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卓溪鄉發現黑熊屍體 原因待查 巡守隊積極通報奏效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花蓮卓溪鄉發現黑熊屍體 原因待查 巡守隊積極通報奏效

2020年03月17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 更新:補充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黃美秀看法

珍稀台灣黑熊一隻都不能忽略!花蓮卓溪鄉黑熊巡守隊今(17日)早通報一隻已死亡的台灣黑熊,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隨即啟動風險管理及救傷標準流程,屍體正送往淡水的家畜衛生試驗所進行剖檢。


花蓮卓溪鄉黑熊巡守隊17日通報發現死亡台灣黑熊。圖片提供:花蓮林管處。

初步檢視這頭台灣黑熊為成熊,沒有任何研究單位標註的耳標,而且四肢完整,只有下腹部有一個大面積的開放性傷口,目前無法確認是否遭其牠黑熊或野生動物攻擊,或死亡後被其他動物啃咬所造成。

據巡守隊員表示,發現地點為友善田區,野生動物多樣豐富,常有水鹿、野豬及山羌等動物至田區覓食。

林管處副處長王怡靖表示,除了將邀請專家了解死因,也肯定這兩年卓溪鄉巡守隊積極守護黑熊,並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奏效。雖通報的黑熊已經死亡,但透過通報系統立即進行鑑識與後續相關處理,有助於進一步了解瀕危物種樣貌,做為族群永續的重要依據。


死亡黑熊四肢完整,只有下腹部有一個大面積的開放性傷口。圖片提供:花蓮林管處。


死亡黑熊發現地點為友善田區。圖片提供:花蓮林管處。

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黃美秀隨即趕到現場,依據現場資訊判斷,死去的黑熊是一頭母熊,而且乳頭擠壓有乳汁,應有泌乳行為,推測為育幼母熊。他解釋,每年一到三月是母熊生完小熊、育幼的季節,這也表示這頭母熊可能有小熊隨行,而且年紀比南安小熊被發現時小,因此建議花蓮林管處以及巡守隊,應就近擴大範圍搜尋是否有小小熊的下落,或架設自動照相機追蹤,也許有機會救回小熊。

至於林管處推測是兩熊互鬥,黃美秀認為機率不大。原因是若為打鬥、兩熊正面迎擊,照理說傷口會在上半身,而非腹部;加上母熊本身不擅長逞兇鬥狠。至於是其他野生動物打鬥,可能性也不大,很少有野生動物能挑戰台灣黑熊。

黃美秀說,現場周圍森林內血跡斑斑,有可能發現地點非第一現場,初步推估黑熊負傷在先,最後不支倒於發現地點;傷口有可能是死後由其他動物啃咬,應該不是生前遭啃咬致死。負傷原因恐無法排除人為因素,不排除槍傷的可能,這種案例過去也曾發生過,最後須經由彈道分析才確認。

黃美秀強調,進一步資訊須以驗傷報告為基準,並希望民眾能透過這些事件增加對台灣黑熊的了解,共同關心黑熊保育。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