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石虎調查】和平與東勢、新社交界帶狀廊道,串聯起苗栗與南投族群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中石虎調查】和平與東勢、新社交界帶狀廊道,串聯起苗栗與南投族群

2020年05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台中市為了舉辦世界花卉博覽會,2014年意外地於選址區位拍到石虎,除了為石虎改變花博位址,更由此開啟了石虎調查之門。經過三年的調查,台中市哪些地方有石虎?答案帶著驚喜。

參與三年調查[1] 的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美汀表示,台中棲地雖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破壞,但是在和平與東勢、新社交壤的淺山,沿著太平一直到霧峰,隱約形成一條石虎帶狀廊道。研究團隊也證實,台中市位居連結苗栗和南投石虎族群和基因交流的樞紐。

經過三年監測調查,台中市轄區內淺山、河川地,都有石虎蹤跡;維持、優化、增加石虎棲地,有望使台中成為石虎之都。圖片來源:陳美汀提供
經過三年監測調查,台中市轄區內淺山、河川地,都有石虎蹤跡;維持、優化、增加石虎棲地,有望使台中成為石虎之都。圖片來源:陳美汀提供

台中石虎核心 從和平與東勢、新社為起點

台中市有石虎,不只是傳說。后里區、外埔區、東勢區、新社區、太平區及霧峰區等區域,曾多筆石虎紀錄,包括2013年后里區后里馬場內記錄到石虎出現、2014年東勢、2019年卓蘭到東勢的台3線,今(2020)年豐原各有一筆石虎路殺紀錄,以及龍井接近海邊一筆死亡紀錄。

陳美汀表示,過去對於石虎的了解,著眼於平地與山丘接壤之處的平原、農地與森林,因此調查一開始,選定從台中市郊淺山地帶開展計畫。

由於台中舊市區已完全開發,可推測沒有適合石虎生存的環境與條件,因此便以此為核心將周邊的淺山分為東(后里、東勢、石岡、新社區、豐原、北屯、太平和霧峰)、西(大甲、外埔、神岡、清水、沙鹿、龍井、大肚和烏日)兩大區塊,逐步完成台中市石虎分布範圍與特性。

台中行政區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台中行政區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第一(2016)年鎖定后里、東勢、石岡、新社、豐原、北屯等地,隔(2017)年再溯及太平、霧峰,以及東勢、和平和新社交界帶狀區域的石虎活動廊道,釐清了東勢、新社、和平區三區交界呈現帶狀的石虎棲地利用型態。

儘管東勢、新社、和平交界提供了石虎族群交流的廊道,但分布的狀況並不理想。研究團隊發現,石虎在這些棲地的利用型態十分受限,推測與當地土地利用型態有關。

陳美汀解釋,由於東勢、新社和和平交界處,都已開發為甜柿、梨子和葡萄等高價位果園,經營方式也都是單一樹種、大面積種植,並使用慣行藥肥,地表大致裸露,樹冠也較稀疏,顯然不利於野生動物覓食、休息和活動。石虎也不例外,僅能在殘存的林地或廢棄果園間移動。

「因為高密度的果園,限縮了石虎利用的棲地面積,說明何以東勢一帶記錄到的石虎,大多位於大安溪沿岸和東勢與和平交界的稜線地帶。」陳美汀說,即使如此,此處棲地狀況相對台中市其他地方好,和新社、太平接壤的北屯區,即使快靠近市區,也於大坑風景區記錄到石虎。

研究團隊歸納東部這條廊道,始於后里,串聯到霧峰,包括從后里東勢林場之間,再沿著東勢與和平交界的稜線,往西南方通過大甲溪,再到新社、太平,以及通過大甲溪到新社南部,過九九峰自然保留區進到太平,再到霧峰。

台中西部開發嚴重 大肚山無石虎、河床地零星分布

第三年研究團隊擴展到台中西部的外埔、大甲、清水、沙鹿和大肚等地調查,這些棲地狀況相對而言較差,然而,研究人員仍期待藉由高密度的自動照相機,尋得蛛絲馬跡。

過去石虎的調查,常以林地為主,但在大肚山區並未拍到石虎。陳美汀說,十幾年前大肚山一帶,曾有過石虎紀錄,當地環保團體希望能持續調查,但經過現勘後,發現當地開發密度高,棲地過於破碎,很難期待恢復成適合石虎棲息的環境。

另一處他認為很有機會的地點是王田油庫,此地在中國石油公司長期管制下,數十年來已自然形成次生林,是台中西部較有可能適合石虎的棲地;只是,公部門架設的自動照相機始終未記錄到石虎。然而,台中西部淺山地區調查的挫敗,並不代表石虎不存在。

