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哪裡?尋回自我與森林、生物的連結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根在哪裡?尋回自我與森林、生物的連結

2019年05月05日
文:林虹汝(紅絲線書店創辦人)
《台灣山林百年紀》,作者:李根政,天下雜誌。《半個地球:探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存之道》, 作者:愛德華.威爾森,商周出版。
《台灣山林百年紀》,作者:李根政,天下雜誌。《半個地球:探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存之道》, 作者:愛德華.威爾森,商周出版。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意識。在名為地球的這座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如果我們能尋找到萬事萬物的根源,是否有機會回到生命圈之中安身立命,再無漂泊感呢?

倘若森林會說話

我們從這座島嶼最古老的生態系——檜木原始林開始尋根:在6500萬年前恐龍大滅絕的時候,少數檜木存活下來,有些族群隨著冰河時期陸續南遷至台灣,來自北方的他們選擇雲霧繚繞的山區創造家園,孕育出豐富的生態系統。倘若檜木會開口說話,就可以述說島嶼以及星球的歷史,那麼我們就可以學習身為地球住民的先備知識,整座森林的聲音連同記憶,一定非常壯觀。

然而,除了機器聲,我們什麼也聽不見。於是讀起《台灣山林百年紀》這本書忍不住悲傷掉淚,它紀錄了自1912年以來台灣森林變遷的歷史,以文字讓人們聽見森林無聲的吶喊,同時感受到劇烈的傷痕,這確實也是一部森林淪亡史。

台灣山林百紀:從森林浩劫到救償之路

《台灣山林百年紀》分為四部篇章,作者李根政是現任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以多年環保運動者的角度書寫。前面兩部先是爬梳台灣山林逾百年來所遭遇的浩劫,包括森林快速消失的二大階段。第一階段是長達78年的大伐木時代,始自日本殖民至國府時期,由政府主導、大規模計劃性地砍伐原始森林,直到1988年至1991年的森林運動才正式終結。

大伐木時代的歷史非常不光彩,公部門林業單位跟學界常避重就輕地省略甚至美化。所以森林如何快速淪亡,教科書也從未記載。

第二段從2002至2012 年,是大伐木之後的另一場浩劫。政府以國土保安為名實行「造林」,實質上卻是毀林的錯誤政策。樹種組成多樣的闊葉原始林在開發思維下被視為林相不良、蓄積低劣而被毀林,改種經濟林。然而森林並非僅是生產木材的功能,我們不能再走經濟造林的錯誤道路。

第三部為經濟林的再定位,針對台灣目前的木材消費與自給率,以及國產木材前景、FSC國際森林認證等等主題開啟討論。第四部則是民間復育山林的實作案例考察,相對於政府的錯誤造林、工程整治,民間社會不分族群,正從生態學與在地知識出發,重新向大自然學習。書中紀錄包括魯凱族人在達巴里蘭、陳玉峯教授與興隆淨寺在高雄甲仙、嘉義中埔的檳榔園、鎮西堡部落等地護林植樹的案例,各自以有限的力量復育山林,試圖尋找森林百年破壞後的救償之道。

《台灣山林百年紀》書中還有許多內容值得討論,尤以「搶救棲蘭檜木林—催生馬告國家公園運動」一章讓人窺見保育運動過程的錯綜複雜。透過細節的閱讀理解,未來面對新聞議題或者行動參與,便能敏銳覺察問題的根源。

今日的烏托邦,明日的現實

最早提出「生物多樣性」一詞的博物學家Edward O. Wilson 愛德華.威爾森於86歲高齡寫下人類世三部曲的最後一本《半個地球:探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存之道》,與《台灣山林百年紀》森林重生之夢相呼應。《半個地球》迫切地告訴我們,地球生命多樣性正處於存亡關鍵,目前的保護面積不足以遏止生物多樣性喪失,他主張把地球的海陸面積各劃出一半為某種程度的保護區,可以保存八成當下倖存的物種。

翻看《半個地球》書中一幅幅生物分類繪圖,智者憂心卻樂觀的話語像一縷魔法煙霧裊裊升起,靜態書頁充滿了聲響,人類以外的生命發出了呼喊,這是地球花了38億年的時間建構而成,生命在無形中織成一張網,你是否願意恢復彼此之間的連結?

紅絲線書店販售新、舊書,閱讀空間由街景、舊物與老傢俱所組成。
紅絲線書店販售新、舊書,閱讀空間由街景、舊物與老傢俱所組成。攝影:林虹汝

紅絲線Text apartment
因為相信書是一種絲線,細小緩慢卻強韌,能修復人心、土地與群體斷裂毀壞之處,所以在沒落的城鎮中開了書店,是一個書與靈魂共同棲息的場所。店內書籍以人文哲思、台灣文學為主,也關注心理諮商、自然生態、性別議題等面向,並提供茶飲。 
TEL:04-7283360
FB :紅絲線Text apartment
ADD:彰化市城中街20號

作者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主婦聯盟合作社以「共同購買」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每月發行《綠主張》月刊,推動合作理念、綠色消費改善環境品質,以計畫性消費及合理價格予生產者支持,並透過食安教育,讓人與土地都健康。

前往>>官方網站粉絲團LINE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