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潮、民意擋不住 新環委放行淡北道 24年爭議閉門會議10分鐘落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車潮、民意擋不住 新環委放行淡北道 24年爭議閉門會議10分鐘落幕

2020年01月15日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孫文臨報導

淡水河北側沿河道路全長5.4公里,要作為串連新北市淡水淡金路與台北市北投大度路的外環道,爭議至今超過20年。經過周錫瑋、朱立倫、侯友宜三任首長仍未能順利通過環評,主要原因除了影響河岸的紅樹林生態外,這條路能否解決塞車、造成台北市端塞車惡化、如何面對極端氣候等問題屢遭質疑。

環保署今(15日)再次舉行環評大會,侯友宜三度坐鎮,環評兩個多小時全程參與,正反方20多位民眾發言後,有別於前任環委的踩剎車,去年甫上任的環評委員僅閉門討論約10分鐘即過關,新北市僅需補充說明補植計畫的樹種等資料,幾乎無條件通過本案。

對此結果,侯友宜感謝環委的支持,未來新北市會針對環委的要求,對於文化資產保存、紅樹林保護、空氣及水質等環境監督負起責任,「目標在年底前動工,力拼2023年如期如質的完工。」他說,這不只是淡水、石門、三芝的救命道路,也是雙北攜手共創雙贏的象徵。

DSC00814

環保署今(15日)舉行「淡水河北側沿河道路工程」環評審查。孫文臨攝

爭議24年遺憾落幕 淡北道恐影響紅樹林生態 能否實質舒通塞車仍未知 

1994年,政府擘劃淡海新市鎮,預計在淡水引進30萬人口,預期交通流量將大增。1996年,交通部公路總局提出台二線竹圍路廊全線高架的工程計畫,在2000年被環評認定影響紅樹林生態而不應開發,公路局也不再續推。然而,這條路仍持續曲折,台北縣政府在2008年,另提「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下稱:淡北道)有條件通過環評,但當地居民卻提出訴訟,本案又被法院撤銷環評結論。

然而,淡海新市鎮計畫卻沒有停止,第一期計畫完工後引入13萬人口,建商不停地以淡北道路即將通車來抬高房價,實際上淡水聯外交通日益惡化。為此,即便本案經過兩次初審、兩次大會後又遭到退回,新北市卻迫於民意與車流而難以煞車,七度環評力拼淡北道能順利過關。

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再次坐鎮環評會議,除重申新北市政府開闢淡北道路的決心,也強調淡北道路的重要性,「淡北道路除了解決台二線竹圍路段現況的堵塞,也有助於三芝、石門地區的發展契機。」他特別感謝台北市長柯文哲在雙城論壇上首肯協助淡北道路的開發,「對於如何減輕交通衝擊、增加大眾運輸的策略有了初步策略,未來雙北也會密切協調,也會依照環評委員會的指示來執行工程,讓淡北道順利開發。」

DSC00738

淡北道的環評過關,有望替新北市長侯友宜任內政績再添一樁。孫文臨攝

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主任秘書李仲昀說,淡水人口不斷成長,且台二線通過性車流高達六成三,「在無計畫的估算下,公車使用成本會高於私人運具,不利於推動大眾運輸,使用率約51%,若蓋了淡北道後優化公共運輸可以提高到58%。」他表示,淡北道未來紓解車流後,台二線將會增加公車專用道,同時媒合電動公車跨區路線,優先行走淡北道來減少空污。

李仲昀強調,新北市的區域計畫已完成,未來會從中央都會轉換成複合性的市鎮發展,「由於台二線拓寬困難,以外環道的方式興建淡北道紓解車流,是環城六珠鍊的關鍵。」他說,針對空污除了持續推動電動車,也會在施工期間灑少5250公里的道路,完全抵減施工期間的空污增量,同時補植5.1公頃次生林。

DSC00752

環評會議前,許多民意代表到現場表達支持立場。孫文臨攝

「開路只會增加車流量」 前台北市交通局長直言:提高大眾運輸才有用

不過,多年關注此案的環境權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說,淡北道的開發有諸多問題,「他破壞竹圍的紅樹林,但竹圍居民卻無法使用;他讓淡水人以為可以一路暢通到台北,但事實上只是轉移塞車地點。」他說,淡北道或許短期能紓解台二線尖峰車流,但長期反而會帶來更多車潮,不只影響到竹圍與紅樹林地區的居民,甚至連累到北投及社子地區的交通。

「北投人以為淡北道跟自己沒關係,但事實上未來交通衝擊將會轉往北投甚至台北市區。」張譽尹指出,台二線的車潮在尖峰時段有40%要通過關渡大橋,但淡北道卻沒有通往關渡大橋的匝道,「這個案子除了前台北市長與數任交通局長反對,他跟紅樹林如此靠近,任何減輕措施都無效,如果真的因為民意壓力大過專業判斷而必須開發,那麼希望有條件通過,等淡江大橋通車紓解車流後再來做環差,評估屆時的需求。」