令調查團隊意外的是,相機於大安、大甲和烏溪河床地頻頻拍到石虎活動跡象。過去,陳美汀在苗栗的調查紀錄中,確實出現石虎利用河床地的現象,這個印象在台中西部的河床,似乎是延續的概念,大安溪沿岸的個體,即有可能來自上游的苗栗卓蘭,沿著三義鄉、苑裡鎮進入台中后里與外埔,跨進大安溪河床。

此外,烏溪、大甲溪南、北兩岸也有幾個樣點拍到石虎。只是研究團隊至今無法確認,台中西部大甲溪下游拍到的石虎,是定居於此,或由后里東勢沿大甲溪往下游擴散的個體。

石虎核心族群棲地廊道分析,廊道由紅到黃再到藍,表示廊道阻力,越紅表示廊道阻力越小。圖片截自成果報告書。
石虎核心族群棲地廊道分析,廊道由紅到黃再到藍,表示廊道阻力,越紅表示廊道阻力越小。圖片截自成果報告書。

探索河床地石虎利用型態 河床棲地保育亮點

另一方面,大安溪以北來自苗栗的石虎族群,與烏溪以南來自南投的族群之間,可能受到人為開發等限制,無法連結,或連結性極低;已知連結苗栗和南投的石虎族群,應是直接從東勢跨越大安溪與苗栗族群交流,並經由東勢南端跨越大甲溪到新社、再到太平霧峰連結到南投,或直接由新社、太平與南投族群交流。

種種跡象顯示,台中淺山地區的河床地是石虎可利用之棲地,只是,河床地對石虎是連續棲地的概念嗎?而大甲溪沿岸棲地實在太破碎,尤其中游還有石岡水壩阻隔,石虎如何面對這些阻礙?或者是分別來自不同的棲地族群?

又如,大肚區的烏溪河床地記錄到的石虎,與這兩年彰化縣零星出現石虎紀錄,是否同一個來源?那麼是由彰化八卦山區或南投族群個體沿烏溪或貓羅溪往下游擴散至此?這些饒富興味的謎題,正等著陳美汀一一破解。

這使得陳美汀想起,林地面積小的鐵砧山,過去國道3號曾有過路殺的紀錄,高速公路局為此幾年前進行了一些調查,當時架設的自動照相機並未拍到石虎。一旦意識到河床地是石虎利用的棲地,他嘗試在鐵砧山通往大安溪河床的陡峭的北坡山腳下,架設相機,這次果真拍到石虎。

這裡的石虎是從河床地擴散到周邊的林地嗎?那麼有沒有可能進入林地往南擴散?為了瞭解石虎擴展的能力,今年的調查重點就集中在河床地的石虎個體監測,在此之前,三條河川床地的棲地營造和經營管理,顯然得趕緊追上。

扮演族群、基因交流通道 尋找境內石虎足跡續行

雖然台中市棲地狀況遠不及苗栗和南投,然而,它有可能促進兩地之間族群交流,對石虎族群存續具有保險機制。

陳美汀說,台中原本就是適合石虎活動的棲地,只是隨著都市發展、大量建築、道路開發,這些土地型態也跟著改變。研究團隊透過訪談居民的口述記錄得知,數十年前大肚山、龍井,曾在農地田間都曾看過石虎;過去從大肚山接到烏日,通往八卦山脈、十分適合石虎的生態廊道,也早已改變面貌。

陳美汀也以幾處石虎路殺地點說明,例如大雅、龍井,過去曾經是大片農地之處,現在已經高度開發,不適合石虎棲息,為何仍有石虎在此出現?是周邊棲地亞成的石虎,往外擴散時,偶然來到此地?或是原本生活在此地石虎,反應速度比不上開發速度,而受困於此的殘存個體?

這是研究調查關心的重點,唯有盡可能梳理清楚棲地與石虎利用狀況,保育行動才能更具體明確。

註釋:

[1]《105年度台中地區石虎族群調查及保育計畫期末及成果報告書》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承辦,陳美汀為研究人員;《106 年度台中地區石虎族群調查及保育期末成果報告》野聲環境生態顧問有限公司承辦,陳美汀為計畫主持人;《107年度台中地區石虎族群調查及石虎重要棲地與廊道改善評估成果報告》社團法人台灣石虎保育協會承辦,陳美汀為計畫主持人。

【參考資料】

※點擊《環境資訊中心 石虎報導》互動專題,告訴你更多石虎知識

環境資訊中心石虎報導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