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八成人口生活在都市中,源源不絕地且不插電的淨化空氣、調節微氣候、潔淨水源等,幾乎都靠都市林提供的森林生態系服務,尤其面對極端氣候表現,都市林更扮演吸存吐納水源、避減災的關鍵。只是長期來,都市林的經營管理往往重視景觀,未必重視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即選定新北市中和四號公園為都市林示範場域,透過與管理單位合作,結合本身專業及社區參與,一步一步建構複層與種類多樣的都市森林,這些經驗有望提供給社區、學校、行道樹及公園管理單位參考。
到處都是都市林 但不一定具備生態系服務功能
我們以為一座種滿樹的綠地公園,就會發揮生態系功能,調節都市的熱島效應、降低氣溫、維護生物多樣性、吸存二氧化碳、減緩空氣污染等緩衝功能,其實不然。
「一座長滿樹的公園,並不完全等同於一座生態系完整的都市林。健全的都市林應該是一個具有森林多層次的結構以及多樣性組成的森林生態系,如海綿一般的生命體。」林試所森林保護組長葛兆年說,與其種滿樹,不如仔細觀察原始森林是如何運作的,向大自然學習經營公園綠地都市林。
提到都市森林的定義,葛兆年說,廣義來說,只要兩棵樹以上,就可以稱為都市林,校園、公園、行道樹及庭園樹木都屬都市林的一環,綠地、綠廊、濕地及近郊森林也都是。這些都市林也如森林一樣,具備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服務功能嗎?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在缺乏目標管理下,能具備的功能十分有限。
「如原始森林般的都市林是現代人期待的公園綠地功能,但由於都市林是由人所選擇、營造的人工樹林,通常著重於種植綠美化的植物豐富景觀、樹種單一,雖然數量多、也成林,生物多樣性卻不理想。」葛兆年說,栽植規劃未考慮生態功能下,成林後生態功能也受限。
高度人工化、棲地瘠劣、過度使用、管理僵化、限制原生物種生存、外來入侵種擴張並缺乏社區意識,是目前都市林的窘境,而這問題已涉及都市林的經營技術,需要將林學與生態學專業融入都市規畫之中,一一突破。
生態系動起來 原生樹種打頭陣
要讓一座森林運作起來,關鍵在於打好底子。中和四號公園,面積11公頃,是人口密集的中永和地區,重要的綠色堡壘,歷經十幾年種種護樹運動,此地凝聚了一群關心城市發展的民眾,最具社區參與動員,這些條件使得中和四號公園成為林試所韌性都市林試驗場域。
示範區是一座小山丘,上面零零星星種著幾種樹,地面上則是修剪整齊的草皮,公園外的大樓襯托出這片綠地的珍貴。
一開始,研究團隊先進行綠色資源盤點,以植物為主,評估當地植物分布狀況,接著是土壤調查、了解當地土壤性質,再評估樹冠層到地被植群缺補,篩選上中下層次植物種類,逐層遞補;最後是監測生物多樣性,包括植物共生的鳥類、昆蟲以及真菌。
經過評估後,首波以現有的樹為基礎,種下72棵、12種中大型具有生態功能的喬木,原則是適合當地的原生樹種,並且兼顧物種多樣性;葛兆年說,傳統公園種樹是單一樹種大面積、排排站,這次特別凸顯物種多樣性以及複層經營的重要,每棵樹之間維持3公尺距離。
葛兆年解釋,在既有的公園綠地經營都市林,並非一定從大喬木種起,而是依據現況來補充,在人力經費充足下,可以同時進行。
抗污耐旱招蜂引蝶 原生樹種樣樣行
今年第一號颱風黃蜂影響,新北中和一早就斷斷續續下起雨來,山坡上新植的小樹苗,芽葉露出翠綠的本色。
林試所育林組特聘研究員陳芬蕙解釋,新植苗木不但選擇台灣原生樹種,也是低海拔分布的樹種,功能多元各異。例如都市中淨化空氣的紅楠、青剛櫟,將空氣中的污染物,像是二氧化硫代謝為無毒性的硫酸根離子,化為生長所需的養分;烏心石除了可淨化空氣,葉子提供綠斑及青斑鳳蝶幼蟲的食草,鳥類會利用花、果實。
同樣具有蜜粉源的還有烏皮九芎、台灣海桐,並增加都市不同時節食物資源,提高野生動物棲地品質。台灣海桐、鐵冬青及相思樹等樹種兼具抗旱及抗風及等特性。冬季變色落葉的烏桕,為公園增添不同景觀。它具抗污耐污吸收臭氧功能,果實和山柿、山枇杷及杜英,都是都市的野鳥,如五色鳥、麻雀、白頭翁的美食。
因為白花氣質優雅的四照花,深受社區居民喜愛,具有情感連結的鳥梨,也是社區民眾指名樹種。陳芬蕙說,鳥梨是小喬木,是早年許多公園看得到的樹種,早春開花、晚春結果,果實吸引鳥類聚集利用,此外,白花漂亮,不但適合人類觀賞,更招蜂引蝶,吸引昆蟲來訪。
未來陸續補入的灌木、小喬木,也將依據原生、適地及多樣性等原則,由此交織出具韌性的都市森林。
層層疊疊都市林 生態系服務功能始於打好支持性功能
都市林由於空間有限,營造多層次的都市林,是增加都市林生物多樣性的好方法。如何在空間有限的都市林中達到複層林的果效?陳芬蕙說,當我們走入都市林,一開始是水泥鋪面以及修剪得整齊的草皮,抬頭往上看,就是高度差不多的大樹,在大樹和草皮之間,就是稀稀疏疏地種著馬櫻丹、日日春這些綠籬植物,只是這並非森林的概念。
真正的森林是多層次的結構,稱為複層林,從最上面的樹冠層大喬木,到中層的中喬木、下層的灌木、底層的小灌叢,以及各式各樣的草本植物,地面上甚至有枯倒的樹幹;即使是地上的倒木,腐朽的木材提供很多生物食物來源,也提供分解者生活棲地,在倒木上,有相當多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功能,在都市中,成為源源不絕生產多樣性的產地。
這樣一個多層次結構,就能提供非常多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各式各樣的生態功能。
「生活在都市裡的生物也是都市的一份子,都市林理所當然提供這些生物重要的棲息環境。」葛兆年說,這項計畫也進行鳥類、地棲節肢動物(蜜蜂、昆蟲與蜘蛛)監測,協助提供多層次森林偏好植物清單,及棲地結構改善建議,以進行都市林動物棲地生態設計;並透過大型真菌調查比較,作為都市林經營管理的指標。
與此同步的是,與當地社群建立夥伴關係,推廣韌性都市林概念,邀請社區民眾參與植樹,培養公民科學態度,協助都市林經營。
「面對強降雨、乾旱或不正常氣溫等極端氣候衝擊,我們需要有緩衝的能力,還要能從衝擊中復原的能力,這就是『韌性』;韌性都市林不但保護都市的維生系統,更具多重生態和社會效益。」林試所長張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