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勢在必行,台灣第一座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1)經過半年多的安裝與測試,今(12)日於苗栗龍鳳漁港舉行啟用大典,總統蔡英文、經濟部長沈榮津、政委龔明鑫、立委陳超明與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等人出席共同見證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的重要里程碑,海洋風電將於年底前商轉,總裝置容量達128MW,每年可供應12.8萬戶的用電量,超過苗栗縣總戶數的一半。
蔡總統除重申2025年再生能源目標要達20%的政策目標,也當面請沈榮津著手研擬下個十年、2035年的離岸風電規劃,「我們雖然有先發優勢,但亞洲其他國家都已經開始追趕,台灣絕對不能把綠能產業的商機、技術跟就業機會白白讓給其他國家,我們要在全球能源轉型的這條路上抓住契機。」他強調,把基礎打好以後,下一步要讓台灣成為亞洲的綠能發展中心。
首座離岸風場 海洋風電正式啟用 能源轉型從規劃成為事實
海洋風電於2017年4月,由丹麥的沃旭能源、日本的JERA、麥格理綠投資集團與台灣本土的上緯投控合資成立,整個風場的興建分為兩階段工程,第一階段2支4MW的示範風機於2016年10月完成安裝,2017年4月成功商轉。第二階段20支6MW的風機則於今年3月正式開始打樁,5月開始執行海上機組安裝工程,並於國慶前完成22支風機的建置,預計年底就可以商轉,其風場離岸僅約6公里,站在海邊清晰可見,當地的釣客也表示,施作時岸上也可聽到遠方傳來聲響。
海洋風電董事長柏森文驕傲地表示,海洋風電工程是台灣前所未見,也有許多突破,「每座風機的重量約900噸、葉片長度為75公尺,風機高達182公尺,有50層樓那麼高。」他說,整個施工過程中派遣12艘運輸和建造的大型工作船,「總計使用了三萬噸的鋼料,跟台北新光三越大樓興建所使用的鋼材一樣多。」
四家企業中唯一的國內企業上緯公司,也是最早投入離岸風電的公司,上緯總經理詹明仁就說,2010年上緯投入離岸風電到今天很驕傲能將第一座離岸風場交給台灣社會,「這也充分證明台灣企業已具備大型離岸風電的開發能力。」他說,海洋風電的兩座示範機組由上緯獨立完成,打通法令、基建、人才、融資等任督二脈,「讓全世界看到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潛力,揭開產業發展的序幕。」
詹明仁強調,海洋風電除了具有創造電力的實質意義,更代表綠能發展的策略意義,「離岸風電已經從未來式跨入現在進行式,與地方發展可以攜手合作。」他說,離岸風電的產業成長,不僅深耕在地,更要放眼全球,從政策方針邁向永續成果,「感謝政府的鼎力協助,竹南南龍區漁會、漁民,以及鄉親的支持,除了國內外協力廠商的共同參與,更要感謝上緯新能源所有同仁,有你們,海洋風場才得於完成。」
目前在全球運維了25座離岸風場的沃旭能源全球離岸風電事業執行長馬汀諾伯(Martin Neubert)則說,距離沃旭能源在丹麥溫德比(Vindeby)建造全球第一座離岸風離岸風場至今將近30年,「三年多前,沃旭首次踏上台灣這片土地,並在這裡建立了亞太區總部。」
諾伯感性的說,許多人問他「Why Taiwan?」(為什麼選擇在台灣)「當然,台灣擁有強大風力以及合宜的海床環境作為先天優勢,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感受到台灣政府要在2025達成20%再生能源目標的決心。」他表明,對台灣市場持慎重堅定的承諾,也全力支持台灣的能源轉型。
諾伯指出,沃旭不只投資海洋風電35%的股份,也為合資夥伴及供應商提供關鍵的離岸風電經驗與專業技術,共同為台灣與亞太地區成就了這個重要的里程碑,「今天的啟用典禮不只是沃旭與合作夥伴的成就,更是台灣的成就,這是一個By Taiwan、In Taiwan、For Taiwan(在台灣本地、以台灣的力量、為台灣)的離岸風場。」
