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力市場揭新頁 年底即將上路的「電力交易平台」在買賣什麼?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灣電力市場揭新頁 年底即將上路的「電力交易平台」在買賣什麼?

2020年06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打破台電一家電力公司的獨佔局面,我國「電力交易平台」即將在年底試行,發電、售電、電力服務等民間業者都將加入市場競爭。台灣的電力自由化再往前邁進一大步。但是,電力交易平台買什麼、賣什麼?對民眾有什麼好處?電價會像股票價格上上下下嗎?還是會變得更便宜?更穩定?《環境資訊中心》專訪台電調度處,一探全新電力平台如何帶動台灣電力市場新一章。

電力市場交易價格是批發價格,會隨供需情況而有變動。圖片僅供示意。圖片來源:pwc

電力市場交易價格是批發價格,會隨供需情況而有變動。圖片僅供示意。圖片來源:pwc

電力交易平台在「買賣」什麼? 會影響民生電價嗎?

史上頭一遭,電力交易平台即將上路。這會是類似股票交易市場的架構嗎?電力價格會跟股市一樣上下變動嗎?台電調度處處長吳進忠首先澄清,電力市場交易價格是批發價格,會隨供需情況而有變動,但民眾所繳的電費屬零售價格,每年2次由經濟部成立「電價費率審議會」依據成本等因素決定。在政府的控管下,民生電價不會大幅波動。

電力市場與股票市場還有另一個差異,吳進忠說明,股票市場是以金流為主,電力市場除了金流外,還有電力流及資訊流,最重要的前提是電力供需的平衡與穩定。

在目前規劃架構下,「電力交易平台」涵蓋「容量市場」、「日前市場」、「即時不平衡市場」三個市場,分別針對兩、三年後才要建置的電力設備;供應隔天的電力供應;15分鐘內立即提供的電力,進行交易。

吳進忠說明,因應氣候變化,週間或假日,早、中、晚不同時段,每分每秒的用電需求都在變化。調度處會在前一天先預測隔日每小時的用電量,事先排好每小時各時段發電的機組與備用機組,這部分的電力交易放在「日前市場」;因應當天實際用電情況,「即時不平衡市場」要提供立即調整的彈性。理論上,要求機組能夠快速反應的技術要求較高,市場交易價格也最貴,但這也受實際供需量而異。

「容量市場」則是因應電廠汰換更新的時程預做規劃。由於新電廠開發計畫往往耗時數年,交易也須提前三、五年。

不同交易循序開放 今年底試行開放部分交易

台灣電力長期以台電為主,集發電業、售電業、輸配電任務於一身。過往,民營電廠、再生能源電廠、需量反應提供者,大都是將電力或服務直接賣給台電。未來,電力交易市場上路後,發電業、售電業、輸配電業、需量反應提供者都可以到市場上尋找買賣方,並不侷限台電。不過,這樣的改變並不會立即發生。

依據《電業法》規範,電力交易平台是等修法後6~9年(即2023~2026年)、台電要切割為發電、輸配售電二家公司後才會上路。為循序漸進開放市場,經濟部規劃今年底讓試行平台先上路,僅開放「日前市場」的「輔助服務」交易;有遠期電力需求時,也會適時開放「容量市場」;其餘則待試行進度,循序逐步開放。

台電從2014年開始推動輔助服務,內部的競標平台已行之有年。吳進忠解釋,電力交易平台上路後的差異在各廠商轉而在市場上公開報價,透過市場機制決定誰能勝出。

吳進忠表示,平台轉變外,台電近年也致力於讓更多型式的電力加入輔助服務,包括非傳統機組(例如電網級的儲能)、自用發電設備(例如公司的緊急發電機、製造廠的汽電共生)、需量反應聚合商(aggregator)等。

競爭者加入,電力服務走向專業、透明

電力交易平台上路,對民眾最切身的問題還是「電價」跟「穩定性」。理論上有了競爭,價格就會下降,但吳進忠澄清,電價受到燃料價格、發電結構,法規、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從各國經驗來看,無法歸納出有電力交易市場後,電價就會變便宜的結論。不過,肯定的是,競爭之下,會產生更多專業的電力服務,資訊也會更加公開透明。

許多人對2017年的815大停電記憶猶新。這場人為操作失當造成的意外,讓大潭電廠六部機組、420萬瓩電力中斷,670萬戶用電必須輪流停電。電力交易市場可以降低這類風險嗎?

吳進忠解釋,每天的備轉容量是根據最大機組的容量而訂,「不是」以曾發生過的最大意外為標準。以此為標準,台電除了一般用電外,每天額外準備約280萬瓩的電力。跳機意外如超過準備範圍,仍可能發生分區停電。不過,有了電力市場後,在意外發生時就可以向市場緊急購入電力。在市場有餘裕提供電力的情況下,受影響的民眾與時間都會減少。

產值提升 服務科技化 多樣化的電業人才需求增加

電力交易平台上路後,首先上路的是「輔助服務」。吳進忠從輔助服務2016年規模達97億元、2018年約109億元進而推估,未來每年將有成長10%以上的潛能。

比利時輸電系統運營商Elia。攝影:陳文姿
比利時輸電系統運營商Elia。攝影:陳文姿

民間加入輔助服務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種是藉由用電調整,將多出的電力賣給國家電網。例如調度產線製程,讓電力使用改到非尖峰時段。國外甚至會調整多家連鎖超市冷凍櫃的除霜時間,以集結足夠的電力。要做到這些調度,需要很強的資源管理與財務分析能力。在台灣電力交易平台上路初期,吳坦承,人才與市場都需要時間培養才能茁壯。

他表示,過去所有電力的服務都由「台電」一手包辦,缺乏市場競爭的情況下,具備電力領域的商業、法務、新技術等人才相當欠缺。日後,當各家發電與售電業者紛紛加入電力交易市場後,為增加經營績效,他們會聘用電力財務、電力經濟、電力會計等人才;交易增加後,法律糾紛也會變多,電力法務人才需求將跟著上升。為創造更多利潤、提供多樣性的服務產品,資通訊技術將被大量運用,帶動AI與大數據人才的加入。他期待未來更創新的電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