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牆石堤擋過西北颱 馬崗三戶文資審查 居民盼守住最後的百年石頭厝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厚牆石堤擋過西北颱 馬崗三戶文資審查 居民盼守住最後的百年石頭厝

2019年08月13日
整理:鄒敏惠(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台灣本島極東村落馬岡居民,大多靠海維生,其中22戶居民於2018年11月向新北市提出申請聚落建築群後,8月5日經新北市公告不列入聚落建築群,居民感到自己的生活聚落被批評到一文不值,12日前往至新北政府拉布條抗議「擋過西北颱百年的極東百年石頭厝,不想被認為沒價值遭拆」。

馬崗石頭屋進入文資審查程序,居民向新北市文化局主秘遞出陳情書。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提供。
馬崗石頭屋進入文資審查程序,居民向新北市文化局主秘遞出陳情書。圖片來源:新北市政府提供。

30名海男海女聲援 關注歷史建築審查案

因8月12日下午又將進行三棟歷史建築物專案小組審查,雖然目前限制其他居民進入,但仍大約有30名以上馬崗的海男海女前來,也有隔壁村卯澳的居民特別前來聲援,並向新北市文化局主任祕書翁玉琴遞出陳情書。

新北市文化局表示,漁村內三棟列冊追蹤之石頭屋建物已啟動文資審議,12日下午將召開「市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文化景觀審議會專案小組會議」進行初審。後續會將委員及所有權人意見進一步提送「市府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聚落建築群史蹟文化景觀審議會」,審議其文資價值並做出最終決議。

文化局強調,身為新北市文化資產保存主管機關,絕對沒有輕忽審查的情事。

厚牆石堤 沿海三戶提報歷史建築

根據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新聞稿,提報歷史建築的三戶中,一戶屬於「一條龍」;另兩戶屬於類似三合院格局,因靠近沿海,更有厚牆石堤。

在地居民江芠萍表示,他們家因為是海邊第一排,為了抵禦颱風,尤其是夏天的西北颱大多從他們這裡上陸地,所以牆壁建造了與眾不同的厚石牆。現在的環境已經沒有這個技術要再蓋這樣的石頭屋與石頭牆,即時有人會蓋,要找石頭的材料也少之又少。

「阮的戶籍資料可以證明阮的厝(第11、12號),是從阮阿公的的阿祖(天保元年)到今,而且是阮祖先沒分大粒小粒,一粒一粒扛回來疊入,早期因為離海相近,為要擋風颱,會在靠海那面壁加蓋一條足厚足厚的石樓,厚度有120公分到180公分不等,厝內的石頭壁也比一般人的石頭厝還要寬,11號12號是典型的石頭厝三合院,有正身和護龍(龍虎面對稱)。祖先百年前蓋的房子到現在經過無數的颱風跟地震我們都還能住。」他說道。

看向石垣島 石頭厝建築的珍貴性

長年對台灣東部黑潮族群文化研究的中研院民族所黃智慧老師,也在新聞稿中指出,台灣東北角的漁獵採集文化與沖繩、日本頗有關連性。她舉出2點:

(1)卯澳、馬崗仍存在「海女」近海水下動植物採集文化,在日本與韓國都很受到高度重視。韓國濟州島在2016年登錄UNESCO世界無形文化資產日本也正朝這方向努力,2014年已經在三重縣與石川縣都登錄了無形文化資產。可見這種特殊的女性水下採集技能,就在晚近,都受到東亞國家的重視。反觀我國,只有東北角特殊豐富的海下食物資源(石花菜、九孔、海膽等),也才產生這種獨有的生業的技能,可惜,卻沒有得到公部門足夠的重視。

(2)石頭厝的建築文化的珍貴性。她指出,最鄰近台灣東北角的沖繩八重山群島的首府,就叫做「石垣島」。「石垣」顧名思義,就是砌石建築文化,是最適合東北海域當地自然環境,且能就地取材所發展出來的獨特居住文化。因能適應強風與嚴寒酷暑,故被廣泛利用於城牆、住居與墓穴上。除了離島之外,在台灣本島上,僅於東北角卯澳、馬崗地區仍有留存石頭厝,且利用當地的特殊石材,能表現人類與自然環境長時間相互影響所形成之建築文化,其珍貴性不言可喻。

村內海女文化部分,文化局表示,目前已啟動調查研究,期待能以無形文化資產的方式保存。另有關建物所有人與土地所有權人的私權爭議,雙方現已循司法途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