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可能毒害全世界最貧困的人口,因為有些農作物因應氣溫上升的方式是增加有毒物質的分泌。
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當乾旱來襲,玉米、豆類和木薯等植物會大量產生硝酸鹽(Nitrates)和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這些物質對家畜和人類都是致命的。另一個問題是,溫暖的天氣促進有毒真菌傳染病的散佈,這些疾病已經導致非洲每年數以千計的肝癌病例。
雖然這些問題在氣溫較高的發展中國家較嚴重,但科學家預測,若溫度繼續上升,可能會開始往北擴散。
衣索比亞乾旱 農民、牲畜不明原因死亡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首席科學家葛雷德(Jacqueline McGlade)教授在倫敦格雷沙姆學院(Gresham College)的講座上提出了警訊。
衣索比亞傳出貧困的農民和他們的牲畜不明原因死亡,讓葛雷德注意到這個問題。
衣國當時面臨乾旱,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某些病例出現神經問題,包括失明、行動不良和死亡。在當地工作的研究人員發現,乾旱破壞了農民的作物,迫使人們必須食用路邊的野生植物。
不幸的是,乾旱的壓力也引發了這些植物內部的防禦機制,使其充滿了氰化氫。
暖化衝擊食品安全 聯合國、歐盟都示警
葛雷德和他的科學團隊於2016年收集了該現象的所有相關資料,彙整成一份報告提供給聯合國。
後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最新的調查報告中,闡明全球暖化對全球極端天氣和糧食系統的影響。
科學家認為這些影響已經使人有感,例如去年從加州到瑞典的極端熱浪,以及乾旱引發作物相關的恐慌,英國有農民稱某些蔬菜產量減少了一半。但是問題可能越來越嚴重。例如在乾旱條件下,玉米和其他作物上的真菌會產生黃麴毒素,而這種化學物質的擴散已超出其正常範圍。
歐洲食品標準局警告,黃麴毒素與癌症、免疫問題和胎兒發育遲緩有關,很可能成為歐洲食品安全問題,即使全球溫度上升限制在2°C內也難以避免。
尋找高韌性作物 耐熱、耐病原生種受青睞
儘管如此,葛雷德認為未來有機會藉著耐熱、耐病的當地原生種和野生作物解決這個問題。
生物多樣性國際組織研究員法達(Carlo Fadda)博士表示,他一直致力於研究衣索比亞種植了4000年的大麥和硬粒小麥品種。「這些品種很耐旱,即使欠年也保持相對良好的生產力,很少患病。」他說。
透過結合這些高韌性的作物與乾旱和疾病監測系統,葛雷德表示希望可以避免有毒作物的最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