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亨/不要成為讓高等智慧生物滅絕的兇手 第19屆世界海洋哺乳類雙年會心得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陳秉亨/不要成為讓高等智慧生物滅絕的兇手 第19屆世界海洋哺乳類雙年會心得

2019年12月20日
文:陳秉亨(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

無標題

今年在巴塞隆納舉行的世界海洋哺乳類雙年會(World Marine Mammal Conference)與歐洲每年一度的歐洲鯨類學會(ECS)一起合辦會議,其目的是加強合作,共享想法並提高科學界對海洋哺乳動物的研究質量,吸引來自60多個國家的海洋哺乳動物科學家,管理人員和決策者,針對迷人的海洋哺乳類生物有關的、世界上最緊迫的海洋科學和保護問題進行跨學科對話。

從2007年成立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之後,我們已經參與過五次WMMC,除了設置攤位宣傳台灣的保育工作之外,也會利用會議的時間,與IUCN的鯨豚專家討論如何復育台灣的白海豚。鑒於希望台灣保育工作能讓世界專家所了解,從上一屆開始我們申請作發表。

無標題

台灣與香港保育團體聯合攤位

上一屆我申請短講,講題為「媽祖信仰救得了媽祖魚嗎?」,這一屆本來申請要做12分鐘的報告,主題為「用生態社會學框架來探討台灣白海豚保育工作之成效」,但是因為本屆規模盛大,有許多人申請報告擠不下,所以主辦單位將我的申請列入海報發表項目。

全球暖化對海洋生態影響極劇

在訂機票參加本屆WMMC之前,得知今年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5)大會移師馬德里,兩地只差一個小時航程,因此臨時決定先去參與COP25再參與WMMC,大氣與海洋一體兩面,同時參加兩個會議收穫甚多。兩個會議的重點之一,就是氣候變遷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全球暖化對海洋的影響其實大家自己上網搜尋就可以知道很多資訊,如酸化、暴風雨、溶氧減少…等,但是發生在水下的影響,比我們在陸地上所能理解的多很多。

比如說因為冰層融化,不只讓陸上的動物失去棲息地。隨著冰層融化、碎冰的摩擦、極地強風、增加的船舶噪音影響海中的鯨豚,另外,因為海水變暖,暖水域的生物可以往北移動,小型海洋哺乳類被掠食者如殺人鯨攻擊的機會增加,另外原本生存在不同生態區位的鯨豚之間的聲音也會相互干擾。

無標題

全球暖化,兩種本來不同棲地的鯨魚,互相干擾

全球暖化下陸地上的水資源分配與爭奪也會影響海洋哺乳類生物,最直接受到影響的是活在河流之中的江豚。各國興建水壩,讓原本活在河流之中的江豚棲息地更加切割,再加上更密集的漁業捕撈行為,導致許多江豚都陷入滅絕的危機。其中最知名的案例就是號稱長江女神的中國長江白鱀豚,已經確定滅絕的命運。不過,雖然水壩帶來棲地切割的影響,不過對於一些本來就活在當地的江豚種群,如果可以避免誤捕,是有可能保育下來的,本次講者就提供了一個案例,在印度SKKUR的水壩範圍內的江豚,因為漁業的限制,族群數量回升,證明只要有心,是有可能復育的。


有心,海豚可以復育下來

面對台灣的環評機制無法保護瀕危白海豚的真相

跟兩年前加拿大舉辦的雙年會相比,本屆有更多針對離岸風機開發對海洋哺乳類影響的研究,聽了一堆報告之後,我必須說。我們真的要承認,現有的環評機制無法保護瀕危的白海豚。

第一、研究對象差很多:因為目前國際上離岸風機對鯨豚的研究的對象是可以逃避到其他海域、族群數量很多的港灣鼠海豚,而風機設置的位置離海岸也有將近20公里,所有的條件都遠遠優於瀕臨滅絕的台灣白海豚目前的狀況。拿港灣鼠海豚的資料來套台灣白海豚,根本就是張飛戰岳飛、關公大戰外星人。

第二、小海豚需要更高的環境品質:本次報告有一位講者針對小海豚叫聲的傳遞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光是船隻的噪音,就會大大的阻礙小海豚聲音的傳遞,讓海豚媽媽難以聽到小海豚的聲音。因此,除了用了族群很健康、開發場址離岸很遠的資料之外,我們也忽略小海豚需要更嚴格的環境品質。對於一群瀕危物種而言,幼體的誕生與成長非常重要,但是我們完全忽略略的。


光船舶噪音對小海豚聲音的傳播影響相當巨大

第三、我們對船舶的影響過於輕忽:如同上面所說,縱使是條件遠勝於台灣白海豚的港灣鼠海豚,在風機興建過程中除了打樁噪音之外,船舶進出的影響也是很大,學者推測,長期而言,頻繁的船舶可能比打樁噪音的影響更大。台灣白海豚生存在淺海,已經有許多現有船舶的影響,增加工作船隻的影響,我們也沒有實證的資料。事實上,台灣的白海豚身體是否健康,我們也沒有更詳細的資料。

