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
摘錄自2019年11月17日中央通訊社上海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國官媒報導,中國科學家研究非洲豬瘟病毒取得重要進展,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但並未表示距離開發出非洲豬瘟疫苗還有多遠的路。
人民日報日前報導,中國的科學家團隊成功分離中國生豬生產中發現的非洲豬瘟病毒流行株,採用冷凍電鏡單顆粒三維重構的方法,首次解析了非洲豬瘟病毒全顆粒的三維結構,為防治非洲豬瘟的新型疫苗開發創造條件。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可達100%。
中國科學家去年12月開始對非洲豬瘟病毒顆粒和相關抗原分子展開多方面的研究,這項成果發表在今年10月的國際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該研究闡明非洲豬瘟病毒是目前解析近原子分辨率結構的最大病毒顆粒。同時,該研究新鑒定出非洲豬瘟病毒多種結構蛋白,闡述了結構蛋白複雜的排列方式和相互作用模式,提出了非洲豬瘟病毒可能的組裝機制。報導稱,這為開發效果佳、安全性高的新型非洲豬瘟疫苗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