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獸攻擊頻傳 國賠成財政重擔 肯亞研商人獸衝突保險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野獸攻擊頻傳 國賠成財政重擔 肯亞研商人獸衝突保險

2019年12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范震華 編譯;賴慧玲 審校

肯亞第三大城基蘇木(Kisumu)西區的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湖岸地帶,人獸衝突頻傳,河馬和鱷魚攻擊人類的事件已成常態。

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橫跨烏干達、坦尚尼亞和肯亞,也是鄰近居民賴以維生的重要資源,不管捕魚、家畜飲水、灌溉、還是家戶日常用水,都離不開這座湖。


維多利亞湖是許多居民賴以為生的地方。Thomas Stellmach攝(CC BY-NC 2.0)

人獸衝突日趨嚴重,但是居民為了生存,只能冒生命危險繼續在湖邊活動。當地村莊長者鄂斯曼.阿拜猶(Asman Abayo)説道,「我們無法避開維多利亞湖,它是我們僅有的資源。我們只能期待政府單位提出保護措施,並且補償那些受到野生動物攻擊的人們。」阿拜猶說。

然而,申請補償金的過程漫長又充滿變數,無疑是在倖存者的傷口上灑鹽。根據肯亞媒體Standard Digital報導,有眾多個案遲遲等不到政府的賠償金額,有個案等了三年仍然等不到消息。

肯亞野生動物管理局(Kenya Wildlife Service, KWS)資深管理員克莉絲汀.玻伊特(Christine Boit)表示,申請補償必須經過一連串的程序,「先由郡政府的補償委員審查,通過後再送交總部做出裁定。」

國家法院已裁定KWS須賠償總額20億先令補償金(約台幣6.14億)給人獸衝突受害者,為了籌措這筆經費,KWS可能必須拍賣其下資產。不少拍賣商紛紛提出希望扣押KWS資產以取得法院裁定的補償金,這也讓全國數以千計等待賠償的受害者得以鬆一口氣。

6月初,裂谷農業公司(Rift Valley Agricultural Contractors)獲法院裁定扣押KWS的資產,以收取超過4千萬先令(約台幣1,230萬元)的補償金額。這項判決也讓以扣押和拍賣KWS資產來清償補償金債務的方式受到矚目。儘管過去一些案件在法庭擱置超過17年之久,這個新做法讓苦苦等候的受害者重新看見曙光。


河馬是許多野獸攻擊事件的主角。Linda De Volder攝(CC BY-NC-ND 2.0)

裂谷農業公司在馬賽馬拉(Maasai Mara)國家公園附近租有一塊1,900公頃的田地,之前田裡種植的大麥和小麥慘遭野生動物蹂躪。該公司與KWS庭外合解不成之後,於 2002年向法院提出告訴,聲稱羚羊、牛羚、斑馬侵入田區並摧毀所有作物。該案件上訴到最高法院後,5位法官裁定KWS 須對裂谷農業契作公司進行賠償。隨著類似的案件逐年增加,KWS 現正面臨即將落下的拍賣錘。

目前KWS旗下至少18輛車(總價約3千萬先令)已因本案遭到扣押,該局也被限期以拍賣這些資產的方式處理債務問題。但據當地媒體查證,KWS已拒絕在這份裁決公告文件上簽字。

裂谷農業公司的委任律師表示,如果沒有收到足額的補償金,他們將改向KWS其他辦公室求償,申請扣押更多資產。


馬賽馬拉國家公園境內的野生動物,Jimmy Edmonds攝(CC BY-SA 2.0)

這個案件及其他許多案件,將可能替更多受害者打開向KWS求償和扣押資產的大門。審計長最新報告指出,2013年至今有數個案件正在討論賠償事宜,但尚未裁定。

KWS紀錄顯示,迷途的大象佔攻擊事件的比例最高。根據2010到2015的紀錄,大象遭人類報復性攻擊致死的事件,占所有野生動物死亡件數的88%。

觀光與野生動物部長(Tourism and Wildlife Cabinet Secretary)納吉.巴拉拉(Najib Balala)已成立特別小組,企圖找出減緩人獸衝突賠償金攀升之勢的措施。

特別小組將研議政府與私部門如何透過保險機制紓解人獸衝突。儘管特別小組已於今年5月底成立,但巴拉拉表示,肯亞政府無力獨自應付國內所有人獸衝突案件索賠的補償金。光是2013至 2017年即有14,000 件索賠案,總補償金額高達100億先令(約台幣 30.7 億)。

目前肯亞政府對於每位人獸衝突的死者將補償500萬先令,對永久性致殘案例補償300萬先令,其他案例則最高補償 200 萬先令。

巴拉拉坦承,龐大的補償金讓肯亞政府吃不消,且其中不乏不肖人士謊報的案件,不僅排擠真正受害者受補償的機會,也造成補償金系統難以管理、無以為繼。

這個特別小組由觀光與野生動物部次長約瑟.玻內特(Joseph Boinett)以及15位成員組成。職責包括:針對合理的補償方案提供融資機制的建議,包含但不限於政府撥款。同時以完整的5年財政計劃,對減緩人獸衝突提供實際的建議,並研議創設獨立人獸衝突基金的可行做法。

巴拉拉說:「這是早該完成的事,我很期待能在既定的期程和預算內完成這項工作。」他表示,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人類和野生動物共存而努力,特別是在那些沒有設置圍欄的野生動物棲地。


紀錄顯示,迷途的大象佔攻擊事件的比例最高。Diana Robinson攝(CC BY-NC-ND 2.0)

棲地減少、與人爭地  成為野生動物最大威脅

「如今政府已無力負擔2013年野生動物法案以金錢補償作為衝突解決之道的成本。」巴拉拉在奈洛比舉行的一場人獸衝突諮詢會上表示:「在2018到2019年間,政府已撥款400萬美元作為補償金,並指定540萬美金支應2019到2020年間的需求。解決方案必須來自各界共同的努力,而不是互相指責,如此才能為全體人民的利益,確實保育和復育我們國家的自然資產。」

他指出,儘管已有成功的反盜獵策略,現今野生動物面臨的最大威脅,是得與人類居住區和農業活動爭地。人類活動帶來的威脅已入侵到野生動物廊道和保護區。巴拉拉透露,2017年有 68 隻大象被盜獵,但同時有多達400隻大象死於乾旱的衝擊,卻未引起太多保育措施的關注。「我們需要提升大眾對於野生動物議題的意識,例如了解動物遷徙廊道和保育的重要性,讓他們成為保育工作團隊的一份子。」他補充:「科學家也必須站出來,向民眾解釋野生動物的活動模式,以預防人獸衝突發生。」

巴拉拉也要求民間自然保護區的擁有者開始擔負賠償受害者的責任,因為有九成的人獸衝突事件發生在政府管轄的國家公園之外。

參考資料

※ 人與野生動物主題報導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賴慧玲

環境圈的雜食動物,練習當好一名研究者、記者和翻譯。

范震華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畢業,持續以文字力量參與環境保育議題。文稿與照片曾發表於國家公園季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路版、破報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