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購買清單 決定出門的零廢棄隨身組合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想好購買清單 決定出門的零廢棄隨身組合

摘自《零廢棄:不塑、不浪費、不用倒垃圾的美好生活》

2019年03月17日
作者:蘇小親

在分享我的「零廢棄隨身組」之前,我想先說說關於在外用餐的一些觀念。在匆忙的現代社會,這兩個觀念顯得尤其重要。

放輕鬆點,享受吃的樂趣

咖啡帶著走?外帶?為什麼要這麼匆忙?你可以放輕鬆點,在店裡享受你的咖啡,而不是邊走邊喝,把咖啡灑得全身都是。選擇一家還不錯的餐廳,和自己喜歡的人共享晚餐,不要在回家途中隨便買個外賣就了事。關掉手機,放輕鬆,你值得好好享受用餐的樂趣。

點餐時,謝絕一次性的物品

據悉,光是在美國,每一天的吸管消耗量高達五億支* !我每天都會隨手撿拾街道上的垃圾,猜猜看我撿起的垃圾中哪一種最常見?吸管、外帶杯、餐巾紙和菸蒂。

我知道要求你跟店家說:「我不要餐巾紙和吸管,麻煩你裝在真正的杯子裡。」這很需要勇氣,如果你是一個害羞的人,挑戰更大。

大多數咖啡師或服務生的反應可能是聳聳肩,然後快速記下你的點餐,但有些人則會露出十分困惑的表情,這時你可以說:「只是不想用一次性的物品,麻煩你囉!我們正在努力減少垃圾,你知道的,響應環保,愛地球!」這樣的回答通常都能引起人們會心一笑,他們甚至會告訴你,應該要有更多人響應,他們也希望那些店裡的常客可以現點飲料內用。

帶上你的零廢棄隨身組

我們都受既定習慣的支配,你會在前往公司或學校的途中買杯咖啡嗎?如果會,那麼養成隨身攜帶隨行杯出門的習慣。總之,任何咖啡品嘗起來的味道都會比裝在紙杯裡香濃多了。沒多久你就會養成習慣,就像你輕易就記得要帶鑰匙、錢包和手機出門一樣。


不鏽鋼水壺與便當盒。圖片提供:啟示出版社

不妨把可摺疊購物袋這類東西,放在你一般會放鑰匙的地方旁邊,或是放進你的包包或車裡。

隨身組裡要有哪些東西?

其實,你真的沒必要背著一個沉甸甸的袋子趴趴走。你就把它想成是跟平日早上選擇該穿什麼衣服一樣。你可能會看天氣狀況、場合需要,以及當天的行程,決定今天要穿什麼衣服。你可能會穿上工作服,因為要上班。或者,你會盛裝打扮,因為你正前往參加晚宴的途中。該攜帶哪些零廢棄裝備也是如此,只要把這件事變成習慣,視當天需要配備就好。


小型束口袋與玻璃罐適合裝乾貨;深色的錫罐適合裝茶和咖啡;洗衣網袋適合裝蔬果。奇異筆與廣口漏斗則是玻璃罐的好用小工具。圖片提供:啟示出版社

以下這些是我建議的零廢棄隨身組。我幾乎從未全部攜帶出門。例如,若有需要自備午餐或晚餐,或者知道我可能會買個蛋糕或三明治,我就只會帶保鮮盒出門。但我隨時會在我的袋子裡放置幾條手帕,和一個拿來裝用過手帕的布袋。

  1.  可摺疊的袋子。 
  2.  碗盤擦拭布。非常適合拿來打包墨西哥捲餅、三明治或糕點,拿著邊走邊吃。
  3.  咖啡隨行杯。
  4.  個人專用的手帕袋,拿來裝替代面紙的乾淨手帕,我會用手帕擦鼻子或是洗手後擦手。我還有一個小袋子拿來裝用過的手帕。
  5. 裝蔬果的網袋。你可以購買棉製或麻製的蔬果網袋,或者直接用洗衣袋。
  6. 環保餐具。 你可以在戶外用品店購買旅行用餐具,像是叉勺(spork,兼具叉子功能的湯匙),或者直接利用家中現成的餐具。如果你喜歡亞洲食物,記得自備筷子,因為許多地方只提供免洗筷。
  7. 食物容器或保鮮盒。想把在餐廳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外帶時,它們就很方便。當然,它們也可以用來裝糕點,或是拿來裝上班要吃的午餐便當。
  8. 乾淨的棉布袋。你可以用來裝麵包或散裝乾貨,或者就當作購物袋。
  9. 可重複使用的水壺。如果你在找金屬水壺,選不鏽鋼材質,不要鋁製的。鋁壺會危害健康。就像塑膠水壺一樣,鋁製水壺的內襯也會釋放雙酚A和其他化學物質到你喝的水中。還有,如果水壺受到重擊,內襯可能也會受損。如果水壺裡的水喝起來味道突然變得怪怪的,你就是在喝鋁。還有,食物中含鋁也被認為是不安全的。
乾淨的棉布袋拿來裝麵包。
乾淨的棉布袋拿來裝麵包。圖片提供:啟示出版社

 *Parker,〈吸管的戰爭〉(Straw Wars)。 

零廢棄:不塑、不浪費、不用倒垃圾的美好生活

作者:蘇小親

譯者: 劉卉立

出版社:啟示  

出版日期:2019/01/30

台灣人一年使用165億個塑膠袋、30億根吸管,平均每個人一天生產的垃圾就將近1公斤!可怕的是,這些驚人的數字還在不停增加,讓我們處理垃圾的費用與壓力越來越大。

如果有一種有趣又容易實行的方法,可以減塑、減碳、讓垃圾爆減,那會是怎樣的?答案就是──零廢棄生活!

作者來自全球垃圾利用率最高的德國,她以自身實踐零廢棄生活的成功經驗,加上德國零廢棄的觀點與做法,和讀者分享上百種的技巧、食譜與DIY配方。

零廢棄不是完美主義,而是量力而為,盡可能地支持永續的做法或產品。你將發現,原來永續生活一點也不難,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問題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