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威風場許可遭退 達德能源11點駁民航局 稱「飛安是假議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麗威風場許可遭退 達德能源11點駁民航局 稱「飛安是假議題」

2020年09月03日
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孫文臨 報導

德商達德能源(WPD)規劃在桃園外海興建風場,早在2017年通過環評,卻因鄰近桃園機場,遲遲未取得民航局同意,8月24日慘遭能源局以「要件不符」退回其電業籌設許可申請。

達德能源今(3日)提出多達11項證據反駁能源局說法,並由董事長王雲怡出面。王雲怡強調,整個風場都在桃園機場禁限建範圍外,「民航局於法無據不得限制開發。」並以「飛安是假議題」回擊。他說,目前已投入的直接成本達26億以上,呼籲經濟部出面協調。達德也在評估提起訴願的可能性。

達德集團董事長王雲怡

電業籌設許可遭退回,達德能源董事長王雲怡今(3日)出面駁斥「飛安是假議題」。孫文臨攝

台灣最北端離岸風場  原定今年動工  卻遭駁回

達德能源子公司麗威風電的「桃園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計畫」於2017年7月通過環評,並於2018年能源局遴選以第一名取得350MW的併網容量資格,是目前台灣最北端的離岸風場。

麗威依法向能源局申請電業籌設許可,卻因民航局不同意,遭能源局以「要件不符」於退回。雖然依法可重新申請,但仍需獲民航局同意,原定今年就要動工的時程也受影響。

事實上,民航局在2015年、2016年函復麗威公司,就提到其申設案影響飛航作業。之後在立委協調下,才同意由麗威公司辦理研究評估,並經第三方專業獨立公正機構驗證。

達德於是在2018年委託航空事務教育基金會進行研究,由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教授宛同主持,完成「桃園離岸風力發電場與桃園國際機場飛航作業影響評估報告」。研究結果顯示,此案風機距離桃園國際機場已有相當距離,「無論航空通信、助導航、監視設施服務效能皆無影響。」

該份研究報告通過三個國外單位驗證,分別是瑞典獨立企業集團(Independent Business Group-Sweden,IBG)、德國空中巴士國防與太空公司(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GmbH)及英國呼叫能源(Pager Power),確認不影響桃園機場運作,無需緩解措施及任何其他更動。

隨後,達德便將該份報告提交民航局審查。

達德集團工程規劃部總監林世豪

達德集團工程規劃部總監林世豪說,麗威風場與桃園機場跑道有10公里之遙,不會影響飛安。孫文臨攝

雷達通訊:民航局憂干擾  達德報告稱僅單一雷達被屏蔽

然而,雙方對於同一份報告有不同看法。

民航局認為該報告顯示出,「風場對桃園機場附近空域的航空通訊、航管雷達、氣象雷達之監視訊號有無法忽視的負面影響」,並可能造成陸空無線電無法連繫、航機雷達訊號自航管雷達螢幕消失及機場氣象測報精準度下降,卻未提出緩解措施,即定論影響輕微、可忽視。

對此,達德集團工程規劃部總監林世豪指出,該報告提及離岸風機設置僅會對單一雷達產生1.7%的遮蔽。

「但飛航雷達不只一顆,民航局使用中的飛航管理系也採用多雷達資料融合技術,融合衛星定位座標、不同位址之多套次級雷達及多點定位系統等雷達信號源,達成相互彌補之最佳雷達信號涵蓋運作。」

林世豪強調,此案風機高度不會涉及航機與塔台之間的通訊路徑,且大屯山上的無線電基地台,可確保航空通訊無阻礙,亦無陸空無線電無法連繫的疑慮。

航空事務教育基金會顧問曾龍威也說,單一雷達被屏蔽可以透過技術來解決,「以松山機場來講,附近有許多天然屏障造成雷達屏蔽,也是透過裝設其他次級雷達來彌補,並不構成飛安問題。」他認為,麗威風場百分之百沒有飛安疑慮。

航空事務教育基金會顧問曾龍威

航空事務教育基金會顧問曾龍威保證,達德的麗威風場100%不會影響飛航安全。孫文臨攝

H1航線:民航局稱風場亂流將限縮航線 達德指風場方向與航線平行

民航局指出,該風場及其造成的亂流將限縮「H1」航線可用寬度,增加駕駛員目視飛航操作風險。林世豪反駁,風場方向與機場跑道平行,尾流方向往南,並不會造成亂流影響H1航路,「風機距離H1航道中心線超過2.5公里以上,大於1.8公里的緩衝帶,因此航路有足夠空域可使用。」

林世豪說,離岸風機高度約191公尺,遠低於飛機數千公尺的飛行高度,且H1航路上已經有許多陸域風機,也沒有對飛安造成威脅。

此外,針對民航局會議紀錄中,「麗威所提的第三方驗證報告『桃園離岸風場高層技術報告審查』內容僅兩頁,⋯⋯,無具體說明驗證過程方法。 」林世豪說明,瑞典IBG研究採最大影響可能性評估,會在必要時提出緩解措施,「但依據實際操作經驗,本案緩解措施是不必要的。」

針對風機是否影響雷達運作,林世豪解釋,三個國外單位驗證中,德國空中巴士從雷達工程角度的研究結果顯示,「機場端無需就本案所規劃風機進行任何其他更動。」另有英國「呼叫能源」評估航空事務教育基金會報告,原則同意其報告的結論,「驗證本案不影響桃園機場運作。」

