WEC)、 世界資源研究中心(WRI)、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WWF)和Deloitte Touche Tohmatsu,共同針對溫室氣體排放資訊揭露的議題,設立了一個國際認可的全球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資訊揭露平台。

專案的目標

改善利害相關者最關切之企業溫室氣體排放資訊報告透明度的問題,特別是針對投資機構與環保團體。

加強大家及早行動的觀念,展現及早行動是一個明智的風險管理策略。在面對新興的氣候變遷體系(例如歐盟即將在2005 年執行的排放交易系統)的運行時,協助建立一個可靠與透明的驗證和報告系統,協助企業管理潛在的碳風險。

展現私人產業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量上的貢獻,並且提供資訊以協助進行未來的政策辯論。

提高政策制訂者、公民團體和環保組織對於自願性氣候變遷行動的重視程度

協助公司確認最具成本效益的溫室氣體排放管理方式,重新設計商業運轉與製程,刺激創新與改善產品和服務。

專案對登錄企業的基本要求

基本上此專案要求參與企業必須報告全球營運據點的整體排放數據,但考量現階段大多數企業在盤查工作上的推動仍屬起步,因此允許提報以一個事業單位或特定區域為範圍來進行登錄。但公司必須承諾將於何時可以登錄整個集團的溫室氣體排放資訊。須登錄的溫室氣體種類則以京都議定書上所載之六種氣體為準。此專案要求參與公司必須就企業的直接排放,與來自於外購電力、熱、蒸汽所產生的間接排放一起登錄,至於是否會造成重複計算的問題,此專案要求公司將直接與間接排放分開登錄,以避免重複計算的問題。

此專案推薦由WBCSD與WRI 共同開發的「溫室氣體排放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中文版權的獨家授權單位為我國的企業永續發展協會)之企業會計與報告標準,作為進行盤查的工具。但也允許採用某些產業已開發的盤查工具,或是區域性、政府、民間等強制性或自願性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方案所使用的盤查工具。原則上登錄公司應針對提報的資訊進行獨立查驗,若參與公司未進行,則必須同意此專案進行第三者查驗工作。本專案將隨機挑選幾家參與登錄的企業來進行查驗,原則上一年一次。

原則上經費負擔是免費,但若參與公司的提報內容想要用來得到ISO 14001或其他類似之環境管理系統的認證,抑或要符合地區法規的報告要求,則此公司必須分攤必要的隨機性查驗成本。此專案開發了一個網路登錄界面,參與公司可直接利用此網路界面進行資料的上傳與登錄。欲加入的公司可與此專案聯絡,聯絡信箱為: ghg.register@weforum.org

眼看著日本企業在近年來全球溫室氣體交易市場中,且均是世界最大的買主之一;眼看著日本數十個產業正同步如火如荼地進行自願性盤查與減量的工作;眼看著日本最大的企業組織經團連,在產業溫室氣體政策方面不斷地推陳出新;眼看著日本積極規劃其國內的溫室氣體交易體系;為溫室氣體減量的壓力而發展出更多更有價值的生產技術與管理技能。

在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的努力下,現在已經有至少七家以上的會員企業參與了企業集團溫室氣體排放盤查的自願性專案,有起色,但我們還要再加把勁。企業在建立因應溫室氣體挑戰的路上,亟須政府的協助與參與。一路走來,掌聲稀落。聰明的台灣企業,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為明事理保商機,還是多多自求多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