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太陽能板棄置路邊、田間的照片重創綠能形象。喊了很久的太陽光電回收處理體系終於上路,2.75噸、50片因使用年限過長而淘汰的光電板,在3月27日依據環保署訂定的回收標準程序,運送到合格處理商金益鼎進行回收處理。
回收處理體系由環保署、經濟部能源局、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聯手推動。能源局於2019年起就向光電設備設置者預收每瓩1000元的回收處理費。環保署建立相關處理體系與稽核,回收工作則由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負責。每一片的模組序號經查符合案場設備登記後,安排符合清運與處理資格的業者回收處理。
由於處理費已經預繳,回收階段不用再繳錢,大幅降低被惡意棄置的機會。環保署提醒,任意棄置或經由不合法管道清除處理,最高可罰鍰300萬元。
首批3月底上路 三家業者加入回收體系
太陽能板的生命週期約在20-25年左右。環保署預估,目前一般汰換或因天災產生的廢棄物約占設置量0.5%左右。全面更新的汰換潮則在2023年後達1萬噸,2035年達10萬噸。雖然目前回收處理量並不高,但廢太陽能版被惡意棄置重創產業形象,讓能源局、環保署、業者加速建置回收處體系。
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姜暭先表示,目前符合可清除、處理「D-2528裝置使用後廢棄之太陽能光電板」共三家,分別是金益鼎、東鋐國際、世裕金屬,預計近日會再增加2-3家。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將優先選擇回收再利用率高廠商,例如,能進行分解回收的廠商就會比用掩埋處理的廠商更好。
姜暭先解釋,第一批的光電廢棄物是老舊汰換的光電板,屬早期產品,重量較重。處理方式是先拆解鋁框跟接線盒,由台灣再處理,其餘粉碎後運送到日本處理。粉碎物在鑄銅過程中可進一步分離出貴重金屬與其他物質,作為煉銅的造渣劑。由於國內沒有煉銅業,才選擇運送日本。未來在台灣處理,會有不同的做法。
姜暭先說,要有每月100噸至200噸的廢棄光電板才足以支撐起一家專門處理太陽能回收的工廠。目前這三家太陽能板回收廠商也處理其他廢棄物,沒有經濟規模的疑慮。
雖然廢棄物回收有價,但處理過程也要付出成本,成為影響廢棄物是否進入回收體系的關鍵。姜暭先表示,如果回收所得很高,大家就會搶著要光電板,但目前還達不到這種狀況,因此由能源局預收每瓩1000元的處理費補助業者。以目前300瓦光電板約重18公斤計,等同每公斤補助16元。隨著發電效益不斷提升,一樣重量的光電板可以發出更多電力,所需處理的廢棄物也會變少。
比對模組序號 確保每片進入回收體系
環保署廢管處處長賴瑩瑩解釋,每一片光電板在生產製造過程中都有專屬的模組序號,光電案場設置時就要登記每一片模組序號。當光電板需要廢棄回收時,民眾或業者要先到「廢太陽光電板回收服務管理資訊系統」登記模組序號、形式及數量,確保每一片排出都對應到個案場的設備登記,符合回收處理資格。累計達50片後,會安排車輛運送至指定暫存點或處理(模廠)業者。
環保署解釋,要累計達50片的原因是每片模組重量都很重,而且運送過程要符合規定。如果是小型住家屋頂廢太陽能板,則沒有數量限制,一樣會免費協助處理。
能源局從2019年預收處理費,放入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再撥給環保署。預估首年可徵收2億元。對於2019年以前沒有預繳處理費的光電板,廢管處科長邱俊雄說明,回收體系會一併處理,不會只處理有繳錢的光電模組,確保所有「使用後廢棄之太陽能光電板」盡早進入回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