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2日
摘錄自2019年8月1日香港經濟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漁護署1日公布最新一份《監察香港水域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報告,指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在本港水域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數量只有32條,是自199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亦較上年度的47條大減32%。報告又指,在北大嶼山水域,大華白海豚近年使用率大幅下降,在過去3年集中使用龍鼓洲一帶水域;港珠澳大橋工程竣工後,並未有任何回復數年前較高使用量的迹象。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指,除了中華白海豚數字急劇下降至有歷史來新低的32條外,報告亦指出去年研究期間目撃幼豚出沒只有16條,是自2003年以來最低數字,意味海豚繁殖率將持續下降,認為數字及跌勢是嚴峻的警號,海豚或將消失於香港水域的問題已迫在眉睫,倡議盡快在大嶼山南部及西部水域設立海豚保育管理區,嚴格管理海上交通、水底噪音及觀豚活動,以保護海豚覓食及休憩的重要棲息地;又建議將現有中華白海豚的重點棲息的海岸公園連接及擴增,建立一個以科學為本、互相貫通和管理完善的保育網絡,以幫助穩定並恢復中華白海豚的數目。
另外,報告指江豚在2018年錄得最高使用量的棲身地位處於索罟群島以東數公里外的海域,而長洲西南角、大鴉洲附近及南丫島西南面水域亦錄得中度使用量;而過去10年間石鼓洲附近水域一直被視為江豚最重要的生境,但牠們於2018年在該水域的使用量大幅下降至甚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