達德能源桃園麗威風場位於桃園機場禁限建範圍外。達德能源提供

達德能源指出,桃園麗威風場(紅框線處)與桃園機場起降路徑無涉。達德能源提供

禁限建範圍:民航局稱航班起降必經 達德喊冤 整個風場都在範圍外

民航局指出,麗威風場位於桃園機場起降航班必經路線,且部分風機位於精確儀器進場設施(ILS)有效範圍內,卻未見模擬分析,也沒有針對桃園機場第三跑道、航空城等政策規劃進行評估分析。第三跑道完工後,雷達、導航設施、飛航操作等範圍將更接近風場,「相關研究內容闕如。」

對此,林世豪拿出圖示說明,民航局公告桃園機場跑道4公里範圍內限建高度45公尺,6公里內為禁限建範圍,《民航法》規定在禁限建範圍有高度限制,在禁限建範圍外則不受限制。

林世豪說,整個風場在桃園機場的禁限建6公里範圍外,不可能有部分風機位於ILS範圍中。

達德能源桃園麗威風場位於桃園機場禁限建範圍外。達德能源提供

達德能源強調,桃園麗威風場位於桃園機場禁限建範圍外,合法申請籌設許可。達德能源提供

林世豪說,對民航局說法百思不得其解,「麗威風場邊界距離現有的禁限建界線有3.1公里,實際風機距離機場跑道有10公里之遙。」他說,保險起見也針對規劃中的第三跑道,預估了啟用後擴大的禁限建範圍,「仍與風場有1.9公里的距離,現有很多陸域風機都比麗威風場更靠近機場,為何陸側建築卻無飛安疑慮?」

民航局不接受報告、不同意設置  達德董事長斥「航安假議題」

民航局今年6月審查麗威所提報告,最終決議為「建議不應設置」,理由為麗威風場對桃園機場造成負面影響,卻無具體緩解措施;報告顯示風場對部分重要設施具有影響,但未予以具體分析,亦未就不同階段進行風險管理;第三方驗證報告缺乏驗證之過程及方法,亦未提供足夠資訊以支撐驗證結論,「麗威公司之影響評估報告及第三方驗證報告不予接受」。

達德集團董事長王雲怡質疑,《民航法》明確規定,有飛安疑慮應公告禁限建範圍,「但現在麗威風場明明沒有在範圍內,卻又說有飛安疑慮,代表桃園機場有重大的法律漏洞。」

王雲怡說,民航局若依法公告該場址屬禁限建範圍,麗威也不會違法開發,「台灣是一個法治國家,現在風場沒有在禁限建範圍內,我們依法申請劃設,卻遭到否決,作為一家外商企業無法理解,也不能接受。」

達德指出,桃園離岸風場通過環評迄今3年,民航局從未修訂禁限建範圍,也未能確切提出所謂「具體的航安疑慮」。王雲怡說,飛安的問題應透過科學來檢驗,達德也投入上百萬美金做了非常多的研究跟論證,讓海外機構來評估,民航局卻只說反對,沒有具體的法源依據和合理說法,「飛安在麗威是假議題,是不存在的問題。」

達德呼籲經濟部出面協調 指將影響外商投資

王雲怡強調,麗威不是全世界第一個設在機場旁邊的風場,也不是最靠近機場的風場。丹麥哥本哈根機場十海浬內就有74座離岸風機,「其他國家可以,為什麼麗威不行?」他說,民航局應進一步去了解實際狀況,經濟部能源局也應介入協調。


達德集團工程規劃部總監林世豪指出,許多陸域風機都比麗威風場更靠近機場。資料照,孫文臨攝

達德強調,此案關係國家重大建設進度以及跨國投資,若單憑民航局一次性會議結果誤導,造成此案遭到解約,將阻礙綠電建設進程,更使外資對於台灣投資產生疑慮。

王雲怡透露,目前達德已經與國內許多供應商完成簽約,產業關聯性(國產化)也比政府要求得更高。整個風場投資金額約590億元,包含環評、地質鑽探及工程初步設計,已經投入至少超過26億元,結果民航局扣了達德一個影響航安的帽子,「不確定性真的太高,絕對會影響到國際企業的投資意願。」

對此,能源局表示,業者申請電業籌設許必須所有機關不反對才符合要件,既然民航局有飛安疑慮,經濟部尊重民航局看法,駁回麗威風場籌設許可。按照行政契約,達德須於今年底前取得籌設許可,若逾期可罰款或直接與業者解約。

達德提出11項反駁證據
1. 機場10 浬半徑內35座陸域風機運轉10餘年,飛安無虞
2. 全球知名機場與風場共存案例多,未見飛安疑慮
3. 第 1、第 2 以及規劃中之第3跑道運作不受本案影響
4. 本案風機非在H1 航道範圍,氣流亦不影響 H1 航線
5. 本案不影響航空通訊及無線電連繫
6. 民航局飛航系統採多雷達資料融合技術,本案不影響雷達監視訊號接收
7. 本案場址位於禁限建範圍外,無飛安問題
8. 國內財團法人航空事務教育基金會研究顯示本案設置不影響桃園機場運作
9. 瑞典 IBG驗證顯示本案不影響桃園機場運作,無需緩解措施
10. 德國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GmbH 驗證顯示本案不影響桃園機場雷達運作
11. 英國 Pager Power 驗證顯示本案設置不影響桃園機場運作

作者

孫文臨

又名小鹿,經常把筆搬來搬去,喜歡潛水、爬山、旅行、音樂、文學、電影、煮咖哩、吃甜點...族繁不及備載。身而為人有點抱歉,也以鹿刻Luke為名寫字,努力辨識海中每一滴水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