DSC00690

環境權法律人協會理事長張譽尹(發言者)認為,長遠來看淡北道無法解決淡水塞車問題。孫文臨攝

交通安全協會理事吳祥瑀也說,國內外許多交通研究都指出,只因塞車就新闢道路,最終的結果就是更多車輛,「宜蘭雪隧開通造成大量車輛進入宜蘭,讓宜蘭被迫成為台北人的後花園;五楊高架開通,把原本塞車的林口轉移楊梅與湖口,最後還是塞車。」他批評,台二線有88%是一人車輛,開闢新路後私人運具使用成本降低,更難讓民眾使用公共運輸。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秘書長崔愫欣說,自己居住在淡水,卻無法認同開闢淡北道路,「多位交通專家學者都聯署反對此案,包含濮大威等六位台北市前交通局長、交通大學運管系教授邱裕鈞及前環評委員李克聰等人。」他說,音樂人陳明章導演林正盛等人也都站出來反對,「我們應該要尊重交通專業,一個城市是否文明,取決於對待環境的態度,不該草率通過一條破壞河岸的淡北道。」

當年規劃台北捷運的濮大威表示,淡北道將會破壞三個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的高灘地,且沒辦法提高大眾運輸的使用,「政府沒有照顧到使用大眾運輸及騎乘機車的底層民眾,反而開闢道路來服務使用小客車的人,這會導致車流增多,是一個惡性循環。」


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連結淡水與北投。取自新北市政府

「我的當選顯示了淡水居民對淡北道的需求」準立委未就任就實踐政見

家住北投的台北市議員黃郁芬就說,自己深知塞車的痛苦,非常贊成要解決交通困境,「但是目前車流狀況北投就已經會塞車,未來車流進入北投將會更嚴重,但北投居民卻不知情。」他認為,八成的一人車輛才是造成交通困境的主要原因,「但新北市政府卻沒有想辦法提高大眾運輸,而是蓋道路,開路能否解決塞車,這是相當專業的問題。」

不過,上週勝選的準立法委員洪孟楷則說,自己是唯一提出開闢淡北道的候選人,「我的當選顯示了民意所向,淡水居民近年來大幅增加,絕對需要淡北道路。」他說,新北市政府已經很務實地修正改進相關減輕措施,已經達到環境與開發的最佳平衡,「上次環評大會的委員投票5:5後主席裁示退回,為什麼同樣平手的狀況就裁示深澳電廠通過,執政黨要把態度講清楚。」

淡水區區長巫宗仁表示,台灣很少淡水這樣的地方,擁有五個大學、800萬的遊客,居住人口從20年前的10萬人,現在已有17萬人,交通卻始終沒改善。新北市議員陳偉杰也說,「除了淡水,這條路也會服務到三芝跟石門的鄉親。」他說,未來淡江大橋是往桃園的方向去,淡北道則往台北,兩條路雖可以分流但服務對象不同,「如果民意不是這麼迫切,民眾也不會每次都來參加環評審查,希望委員認知到人民的需求。」

洪孟楷說,淡北道的工程預算、規劃都已完備,「萬事俱備只欠『環評』東風。」他說,未來淡北道通過以後,民意代表絕對會替工程品質把關,確保環評書中對於環境影響的抵減措施,都有一一落實,讓淡水在生態永續下持續發展。

DSC00781

環評通過以後,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力拼再年底前動工,2023年完工通車。孫文臨攝

新任環委輕輕帶過 24年爭議在10分鐘內落幕 侯友宜拚2023通車

對於本案,環委簡連貴提醒,新開的道路雖能紓解車流,但淡水地區對於私人運具的管制,也應適度實施,否則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環委吳義林則提醒,「新北市應將公車全面電動化,有效來改善空污細懸浮微粒。」

環委白子易則關注淡北道對於河川水質汙染的狀況,「新北市除了設置入滲除污池流量,也應落實監測,確實做好相關清除處理的計畫,確保有效減緩非點源污染,納入綜合管理計畫。」環委游勝傑則說,新北市政府應詳列補植次生林的樹種與數量規劃。

有別於前任環評委員對本案爭辯到必須以投票來決定,本屆環委在本案上並無太多意見,閉門會議討論約10分鐘,僅要求營運階段每季一次鳥擊調查、生態除污池管理策略納入綜合管理計畫及補植計畫等補充資料須納入報告書定稿。「其餘審查過程未納入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內容之各方主張及證據經審酌後,不影響本專業判斷結果。」通過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環評案,替24年來的爭議畫下句點。

對此,侯友宜說,未來建造工程絕對會落實環委要求,妥善保存文化資產、保護紅樹林生態、監管空氣與水文品質,「淡北道未來不僅會成為淡水、關渡地區的救命道路,也會成為石門與三芝地區發展的契機。」他表示,會力拼在年底前動工,目標2023年如期如質的完工,改善淡水交通。

另一方面,張譽尹則表示,這個案子20多年來,補考再補考,「考不過還要重考,代表規劃上絕對有很大的問題,未來不排除會提出行政救濟。」他說,上一屆強力反對的環委都是交通專業,卻被換掉,「本案顯見環評制度上的問題,不聽話的環評委員就會遭到撤換。」他呼籲,延宕已久的《環評法》修法應該重啟,政府不要碰到困難就逃避。

濮大威則認為,台灣缺乏一個專業的交通規劃制度,「許多政治人物為了服務選民、政策買票,亂開支票,讓民意凌駕專業,導致交通建設缺乏整體規劃,而沒有永續長遠的發展。」他說,假如這是好的交通規劃24年前早就過了,之所以拖了那麼久,政治人物還是要強勢闖關,代表這是個不好的計畫。

DSC00702

規劃台北捷運的前台北市交通局長濮大威反對淡北道開發,認為交通專業遭到忽視。孫文臨攝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