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底,才早上八點,氣溫已經逼近30度,一群人在高雄美濃湖畔,邊走邊看邊聊天。這是美濃愛鄉協進會黃蝶祭系列,其中一場認識水雉的導覽活動,解說老師是劉孝伸與黃淑玫這對夫妻檔。
劉孝伸表示,美濃湖東北方一片濕地,地勢很低漥,沒辦法種農作物,地主一直擱著沒處理,後來他發現,在附近野蓮田度冬的水雉,如果受到驚嚇,就會飛到濕地避險。跟老婆商量後,2017年1月,剛從教職退休的劉孝伸,自掏腰包租地,找地主討論並簽三年租約,希望可以復育濕地環境。沒想到過去度冬時期才會出現的水雉,竟然在當年4到9月的繁殖季,留下來生養下一代。
現在,濕地復育工作已經進入第三年,棲地狀況越來越穩定。為了避免打攪水雉的育兒計畫,他們把遊客引導到環湖步道,透過望遠鏡仔細解說。
台南市官田區的菱角,全台最有名,雖然還不是產季,不過台一線官田路段,沿途還是看得到不少攤販,在賣現煮菱角。
官田菱角已經發展上百年,目前種植面積400公頃。由於是浮葉性水生植物,葉面方便部分水鳥行走、覓食,也因此成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水雉,最愛的生活環境。為了保護水雉,台南市政府還提供巢位補助,給種菱角的農民。
台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也位在廣大菱角田旁邊,成立於2000年,2012年轉型為生態教育園區,20年來,一直是台灣水雉復育工作的領頭羊。
園區工作人員蘇于真介紹她的工作,主要是觀察並記錄水雉巢位的狀況,包含蛋數、孵化數,也要檢查雛鳥是否健康成長,跟往年比較有何增減等。園區主任李文珍說,20年前的數量其實低於50隻。可是水雉是機會主義者,只要給牠適合的棲地,就會過來。
志工討論集資租地 盼保留美濃湖水雉棲地
黃淑玫跟劉孝伸長期投入社區工作與環境運動,黃淑玫是美濃八色鳥協會前理事長,劉孝伸是美濃愛鄉協進會前理事長,雖然他們沒有生養小孩,但講起水雉家族,就好像在說自己的育兒經驗。
不過,水雉濕地卻傳出變化。地主表示租約即將到期,業者想承租種植野蓮,所以要提早跟水雉濕地的志工們討論。劉孝伸表示,「這邊因為很低漥不適合耕種,所以地主用比一般行情低的租金租給我們,一年一分地5000元。」黃淑玫補充:「現在要漲地租,有些人誤以為可能因為復育還不錯,地主才哄抬,事實上絕對不是,現在行情就是1萬2000元。」
過去濕地租金一年五萬,都是劉孝伸夫婦自行吸收,未來將升高到12萬,10幾個志工圍在一起交換意見,甚至討論到大家集資租地。黃淑玫說:「有人就提說,比如一個家庭或一個人,一年一萬塊,這樣找20個人就好!然後就一直有志工跟我們說,這有好處,我們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維持低調運作,至少讓水雉在美濃湖有地方可以繁衍。」
農地種電誘因大 官田農業與水雉同陷危機
棲地經營很不容易,美濃湖濕地是三年的成果,官田水雉教育園區已經有20年的累積,但警訊一直都在。這幾年光電業者不斷遊說農民,提供農地設置光電板,發展政府推動的綠能政策。
許賢明種水稻8.5分,火龍果有2.5分,扣掉成本年收入20萬,足夠養活自己。可是光電業者提出的條件,一分地一年租金高達四萬,以許賢明1.1公頃土地來計算,只要他答應,一年不用工作也能領到44萬。
兩相比較,對農民而言,是非常大的誘因,背後卻可能付出更大的環境代價。光電板一下田,就不可能繼續種菱角,水雉的家也跟著消失。許賢明的農地是祖傳土地,只要他不答應就沒問題。可是有些租地的農民很慘,如果地主決定轉租給光電業者,不只水雉留不住,連農民也要離開。
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到烏山頭水庫一帶,是全台水雉密度最高的熱區,也是光電業者積極遊說的區域。一些農民私下表示,政府花錢補助巢位,復育水雉,卻又大開方便之門,鼓勵業者租地種電。他們建議政府調整政策,避免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
水雉的困境,反映棲地的惡化,也暗示著人類自身的生存危機。在水雉身上,可以看到野生動物的生態樣貌,還能觀察農業發展與自然環境的平衡關係。
大萍、布袋蓮的葉面,讓雛鳥走得很辛苦,可是美濃湖已經是周遭唯一能收留水雉的地方。觀音蓮看似美麗,實際上遠遠不如菱角葉面平坦,水雉還是願意停留。
這些外來種水生植物,雖然是棲地經營的問題,但至少還能讓水雉活下來。可是,面對無所不在的開發或轉型,台灣水雉的未來,將置於何地?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雉於何地?】
- 07/08(一)22:00首播
- 07/13(六)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