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汀角等文蛤近絶跡 港環團倡摸蜆太小隻應放生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水口、汀角等文蛤近絶跡 港環團倡摸蜆太小隻應放生

2019年06月24日
摘錄自2019年6月19日香港01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位於大嶼山的塘福和石壁之間的水口,近年成為香港市民摸蜆「聖地」,前來挖蜆的遊客愈來愈多,當地生態恐受威脅。有環保團體自去年起在水口對蜆類進行生態調查,發現其中一種蜆類「沙白」在30年間大量消失,亦有市民指,另一掘蜆熱點的大埔汀角近十年間已不覺「沙白」蹤影。

環保團體打算,於今個夏天向市民派發蜆類保育尺,供市民量度蜆類尺寸,鼓勵放生未及蜆類保育尺標準的蜆隻,讓生態環境得以保護。

環保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去年9月起開展「環保基金--發掘水口」計劃,他們向公眾招募生態調查義工,每月定期協助調查水口的蜆隻數量及大小,收集水口泥灘的生態數據。直至目前為止,從生態調查結果中發現,水口有大約10至20種蜆類,當中又以文蛤(沙白)、簾蛤(三角蜆)、青蛤(紅口蜆)、加夫蛤及綴錦蛤(菲律賓蛤仔)最為常見。項目主任彭莉恩指,80年代曾有學者在水口做研究,指當時的蜆類以沙白為主,惟相隔數10年後,現時在水口已難找到沙白蹤影,現在水口的主要蜆類以青蛤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