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鳥仔花回家」 昔日農地常見 今徵護花使者 葦草蘭復育踏出第一步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讓鳥仔花回家」 昔日農地常見 今徵護花使者 葦草蘭復育踏出第一步

綠網中的植物系列報導

2020年02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南投報導

遠看像隻鳥,近看是朵花。有「鳥仔花」之稱、台灣中北部傳統農地常見的葦草蘭(Arundina graminifolia),隨著現代化、土地開發的腳步而消失。《2017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單》即將葦草蘭評估為國家極度瀕臨滅絕等級(NCR)。在國土綠網計畫支持下,特生中心正努力誘引鳥仔花重回它熟悉的棲地——這次是一株一株種在土地上,讓農田恢復過去美麗的里山樣貌。


透過綠網計畫,將瀕絕植物重回原棲地,並且選擇里山常見的植物,要讓它們的身影深深烙印在大眾腦海中。葦草蘭是其中一種由常見到不見的里山植物。攝影:李權裕

原來是葦草蘭 農民手下留情現蹤影

「鳥仔花」的用法可能令年輕一輩、不熟悉河洛語的民眾摸不著頭緒。這是稱呼過去平地淺山,靠水的田邊、岩壁,十分常見的葦草蘭。因為遠看像隻鳥,讓人好奇忍不住靠近想看清楚,即使走近了也不見飛走,才知道原來是朵花,忍不住莞爾暱稱「鳥仔花」。不畏人靠近的鳥仔花,卻難敵快速變化的土地利用型態,而讓人淡忘它的身影。

紫苞舌蘭復育的經驗,讓特生中心研究團隊掌握重點,這一次要將成功的經驗複製到本島的葦草蘭。

提到重新發現葦草蘭的過程,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李權裕說,北部民眾發現一種不知名的植物,請特生研究人員協助鑑定;後來得知是極度瀕絕的葦草蘭,徵詢研究團隊有沒有興趣復育。

幾株植物就長在水田邊,小小、粉紅色的花向路人微微地點著頭,好像會認人。原來,過去因先除草再燒墾的耕種模式,使得這植物也和芒草一樣,年復一年重複著被除掉、再長出來的循環。


遠看像隻鳥,隨風輕輕搖晃,就像會認人般點頭,近看才知是朵花,因此也有鳥仔花之稱。攝影:陳奕銘,特生中心提供

有一年因為沒空除草,使得各種植物遍地開花,葦草蘭美麗的身影也因此現身,讓農民好奇怎麼有這麼美的花,這個機緣有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叫葦草,就意味著和蘆葦一樣,不開花時,看起來就像蘆葦,難以辨識。」李權裕說,這個發現,為適度擾動賦予新義。「這也說明何以適當經營管理的土地,能增加生物多樣性。」

這一開,不僅喚醒民眾的記憶,更使得一連串里山地景復甦。葦草蘭開花時連成一片的景觀,豔驚四座,和人類農業生產的景象構築一幅里山畫面令人神往。

在林務局「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路建置計畫」項下,農委會特生中心去(2019)年展開葦草蘭保育策略的研擬,鎖定「全球植物保育戰略2011~2020」目標7、8[1]:已知的受威脅植物,至少75%的進行域內保育、就地或移地保育,其中至少20%需進行復原或恢復方案。這也是目前受脅植物保育分工,賦予特生中心的任務。

目前國內受脅植物保育分為三大塊,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長黃群策說,去(2019)年10月,林務局邀請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與林業試驗所共同商討合作機制,將「物種保育等級評估」由特生中心負責;「域外保育」(移地保育)以林試所「國家植物方舟計畫」為主,其他單位協助;「域內保育」(原地保育)以林務局為主,其他單位協助。

台灣僅餘四處棲地 找回衛星棲地與社區攜手保育

葦草蘭是台灣早期平原或淺山常見的蘭花,主要分布於中、北部海拔1,000公尺以下山區,以及平地路旁向陽的草原、田野、田埂邊或岩壁上,常與禾草混生。這些地方也與人類的活動範圍重疊,土地型態常因開發為水泥建築而改變,現在幾乎看不到野外植株了。

「台灣早期在未受到濫採、土地及道路開發、農地及果園等施用除草劑前,葦草蘭數量非常豐富,但近年幾乎已無法在野外發現其蹤跡。」李權裕說,葦草蘭最嚴重的傷害不是人類採集,而是除草劑,讓原本一飄成千上萬顆種子的單子葉植物,和禾本科雜草同歸於盡。除此之外,棲地土地利用型態改變、人類採集,同樣是造成族群衰退的主因。


特生中心研究人員李權裕期待透過社區合作,讓瀕絕的葦草蘭回原棲地。攝影:陳奕銘

經過一年的調查,研究團隊只在四個地方發現它的族群,只是族群都很小,比較大的族群也才幾十株。

紅皮書名錄評估準則,將族群數量少於50株或是歷史族群數減少80%,就歸類為「極度瀕臨滅絕」(CR)等級。葦草蘭成熟植株少於250株,族群數可能連1%都不到。它和紫苞舌蘭原都是繁殖力強的物種,卻因種種因素在原棲地一株難尋,比起原本就稀有卻不容易發現的植物,處境更為淒慘。

無論紫苞舌蘭或葦草蘭,都與人類作息的里山有關,人類的行為態度,攸關它們的存活;人類行為朝向保育的意願,更是關鍵。

計畫一開始,研究團隊尋找原棲地植株採果莢,帶回組培室繁殖,等待數量增加再種回原地;同時透過標本、文獻及氣候條件等,找尋條件相似的「衛星棲地」,進而徵詢周遭的社區居民,是否有過葦草蘭的印象或記錄,做為未來族群引回的據點;同時與棲地附近的社區商討,瞭解合作的可能性,透過保育葦草蘭重返里山好生活。

有了紫苞舌蘭復育經驗,研究團隊和社區合作多了一份信心。研究團隊將評估當地是否曾有葦草蘭的歷史記錄,棲地條件以及社區照顧、保育這些植物的意願;若社區有意願、有人力,研究團隊也願意教導植物知識、宣導保育概念,以及傳授繁殖技術,讓葦草蘭成為當地特色資源,並因此和社區成為夥伴關係,一起保育、社區共榮。

未來,研究團隊期待與社區共同維護原棲地,成為種原田。這些尚存葦草蘭的棲地,延續族群香火必有其道理,顯示棲地保育的重要性,一定得好好保存才行!(系列報導,待續)


讓葦草蘭重返棲地及民眾眼底,恢復傳統里山好風光。攝影:陳奕銘,特生中心提供

註釋:

[1]全球植物保育戰略(Global Strategy for Plant Conservation, GSPC, 2011-2020)目標7、8原文
Target 7: At least 75 per cent of known threatened plant species conserved in situ.
Target 8: At least 75 per cent of threatened plant species in ex situ collections, preferably in the country of origin, and at least 20 per cent available for recovery and restoration programmes.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