讓質疑不攻自破 經濟部長:風電競價低於平均售電價格
沈榮津表示,「世界都在看,連日本、韓國都來取經。」他說,海洋風場由台灣人來發起跟國際團隊合作,提升本土企業的技術跟格局,也採用了國內供應鏈的產品。
沈榮津說,海洋風場的完工,讓過去抹黑綠能的質疑和謠言不攻自破,也證明離岸風電的政策不僅正確,也能為台灣帶來乾淨的自主能源,「採用躉購跟競價並行的模式,只花了六年就讓競價的價格低到2.2~2.5元,低於平均售電價格的2.6元,這在歐洲花了13~18年才能達成。」
針對離岸風電提振國內產業的課題,沈榮津說,政府以國家隊的模式來進行產業的整合,「中鋼跟台船領軍,跟外商形成策略聯盟,國內有84家業者來投入風力機主、水下基礎以及電力設備、海事工程等四大系統整個產業鏈。」他舉例,製造風機的西門子公司已經宣布提前在2021年於台灣設立核心技術的機艙組裝廠。
「2025年達到5.7GW的離岸風電設置目標,不僅帶動一兆元左右的投資,在製造產值有6000多億,未來運維產值也6000多億,更可以創造二萬個就業機會。」沈榮津表示,經濟部會確保綠電在2025年佔20%的目標如期如質完成,未來也會帶領台灣產業打進國際離岸風電的產業鏈。
談到國內能源轉型政策的討論,蔡英文表示,雖然大多數有遠見的人都支持台灣邁向綠能,但還是有些特定的少數人在唱衰、反對,「他們說『這個太躁進,那個做不到』,但是台灣的進步不會也不能因為政治的口水或保守的心態而停下來。」
蔡英文說,堅持向前就會看到成果,「我們見證海洋風電示範風場經歷重重困難,終於在行政團隊跨部會合作,地方政府與許多公務同仁的協助下,成功的完成了。」他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政府的決心,「因為我們有清楚的政策決心,國內外的業者就會對台灣有信心,願意跟政府一起來努力。」
蔡英文也說,這座風場的商機,代表台灣的能源轉型從規劃走向落實,成為離岸風電的亞洲先驅,「更象徵著台灣本土的綠能產業,爭取全世界商機的條件已經越來越成熟。」
他表示,台灣搶到先發的優勢,吸引許多國際的知名大廠帶著資金和技術和國內供應鏈合作,在台灣設立亞太生產的基地,「但我們看到許多亞洲國家已經陸續提出更積極的綠能目標,台灣絕對不能把綠能產業的商機、技術跟就業機會白白讓給其他國家,我們要在全球能源轉型的這條路上抓住契機,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賽局中,持續的力爭上游。」
放眼下個十年 蔡英文要台灣成亞洲綠能發展中心
蔡英文表示,過去的基礎讓台灣成為亞洲綠能發展的先驅,「現在我們要更進一步,讓台灣成為亞洲綠能發展中心。」他表示,具體來說有三大目標,「第一要落實並擴大綠能目標,讓國內外的廠商有信心長期投資台灣,我們的綠能發展不能只規劃到2025,我要請經濟部的沈部長來盡速研擬,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的政策,提出2026年到2035年下一個十年的新目標。」
「第二、要加速推動智慧電網支援綠能發展,提升電力品質的中樞系統,產業要進步,基礎建設也要進步。」蔡英文表示,透過IOT、AI跟5G的技術應用,讓台灣的電力系統全面的升級,不僅提升台電的經營的效率,要讓用戶的電力品質持續提升,更要在2025年達成相關產業年產值430億的目標。
「最後一項工作要打進國際綠能的供應鏈,把台灣的產品賣到全世界。」蔡英文說,未來要放眼亞洲,走向世界,「組成產業國家隊打進國際綠能供應鏈,政府要用金融和研發的資源系統,來幫助國內廠商在全世界的市場賺綠能產業的錢。」
針對總統指示,能源局表示,2026年到2035年的區塊開發有10年10GW的目標,預計在2035年達到全台離岸風電15.7GW的目標,「預期未來10年10GW的區塊開發招標價格將低於平均售電價格。」能源局發布新聞稿指出,目前推動國產化政策成效良好,已吸引很多外商在台設置亞太生產基地,並且與本土供應鏈形成策略聯盟,未來能進一步進軍亞太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