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ih Birol、Frans Timmermans/我們的歷史責任:打造韌性、兼容、綠色復甦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Fatih Birol、Frans Timmermans/我們的歷史責任:打造韌性、兼容、綠色復甦

2020年05月25日
文:法提赫・比羅爾(國際能源總署署長)、菲拉斯・堤孟思(歐盟執委會副主席);翻譯:趙家緯(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編按:歐盟即將在5月27日討論經濟復甦方案。自COVID-19危機以來,歐盟公民團體、政治人物以及企業均強調後續的復甦/振興計畫應以去年12月通過的綠色政綱為核心。而在復甦方案審議前夕,國際能源總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與歐盟主管綠色政綱的執委會副主席菲拉斯・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聯名發表「我們的歷史責任:打造韌性、兼容、綠色復甦方案」(Our historic duty: A more resilient, inclusive and green recovery)此投書。
將其全文翻譯如下,以供華文讀者討論該地綠色振興方案時參考。
菲拉斯・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圖片來源:歐盟執委會 European Union, 2020. Source- EC - Audiovisual Service
菲拉斯・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圖片來源:歐盟執委會 European Union, 2020. Source- EC - Audiovisual Service

新冠病毒危機突然爆發,許多人未及防備。但這理由並不適用於我們當前面對氣候與生態挑戰 — 長久以來科學研究已強調大規模與緊急行動的必要性。

當歐洲各國與其他國家急欲從今日的危機中重建,我們應當同時修補我們的經濟與星球,我們的健康與福祉均仰賴於此。

我們需要確保當我們走出封城(lockdown)狀態之時,卻彷如夢遊般走進了有害的「鎖定」(lock-in)狀態,持續仰賴上個世紀陳舊、高污染的技術以及過時商業模式。若我們為了促進經濟復甦得要支出數兆歐元,就應將其花費於正確的方式,投資於符合21世紀的潔淨、競爭、韌性與兼容的經濟體。

社會動能已然到來。在COVID-19危機之前,歐洲各個城市正在呼籲需要增加綠色投資,企業則已將其納入規劃,且民眾為此上街爭取。短短幾個月前,歐洲將綠色政綱視為其優先政策,現在其承諾要推動綠色復甦。這並非奢侈品,而為危機因應時的基本核心。

但為何要推動綠色復甦?且如何推動?

簡單來說,因為這從經濟與環境兩層面而言都是合理的。歐洲與其他世界各國,潔淨能源技術、潔淨運輸與潔淨產業的投資,正是可創造優質在地就業機會與促進經濟成長之道。

而這些投資將會有著我們更接近履行國際氣候與環境目標,且增進我們經濟體面對未來突發震撼的韌性。

在歐洲許多民眾的心中,2008與2009年的經濟崩潰的遺緒則是大銀行獲得紓困而民眾一毛未得。這次,我們不應該只是重振老舊系統,我們必須建立可直接有益於我們的公民與其後代的新系統。

國際能源總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ith Birol)。圖片來源:Friends of Europe(CC BY 2.0)
國際能源總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ith Birol)。圖片來源:Friends of Europe(CC BY 2.0)

我們必須將我們的資源投入可同時帶來立即與長期效益的可行計畫,例如房屋修繕、潔淨能源基礎設施與低碳運輸。

建築部門占歐洲的排碳量超過三分之一,而且有太多歐洲人因其隔熱極差且高污染性的供暖系統導致其能源支出負擔沈重。

可藉由推動「翻修浪潮」(Renovation Wave)重振擁有1500萬直接與間接雇用員工的營建業景氣,且可促使住家與公有建築的潔淨化與環境友善化。翻修計畫可以迅速啟動,且依據IEA分析,住宅節能修繕投資有六成左右會直接流向當地營建工人。

針對社會住宅、學校、醫院與其他高影響性基礎建設的專案翻修計畫,則可以幫助受創最深的社區且對於經濟復甦有莫大貢獻。

另一個案例則是運輸部門。針對潔淨車輛推出的舊換新計畫,搭配針對橫跨歐洲充電樁網絡投資計畫,將可大力幫助受創極深的汽車業,並促使歐洲轉換至潔淨車輛。

投資於安全與潔淨的都市運輸系統,包括氫能公車與輕軌,且促使鐵路旅運的復興,將有助於幫助無法買得起私家車輛的民眾,並降低購車意願。

當我們擺脫危機之時,我們必須要加倍努力協助煤礦與碳密集區域因應日漸潔淨與去碳化能源系統。

歐洲綠色復甦絕對不能遺落任何一人。若我們想維持氣候動能與支持歐洲產業,潔淨能源投資應作為復甦計畫的核心。風力與太陽能應當要獲得歐盟顯著的支持。

潔淨能源進程中其他兩個重要的新興元素為氫能與鋰電池,即將成為這個十年突破性的科技。當歐洲大陸擺脫危機並嘗試發展新的前瞻製造技術以利出口之時,這些技術應在歐洲運輸系統與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

如果歐盟掌握此次機會,將會取得在全球市場中的尖端競爭優勢。

若要成功,歐洲的領導者、企業與公民必須要大膽與勇敢。在COVID-19危機之中,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有效因應新常態(註),現在是展現我們亦可創造新常態。是時候了,讓我們超克過去認識的世界,致力於打造我們想望的未來。

註:原文為New reality,但新現實一詞,在台灣較少使用,所以在此翻譯成新常態。

※ 本文轉載自譯者Medium

作者

趙家緯

台大環工所博士,現為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台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程兼任助理教授。長期參與台灣氣候與能源政策之公共討論,近期聚焦於台灣淨零轉型路徑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