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奧斯卡】致敬保育人士 獲獎人盼保育觀念擴散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綠色奧斯卡】致敬保育人士 獲獎人盼保育觀念擴散

2019年03月19日
轉載自農傳媒;文、攝影:莊曉萍

「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的推薦跟選拔是多面的,因為自然保育是各個領域的結合。」農委會副主委陳添壽說。16日林務局舉辦「108年度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表揚大會」,向15位民間、學界及政府機關自然保育人士及3個從事野生動物保育協會致敬。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今年(2019年)獎項特別增加網路推薦及自我推薦的管道,為要挖掘出更多默默在台灣努力的自然保育人士,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努力。今年共收到39份推薦名單,由內部篩選後,經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圈選出今年15位獲獎人員,包含生態教育、森林保育、友善農業和打擊盜伐等事蹟,以及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獎3個團體。

生態保育是團體戰,研究、教育推廣缺一不可

此次獲獎人士來源可分為民間6位、學術界5位,以及公務機關4位。其中包含107年推動海洋廢棄物調查行動、提出第一份藍色國土污染報告的黑潮海洋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她肯定林務局近年推動公私部門合作的嘗試,並將獎項歸功給所有參與海洋保護的團隊。「如果要跑得快的話要一個人跑,想跑得夠遠的話要一群人跑。」中華民國生態保育協會秘書長蔡惠卿表示,生態知識推廣需要一群人的努力,並非僅有一群人在象牙塔裡喊,而是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過去來這裡都是參與保育跟抗爭,也是在這個過程中累積了教育的能量。教育是基礎、土地是歸屬。」陳清圳以生態教育振興偏鄉國小教育內容、帶動社區發展,提供返鄉青年回鄉基礎。

「如果要做成功的魚道,就要從魚的觀點去看。」以動物視角推動墾丁陸蟹保育的清華大學曾晴賢教授說。同樣也是蹲下來才發現桃園藻礁多樣性,以及紅肉丫髻鯊的陳昭倫研究員表示,自己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雖然我們是海島國家,但是我們對海一點都不親近、也不了解。」

黑潮海洋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將獎項歸功於黑潮海洋基金會以及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夥伴。
黑潮海洋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將獎項歸功於黑潮海洋基金會以及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夥伴。

野生動物保育團體期許保育觀念人人有,未來「保育人士」絕種  

「這個獎項應該要頒給野生動物,人類在環境中有太多的貪婪,才有這個獎項產生,當大家有保育觀念的話,生態就會回歸正常」獲頒推動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獎的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說,期待有更多的人擁有生態保育知識,未來也就不需要「保育人士」的獎項。中華鯨豚協會也以「不是因為可愛才保護」說明台灣鯨豚研究與保育知識仍需持續努力,要讓更多人看見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我們不是在救牠、祂也是在救我們人類、救我們的靈魂。」

民國108年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名單:
張卉君、劉益宏、陳昭倫、蔡惠卿、曾晴賢、陳超仁、劉慶豐、莊明憲、陳清圳、郭耀綸、林俊全、劉正字、林哲安、賴萌宏、李婉玲。
民國108年推動野生動物生命教育楷模獎得獎單位:
中華鯨豚協會、苗栗縣自然生態學會、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作者

農傳媒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以「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為宗旨,關注農業各個面向的專業網路資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