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知識+】台灣第一座離岸風電如何蓋成的? | 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

【離岸風電知識+】台灣第一座離岸風電如何蓋成的?

2019年11月18日
文、圖: 吳心恩、徐慧倫;稿源:WindTAIWAN 離岸風電雜誌
WindTAIWAN 離岸風電雜誌提供
WindTAIWAN 離岸風電雜誌提供

從2012年政府示範辦法公告實施至今,三家示範廠商中只有上緯歷盡艱辛在2016年建構二座示範機組(Formosa I Phase one),這兩座示範風機累積了全球唯一的抗地震、抗颱風及台灣特殊的在地建造經驗、在地供應鏈能力建構、政府行政法規的修改等關卡,由於二座示範機組的成功經驗及政府對綠能堅定的支持,吸引了全世界離岸風電業者競相投入,也為上緯後續風場開發計畫奠定基礎。

海洋風電計畫(Formosa I Phase one and two)可以說是目前台灣離岸風電計畫眾所矚目的焦點。藉此,我們也得以初步了解離岸風電計畫施工供應鏈的作業模式。

台灣第一個示範風場計畫:海洋風電第一階段

行政院經濟部於2013年開始推動「千架海陸風力機」之國家能源計畫時,上緯董事長蔡朝陽即決定依照政府推動之政策開始開發風力發電。並與中國鋼鐵、中興電工等多家廠商組成風力發電開發聯盟,計畫將於苗栗縣外海設置30部風力發電機組,並且併聯至台灣電力公司之供電系統中將電力售予台電公司,總投資金額為台幣150到200億元,裝置容量估計將可達到108MW。

該年1月,上緯獲得經濟部補助來推動離岸風力發電計畫。該項計畫預計在2015年時先於苗栗縣外海先行設置兩座風力發電示範機組進行測試,此計畫也可望成為亞洲首座離岸風場。示範機組完工後,後續將推動更大的裝機計畫,預計將在2018年全數完工。

2013年11月27日,上緯公司所推動的離岸風力發電計畫於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第 250 次會議得會議中,正式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該計畫開始全面推動。

2015年6月,海洋風電計畫先行的測風塔於同年8月6日興建完成。

2016年6月主體工程開始動工,由於當時台灣尚未有任何廠商具有離岸風力發電之開發經驗與風力發電機之開發技術,因此上緯公司旗下的海洋風力發電公司逐尋求與外商合作開發,找來了德國西門子公司共同合作,並委請COWI設計基樁,預計將於同年底完成兩部示範風力發電機組的架設作業,然而該計畫施工中,由於海洋環境之多變因素,因此風機架設工作船時常受到海象差影響而無法作業,加之台灣當時尚未有任何海上施工船隻可偕同配合作業,使得施工進度受到多次延宕。

2016年6月20日,兩部示範風力發電機的基礎支撐結構開始施工吊裝,於同年9月25日完成施作。10月21日,連結兩座離岸風力發電機與陸地供電網路之間的海底電纜完成鋪設。10月27日,兩座示範風力發電機完成架設,並於2017年第一季開始商轉。

2017年4月28日,海洋竹南風力發電場的兩部示範機組正式取得電業執照,開始商轉營運,而該張電業執照也是經濟部能源局所核發台灣第一張離岸風電的執照。

邁向台灣第一個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海洋風電第二階段

2019年5月18日,海洋風電第二階段正式開工,計畫設置20支6MW風機,預計年底完工,其總發電量將達到128MW,可供給至少12.8 萬戶台灣家庭用電。風機葉片、塔架及轉接段等風機零組件已陸續於今年4、5月抵台。加上第一階段2支4MW 風機,其發電總量將達到128MW,預計可供給12.8萬戶台灣家庭用電量。

※ 編註:2019年10月9日,20支風機安裝完成,全部風場共22支風機、總發電容量128MW預計在年底前正式商轉。

※ 本文出自WindTAIWAN離岸風電雜誌》第一期,感謝社團法人網路公民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