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地面型光電因為進駐農地、濕地、山坡,掀起一波檢討聲浪。屋頂光電要向前衝,阻力是什麼,又該如何增加助力?
屋頂違建在台灣是普遍現象,為了解決裝設太陽能板的問題,政府在2017年提出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計畫,放寬四米五以下的違建,可以申請裝設光電板。
綠能屋頂實施三年下來,只有七個縣市政府積極響應,民眾可以先跟縣市政府申請,再由縣市政府遴選的業者施工營運。違建屋頂加裝光電板可以幾種形式:分別是結構分立、結構共構或直接鋪設,但實際上還是以直接鋪設為主。
台南市是最早推動綠能屋頂的縣市,南興里里長施柏男是其中一戶。他說,鐵皮屋原本非常熱,加裝光電之後溫度下降了三度。業者每個月會將售電收入的10%回饋給屋主,以一個30坪屋頂來說,一個月回饋金約650元。他原本想以自己作為示範,希望整排住戶都能建置光電,現實上卻遇到問題。
由於屋頂違建參差不齊,有的違建加蓋到兩、三層,影響鄰居裝太陽能板的權益。另一方面中央法規雖然鬆綁,但地方政府的認定又是另一回事。新北市庶民發電合作社也指出,違建要裝光電,地方政府還是難放行。建議應該針對不同違建型態,在申請光電板時適度放寬。
許多人在頂樓加蓋鐵皮,只是為了防水隔熱,目前法規也已經放寬,四米五以下的鐵皮屋頂四周沒有封包,就可以合法申請安裝光電。
家戶屋頂光電進展緩慢的另一個原因是:申設流程繁瑣,導致廠商意願不高。
住家之外,其實市場、停車場、休息站等等,都有很多可以裝置光電的空間。目前政府已盤點7000多棟公有屋頂,學校屋頂是推動重點。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在屋頂上加蓋光電,一年多了40幾萬的租金收入。
不過並不是每棟學校或公有屋頂都有裝光電板的條件。承攬大專院校屋頂光電的業者表示,他們盤點過70間大專院校,最後實際裝設的只有57間,有些受限於饋線,有些學校屋齡老舊沒有使用執照,甚至有結構安全問題。
台灣工業區廠房的屋頂面積寬廣,而這些工業區也是用電最大的地方。2019年工業用電就占全國用電量的56%,這些用電大戶是否該負起綠電的責任?
2019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要求用電大戶需使用一定比例的綠電,2020年2月能源局公告初步規劃,5000KW以上用電大戶,必須使用裝置容量10%以上的再生能源或儲能設備,若這些大戶都選擇裝設太陽光電,大約可創造1.2GW的裝置容量。
草案預告至今,工商和民間團體仍無法達成共識。工業總會希望緩衝期要再延長,民間團體則認為,現行草案對用電大戶定義門檻太高,應該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
使用綠電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國際大廠包括蘋果、微軟等,都已承諾使用100%綠電。在國際壓力下,國內大廠對綠電的需求也日益殷切,但這樣的需求會不會加深土地的負荷?
2019年,由四個年輕人組成的綠電售電公司,就主張賣給企業的每度綠電都來自屋頂,不會帶來生態衝擊。這個年輕的售電公司正努力開闢新的電力市場,契機就在屋頂。每座屋頂都可以是發電站,透過轉供的模式,賣電給廠商。
政府訂出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的目標,到2020年6月,屋頂型光電已經達到3.57GW。若要加快腳步,地方政府的態度必須更積極,而用電大戶也應該負起責任,才能讓光電在對的地方,發揮最大效益。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屋頂光電的未來】
08/24(一) 22:00首播
08/29(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