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
摘錄自2019年12月18日香港01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香港現時80%飲用水來自東江水,惟費用昂貴。
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17日發表《可持續水務系統 – 邁向多元化的水源》研究報告,從水資源對氣候的抗禦力、可持續性、技術可行性及公眾接受程度等方面,評估香港集水、東江水、海水化淡及再造水等水資源。
該報告指,現行採取「統包總額」模式,協議香港每年最多得8.2億立方公尺東江水,但過去10年每年平均使用6.4億立方公尺水,惟無論實際用水量是多少,香港仍需繳付全額費用,因此令水務署長年虧損。
研究所又指,水務署計劃推出海水化淡、再造水及回收雨水等方法增加水資源,但當中只有海水化淡可供飲用。研究所認為署方計劃不夠進取,建議須發展替代水源減低對東江水依賴,藉此控制成本,並重新審視採用海水化淡作為後備水源的必要條件。
研究所資深學人李煜紹表示,現時東江水供水協議將於2020年到期,他建議港府可考慮與廣東省部門重新談判協議的性質,減低東江水每年保證輸港上限,穩定東江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