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畜興旺,是畜牧業者最大的心願,但在經濟動物成長過程中,疾病、惡劣天候等考驗,都可能讓牠們失去性命。這些斃死禽畜如果沒有妥善清理,可能成為下一場疫病的溫床。
化製場是畜牧產業不可或缺的角色,動物屍體在這裡轉換為可以再利用的資源,處理過程衍生的公害與異味,卻困擾著周邊的居民。這樣的僵局,該如何化解?
從住家樓頂往遠方眺望,就可以看到煙囪冒著煙。這裡是全台灣化製場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九家之中有三家坐落在屏東長治的繁華地區周圍。二十多年來,村民一直有苦難言,曾經掛白布條表達心聲,也曾在半夜聚集到工廠大門抗議。他們不斷向地方環保局、環保署檢舉,寫了無數陳情信,惡臭問題卻仍沒改善。
村子周圍的馬路,化製車經常通過的路線,有時會見到不小心遺留在路面的血水、死雞。鄰近化製場的溝渠,也可以看到工廠內流出來的油漬,對附近耕種的農民來說,這些油污一旦隨著灌溉水流入田區,將是一大困擾。
近年來,公部門和化製業者都投入經費改善廠內設施,但從歷年來的違規紀錄可以發現,業者雖然裝了空污處理設備,卻不見得時時依照操作程序開啟。再加上,從民眾檢舉有臭味,到環保單位進行採樣、進一步安排嗅覺判定員做檢測,中間往往要耗費漫長的行政流程。公部門和業者的作為,很難讓民眾有感。
化製場除了從畜牧場收集斃死禽畜屍體,也會從屠宰場、肉品分切廠和食品加工廠,收集動物性廢渣,再製成肥料,或加工成肉骨粉,添加在動物飼料中,補充蛋白質來源。根據農委會統計,斃死禽畜大約占化製場處理量的15%,卻是最容易造成臭味的來源。
農委會與地方政府長年宣導,請農民妥善存放動物屍體,以覆蓋或存放在有蓋容器等方式,減緩腐敗發臭的速度。但我們實地走訪幾處養禽場,仍發現有農民習慣把屍體直接放在牧場門外,露天放置,等待化製車收取。
不只屏東繁華地區的民眾,飽受化製場公害困擾,雲林褒忠、東勢一帶也有一群村民,持續和臭味對抗。他們不只檢舉臭味,也揭發金海龍化製場偷埋暗管排放污水、廠房涉及違建等問題,希望為村民爭取呼吸新鮮空氣的權利。2019年7月,金海龍廠方到社區舉行公聽會,決議先減少處理量,作為改善臭味的第一步。金海龍宣布8月起停收彰化以北斃死禽畜的消息一出,對仰賴其協助清運的畜牧業者來說,有如投下一顆震撼彈。
彰化以北縣市的養雞、養豬協會和地方政府農業局,一個月以來,不斷協調其他化製業者代收,就怕死雞死豬無處去,引發環保危機。但長期面臨民眾抗議,業者受理斃死禽畜的意願也越來越低,處理費用也連年調漲。畜牧業者期望,政府能盡快出資增設新的化製場,當民營業者拒收時,還有公辦化製場能介入處理。
事實上,2019年2月,屏東三家化製場也因遭到連續開罰,以歲修為由,聯合停收三天,牧場的斃死禽畜無處可去,引發一場畜牧業內的風暴。農委會則表示,目前台灣每年產生的斃死禽畜約為四萬五千噸,現有化製場的總處理量,則為十三萬噸,並非量能不足,而是分布區位不均,建議畜牧業者應該積極規劃自場處理的方案。
彰化埔鹽的這家養雞場,一年多前裝設了自場化製設施,希望加強牧場的生物安全,減少動物傳染病侵襲的風險。
手裡拿著飼料,慢慢蹲下身,園子裡的母雞馬上湊過來,搶著享用大餐。二十年前,蔡桂輝返鄉接手父親的蛋雞飼養事業,一邊維持傳統籠飼,一邊打造放牧飼養區,著手轉型經營休閒農場。
台灣地狹人稠,畜牧場分布密集,因為工作需要,頻繁往來各牧場間的人、車,都可能成為病原的傳播者,專門運送病死畜的化製車,風險更是高。為了避免化製車把外面的病原帶到自家農場,造成交叉感染,蔡桂輝決定裝設小型化製機。飼養規模兩萬隻雞的牧場,平均每天會有三到五隻死雞。化製機中的益生菌,只要十二小時就能完全分解,成為可以再利用的資源。
然而,自行設置化製機的費用,比起委託化製場代處理高昂許多,像蔡桂輝這樣的畜牧業者,在產業中仍是少數。
數十年來,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豐富了人們的餐桌,廢棄物的處理卻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與化製場為鄰的人們,何時才能盼來呼吸新鮮空氣的日子?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六畜安魂曲】
- 9/2(一)22:00首播
- 9/7(六)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