第四、 忽略瀕危白海豚族群可能急速崩潰:很多生態學家都提出警告,雖然目前台灣白海豚數量可能有60隻左右,但是非常有可能都已經是年紀很大的個體,如果沒有友善的生育環境,沒有新生個體的補上,等這些白海豚生命到了盡頭,整體的族群數量可能就會快速崩潰。在這些開發案的環評之中,或是現有的開發案之中,完全忽略這個危機,而且沒有執行任何生態補償或是復育的計畫。

無數的科學證據擺在眼前,在有積極且有效的復育措施之前,說這些開發案的環評承諾與因應措施對白海豚沒有影響,是會被拔舌頭的。台灣白海豚的保育過程,遇到許多開發單位荒謬的「因應作為」,如台塑煉鋼與國光石化前期,曾提出在工業港堤防突堤處安裝誘魚器,讓很少到水深超過20米外的白海豚,因為有魚吃而學會到深一點的地方,然後可以轉彎繞過工業港(白海豚會轉彎不是吳敦義發明的)。國光石化後期想要留一個兩公里的隔離水道,讓白海豚可以游過去(香港機場的經驗證明那是不可能的)。然後現在台中港擴建案,說要用「生態消波塊」,填出一個棲地,讓白海豚可以適應學會轉彎。對一群瀕危的物種來說,這些開發單位的邏輯一路走來始終維持87分的高分。

無標題

墨西哥灣小頭海豚滅絕的軌跡

推動藍色漁業刻不容緩

跟白海豚一樣面臨滅絕危機的墨西哥灣小頭海豚,在四年前舊金山舉辦的時候,因為美國與當時的墨西哥政府強力介入,消失的速度曾經暫時趨緩,但是後來墨西哥政府刪除經費,漁民為了中國市場需要的魚膘,又大量的進行違法漁業,導致墨西哥灣小頭海豚族群數量僅存9-19隻之間,幾乎可以確定滅絕。如果墨西哥灣小頭海豚滅絕,那就是中國繼長江白鱀豚之後,造成的第二種海洋哺乳類的滅絕。

墨西哥灣鼠海豚的悲劇告訴我們,漁民要顧生計,海洋要保育,就要積極推動「藍色漁業」或是「里海」倡議。讓「保育」幫目前也面臨困境的西海岸沿近海漁業加值。我們要真誠的看一下台灣的漁村問題,數十年如一日,漁港髒亂、供應「俗又大碗」快炒,以海為生卻一點都沒有保育海洋環境…到海邊吃海鮮也不知道是不是順便協助處理海洋塑膠微粒。如同本次COP會議的標題It's time for action,台灣的沿近海漁業永續發展也好,瀕危白海豚的保育也好,真的到行動的時候。

漁村發展無法不保育海洋生態,國發會要推地方創生、我們還有農村再生基金、前瞻基礎建設預算,再加上剛三讀通過的海洋基本法的海洋發展基金,台灣西海岸白海豚棲地約250公里範圍內的漁村難道無法推動藍色漁業或是里海?

漁村與白海豚都要存活,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得,雖然說是分短中長期,但是我們大概也只是兩三年時間可以努力。

一、短期:風機建置過程中,給予刺網漁業海洋保育補償,先救急;輔導刺網漁民擔任風機的海洋觀察員,有一定的收入保障,也可以學習到國際海洋保育的知識,工程結束之後,回到社區成為推動藍色魚業的助力。

二、中期:推動永續海鮮認證,讓國民學習、了解藍色漁業的價值。讓購買永續漁業成為一種時尚與流行。

三、長期:推動里海漁村,讓漁村的漁產品因為對海洋保育有貢獻而加值,增加漁民收入,不要在浪費預算在對永續漁業沒有幫助的硬體上。

四、另外則是,是國家要發揮主導力,不能夠讓台電、中油、港務公司一會說產權(不都是國家的產權?),一會說管理麻煩(那就是港務公司管理能力有問題),就硬是要在白海豚南北迴游的路徑上面填出台中港擴建案。

無標題

用藍色漁業、保育價值,讓漁民收入更多

台灣人不要成為讓高等智慧生物滅絕的兇手

鯨豚的智慧已經有許多的報導,台灣白海豚曾經有搭救溺水的人的故事,也有保護溺水的人免於遭受鯊魚攻擊的故事,讓高等智慧生物滅絕的罪,與殺人無異。保育團體用極少的資源這12年,阻止大型填海開發案、讓離岸風場移至白海豚棲地外、促成相關法規、爭取海洋保育署、推動永續海鮮、推動在地環境教育、舉辦與參加國際保育研討會、甚至讓白海豚與民民媽祖信仰可以結合……,可以說是盡心盡力。

我們投入漁村的建設的經費也不少,海洋委員會也成立了,也有針對白海豚的保育行動綱領草案,國際的離岸風力開發商也有地方回饋金,白海豚的族群數量剩下60隻,西海岸漁村也快速沒落,藍色漁業也好,漁村地方創生也好、或是里海倡議也好,復育白海豚、復育海洋生態、復育永續漁業,要即刻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