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陸蟹發現5新種2新紀錄種 港口溪佔4新種穩坐「陸蟹之河」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墾丁陸蟹發現5新種2新紀錄種 港口溪佔4新種穩坐「陸蟹之河」

2020年07月20日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恆春半島陸蟹家族再添新成員!中山大學博士候選人李政璋在墾管處支持下,歷經3年陸蟹調查研究,發現擬相手蟹科5新種、2新紀錄種;其中4個新種來自港口溪,使得港口溪陸蟹總數累積達49種,穩坐「陸蟹之河」寶座。

恆春半島港口溪陸續發現陸蟹新種,從45種增加為49種,而有陸蟹之河美稱。圖片來源:墾管處
恆春半島港口溪陸續發現陸蟹新種,從45種增加為49種,而有陸蟹之河美稱。圖片來源:墾管處

擬相手蟹科家族添新成員 5新種2新紀錄種

5新種包括金額擬相手蟹(Parasesarma aurifrons),以額頭有一條金黃色的橫帶得名;血螯擬相手蟹(P. sanguimanus)則指雙螯為顯眼的血紅色;兩種陸蟹除了在港口溪河口發現外,也棲息於保力溪口。

稀有的寬腹針肢蟹(Bresedium eurypleon),因其第6腹節比近緣種短足針肢蟹(B. brevipes)寬大而得名,在港口溪第一次發現後,於後灣海岸林裡也有族群。

延遲仿相手蟹(Sesarmops mora)因複雜而長久的鑑定史得名,此物種早於2000年初在菲律賓發現,但身份未被確定,直到近年再度於港口溪調查時發現而重啟相關研究,直到20年後才正式發表;目前台灣只記錄於港口溪下游。

鑽斑擬相手蟹(Parasesarma gemmatum)」於墾丁海岸林外圍的高位珊瑚礁發現,全球只於台灣發現,屬特有種。

兩種新紀錄種,包括民島仿相手蟹(Sesarmops mindanaoensis),過去只於菲律賓民答那峨島發現、記錄,首度在台灣記錄,而且只發現於滿州港口溪下游;藍氏擬相手蟹(Parasesarma lenzii)則於澳洲、菲律賓記錄到,台灣首度於墾丁海岸林外圍的高位珊瑚礁發現。

延遲仿相手蟹(Sesarmops mora)因複雜而長久的鑑定史得名,歷經20年才確認身分。圖片來源:墾管處
延遲仿相手蟹(Sesarmops mora)因複雜而長久的鑑定史得名,歷經20年才確認身分。圖片來源:墾管處

金額擬相手蟹(Parasesarma aurifrons),以額頭有一條金黃色的橫帶得名。圖片來源:墾管處
金額擬相手蟹(Parasesarma aurifrons),以額頭有一條金黃色的橫帶得名。圖片來源:墾管處

擬相手蟹科分類複雜 跨國比對標本一一爬梳

擬相手蟹科陸蟹一直是分類學者欲爬梳清楚的類群。由於相關文獻資料較久遠、圖片不夠精確;相關的標本也相當有限,可能找不到,或存放時間過久,狀況不是很好,取得DNA不容易、甚至無法取得。另外,蟹類物種比對一定要有雄性標本,例如交接器及螯掌須從雄性個體才能看出差異,但大多數種類標本只有母蟹,增加比對的困難度。

其實李政璋一開始也都是採集到母蟹,陸蟹習性相當隱密,只有釋放幼苗時才會出現,而且一定是母蟹。後來在墾管處計畫支持下,才有足夠的資源及調查努力量,慢慢追蹤公蟹的棲地,得以採集比對。此次研究有些分工,李政璋負責型態比對,分子序列比對則與中興大學教授施習德合作。

他舉血螯擬相手蟹為例,原以為是雙齒擬相手蟹(或稱雙齒仿相手蟹)(Parasesarma bidens)、從雙齒擬相手蟹分出來。

雙齒擬相手蟹在台灣是廣布種,但在墾丁發現的族群螯掌是血紅色,這個特徵讓他懷疑是新種,幾經比對,起初以為是印尼的環指擬相手蟹。不過,這個物種雄蟹螯指的顆粒,呈現環狀紋路,但台灣的這個新種並沒有這個特徵。為此,李政璋從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索取型態相似的物種標本進行比對,經過大規模型態比對,確認台灣發現了新種。

血螯擬相手蟹(Parasesarma sanguimanus)原認為是雙齒擬相手蟹,經過大規模標本型態比對,才確定是新種。圖片來源:墾管處
血螯擬相手蟹(Parasesarma sanguimanus)原認為是雙齒擬相手蟹,經過大規模標本型態比對,才確定是新種。圖片來源:墾管處

寬腹針肢蟹(Bresedium eurypleon),因其第6腹節比近緣種短足針肢蟹(B. brevipes)寬大而得名。圖片來源:墾管處
寬腹針肢蟹(Bresedium eurypleon),因其第6腹節比近緣種短足針肢蟹(B. brevipes)寬大而得名。圖片來源:墾管處

棲地豐富多元造就陸蟹多樣性  河川工程瞬息改變

據李政璋2019年的研究統計,港口溪的陸蟹物種共45種,加上最新的發表的4個物種共49種,是恆春半島保力溪、後灣、香蕉灣、港口溪、出風鼻等,五大陸蟹熱點物種數最高之處。

「港口溪高度的陸蟹多樣性,表示此區的環境歧異度很高,能讓多種生物利用,陸蟹只是其中一個指標。」李政璋說。只是,台灣的許多河川都面臨著河川整治以及周邊環境的人為開發,嚴重降低環境歧異度,也使生物多樣性跟著降低。

他舉過去發表的新記錄陸蟹「特異折顎蟹」(Ptychognathus insolitus)為例,墾丁後灣海岸林的一小溪口,是牠在台灣唯一發現的棲地,發表時數量相當多;然而不到一年,這個小溪口就因人為的土石覆蓋,使得整群特異折顎蟹潰散,一度消失無蹤。幸好棲地是被土石覆蓋,而非水泥填實,幾年因颱風逐次沖開,族群逐漸回復。

墾管處表示,港口溪為園區內最長且最廣泛的溪流,且由於棲地多樣化而資源相當豐富,然因部分河段沖蝕嚴重需面臨工程整治;墾管處承諾,面對相關工程申請案會謹慎評估,以維護港口溪陸蟹棲地。

墾管處於2016至2018年以補助計畫支持李政璋進行陸蟹研究。副處長許書國表示,國家公園具有保育、研究及教育等功能,除委託學者進行各項調查,也提供每年50萬元經費支持研究生,將墾丁國家公園視為科學研究基地、進行基礎研究,每項計畫每年可獲得10萬補助,透過這項計畫鼓勵更多研究生投入野外調查。

墾管處支持願意野外調查的研究生,以園區為科研基地進行基礎調查。圖為李政璋調查陸蟹棲地現場。圖片來源:李政璋提供
墾管處支持願意野外調查的研究生,以園區為科研基地進行基礎調查。圖為李政璋調查陸蟹棲地現場。圖片來源:李政璋提供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