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攻、水淹、殺蟲劑甚至灌水泥 莫非是都市蜜蜂的日常?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火攻、水淹、殺蟲劑甚至灌水泥 莫非是都市蜜蜂的日常?

2019年05月31日
文:陸聲山(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公視《驚奇 VR 生態館》節目來賓)

在2017年底,台北市和平西路與南海路交界的一棵樟樹下,飛來了一群東方蜜蜂(俗稱野蜜蜂),在當時全台東方蜜蜂面臨囊狀幼蟲病衝擊、大量死亡的情況下,無疑是個好消息。

東方蜜蜂會將蜂巢築於樹洞或岩石縫隙內,牠們半開放式的巢門開口,其作用可能與增加天敵防禦以及蜂群巢溫調控有關。在自然的環境下,蜂窩周遭可能會有更多的綠地與遮蔭,但在水泥化的都市叢林中,這棵老樟樹也算是可遇不可求的一個棲身之所。

由於緊鄰國小,一開始發現蜂窩時,讓上下學途中經過的許多師長和學童多少會擔心害怕,但日子久了,大多數路過的人便也習以為常,相安無事,更多的行人卻從未曾注意過竟然有這個蜂窩存在。

蜂2

東方蜜蜂會將蜂巢築於樹洞內。圖片來源:公視《驚奇VR生態館》

後來由於捷運施工,原本寬闊的人行通道限縮不到一米寬,讓經過的行人與蜂不得不產生近距離接觸,對多數民眾而言,快步通過即可,但總是讓人心生恐懼。剛好又碰到開學期間,一時間狹窄的通道上擠滿了來來往往的學生,因此無奈的消防隊員只得背負著殺生的罪名,來為民服務除害。

蜜蜂們賴以為生的無辜老樟樹,面臨多次的噴藥、灌水、火燒,甚至最後被灌水泥封洞口,慘遭受池魚之殃。然而經消防隊員火攻、水淹、與殺蟲劑的多次強力清除,不知道是此處風水真的太好,還是都市中合適的棲所根本不足夠,東方蜜蜂竟然沒有棄巢離去。

在我們的城市裡,原本就住著許多原生種蜜蜂:東方蜜蜂

在我們的城市裡,原本就住著許多原生種蜜蜂:東方蜜蜂。圖片來源:公視《驚奇VR生態館》

當我們在山野間活動時,常常會在園區或步道入口處看到一塊大大的警示牌,「小心毒蛇、毒蜂」,而這也是長久以來,蜂類帶給人們普遍的恐懼感。加上致命的胡蜂、殺人蜂等蜂螫印象,讓人們往往是聞「蜂」色變,其實是源自於對蜂不夠了解。

蜂螫後最危險的就是人體對蜂毒中所含蜂蛋白的過敏反應,有些體質過敏的人被螫一針後就可能送命;若遇到社會性胡蜂(虎頭蜂與長腳蜂),尤其是虎頭蜂,還會群集攻擊,警戒範圍亦可達數十公尺遠,被螫後果更是令人擔憂。

但也因為這些刻板印象,即使是溫馴的蜜蜂或者長得類似蜂的昆蟲都可能讓人避而遠之,甚至急於除之而後快。

蜂類的螫針是由產卵管特化而來,故只有雌蜂具有螫針,而雄蜂是沒有螫針的,且雌蜂一般並不會主動螫人。社會性的蜜蜂或胡蜂大多是受到驚擾時為了自衛而螫人,不同於獨棲性胡蜂的螫刺是為了用以麻醉捕獲的獵物。因此,避免干擾到蜜蜂或胡蜂的活動,將可降低被螫的風險。

蜜蜂相對於虎頭蜂其實非常溫馴,有時看到養蜂人家搖蜜的操作,甚至看著穿著蜂衣的表演,雖讓人驚訝,卻也說明蜜蜂的溫馴。

蜂類並非全是毒蜂,也有較溫馴的授粉蜜蜂

蜂類並非全是毒蜂,也有較溫馴的授粉蜜蜂。圖片來源:公視《驚奇VR生態館》

授粉是維持開花植物多樣性所需的必要生態系統服務,而蜂類是其中最重要的授粉者之一;不幸的是,從全球尺度來看,牠們的多樣性和豐富度正在快速下降。

當春天來臨,各地草花開始生長,也是許多公園綠地開始進行除草的時候,台北植物園不同於一般公園綠地,園區內有時會特地保留一些野花野草,提供初春時蜂類的蜜源;未進行除草的園區、尤其擁有多樣化植物的植物園,更能提供不同時期的多種蜜源,讓多種授粉蜂類利用。

其實只要降低除草的頻率,調整除草的時機,避開開花結果的時期,都能有效地保留這些蜂類利用的蜜源植物,也可以大幅降低人工除草所需的經費,如此省錢又有助於生物多樣性的維護,何樂而不為呢?

夾縫中求生存的都市蜜蜂,需要的不多,希望透過節目的介紹,讓大眾更加了解這種對人類有益的授粉昆蟲,降低因不瞭解而產生不必要的恐慌。

一旦我們認清蜂類並非全是毒蜂,發現後並不需要趕盡殺絕,而是聯想到蜂與花的授粉關係,也清楚了解蜜蜂與虎頭蜂的差異,同時理解牠們需要的棲地和利用的資源,才能進而保護與愛護牠們。

※ 本文與《驚奇VR生態館》節目合作刊登,播出時間:公視頻道,每週六下午3點,更多節目請見官網公視+線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