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珊瑚海(上):高溫來襲 海洋住民垂死前的最後掙扎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白色珊瑚海(上):高溫來襲 海洋住民垂死前的最後掙扎

2020年12月07日
公視記者 于立平、柯金源、陳添寶、賴冠丞;水下攝影 柯金源、郭道仁、陳玉慧

2020年台灣的海洋,異常的美麗,許多珊瑚散發出螢光的色彩,以及刺眼的白。美麗,其實是珊瑚死亡的前兆,從東部的蘭嶼、綠島到南部的小琉球、墾丁 ,還有澎湖以及東沙環礁,甚至東北角海域無一倖免。

台灣的海洋,面臨最嚴峻的一次珊瑚白化事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珊瑚有機會復原嗎?


2020年蘭嶼海域的珊瑚白化。

高溫來襲 海洋裡的住民怎麼辦

海邊滿是戲水的人潮,在炙熱的陽光下感受不到微涼的秋意,2020年秋季的氣溫是台灣平均氣溫史上第三高,時間再往前推到夏季7月份,全台高溫炎熱,台北連續17天飆破36˚C,甚至以39.7˚C的高溫創下歷史紀錄,陸地上很熱,而海洋裡也是熱。

從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珊瑚礁觀測系統來看,紅通通的地方,就是透過衛星監測到海水表面溫度較高,恐怕會發生珊瑚白化的海域。7月台灣南部海域一片紅開始拉警報,8月連台灣北部海域都進入嚴重警示。

為什麼台灣的海洋會發燒呢?主因是南中國海有一股暖水團,一路往北推送,來到台灣附近海域,再加上今年是台灣56年來,首次夏季沒有颱風登陸,溫度較高的海水沒有機會受到擾動,導致許多地區的珊瑚熱到受不了。

東部綠島與蘭嶼 水深二三十米珊瑚依舊白

我們跟著綠島的老船長蔡居福出海,看看變熱的海洋到底怎麼了?拜訪的第一站是台灣年紀最大的珊瑚——大香菇,這位上千歲的老朋友,在4年前受到莫蘭蒂颱風大浪的侵襲而傾倒,健康狀況早已不如從前,這次也因為海溫上升而白了頭。

幸好大香菇的病況不算太嚴重,不過來到綠島的南邊龜灣海域,珊瑚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潛入海中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珊瑚像枯骨一樣佈滿海底,甚至到了水深20、30米,依舊可見到白化的珊瑚,有些珊瑚出現異於往常的鮮豔色彩,這是珊瑚為了抵禦紫外線與高溫的求生技能,釋出色素保護自己 ,就像是垂死前的最後掙扎。


台灣年紀最大的珊瑚—大香菇,這次也因為海溫上升而白了頭。

靠海維生數十年,老船長對於綠島海域甚至比陸地還熟悉,眼前卻是他從未見過景象,為什麼呢?

何旻杰是中研院綠島海洋研究站的研究人員,他從長期監測的資料觀察到近5年來綠島的海水溫度年年增高,2020年達到最高溫;夏季時,水深十米以上都超過30˚C,甚至有些地方到達32˚C。

珊瑚最適合生長的水溫,大約是20℃到28℃之間,如果水溫持續超過30℃,珊瑚就會產生白化現象,這是因為珊瑚主要倚賴體內的共生藻,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這也是珊瑚色彩的來源。當水溫太高不適合共生藻居住,它們會離開,如果水溫下降共生藻還會回來,如果持續高溫,珊瑚最後就會死亡。

何旻杰表示,目前綠島珊瑚白化最嚴重的區域是西南岸及南岸,主要因為暖水團直撲而來,他估計許多白化的珊瑚已經死亡,未來不只珊瑚群聚與物種組成會改變,可能要5年到10年的時間,綠島的珊瑚才能恢復以前的榮景。

綠島的珊瑚受災慘重,而同樣在台灣東部的蘭嶼呢?

夏曼‧藍波安是知名的海洋作家,家鄉的這片湛藍海洋是他寫作的養分來源,也是他的獵場,一直以來遵循著傳統方式徒手獵魚,只獲取家人夠吃的漁獲。夏曼說達悟族人稱礁石為kakawan,其中一個涵義是陸地上的森林,也就是魚類聚集的地方。達悟族人貼切的形容出珊瑚礁的重要性,不過今年蘭嶼的珊瑚礁不一樣了。

蘭嶼的海水清澈,陽光輕透,我們彷彿進入一個奇幻的國度,珊瑚有螢光紫、螢光綠、還有鋪天蓋地的白,往年夏天水溫高,偶而可見到零星珊瑚白化,大家稱它為夏天白,今年到了秋天還在白,這是63歲的夏曼,從未在蘭嶼見過的景象。

珊瑚有機會復原嗎?為了監測病況,學術界將珊瑚白化的程度分成6個等級,如果到了第4級及第5級,代表這個珊瑚的生命已接近尾聲,第6級就是宣告死亡,回天乏術。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的研究人員,長期在蘭嶼進行珊瑚生態研究,這次他們調查了蘭嶼海域的6個地點,發現愈往南的珊瑚白化比例愈高,其中最南邊的青青草原海域白化程度最嚴重,林哲宏博士表示大約超過6成以上的珊瑚都已經面臨4級以上的白化,也就是說未來很可能會死亡。

從海溫資料顯示,青青草原海域,6月、7月的平均海水溫度,都超過30℃,等於珊瑚連續泡了2個月的熱水澡,當地潛水業者索鈴雄,也感受到海水溫度的變化,更憂心萬一失去珊瑚,生態一去不復返怎麼辦,畢竟海洋是他們的生活命脈。

索鈴雄的擔憂,也是許多小島居民的心聲,不只蘭嶼、綠島,屏東小琉球的珊瑚,也逃不過高溫的襲擊。

小島居民憂心珊瑚一去不復返 海洋是生計來源

小琉球是一座由珊瑚礁形成的島嶼,從空中鳥瞰,獨特的海岸地景,一覽無遺,不過,從礁岩上出現的一連串白色斑塊,就可以看出珊瑚白化的嚴重狀況。

潛水教練阿貴說,整個小琉球海域,幾乎都有每個區域都有珊瑚白化,從小在小琉球長大,他煩惱珊瑚礁生態會每況愈下,因爲他曾經見證小琉球的海洋資源,從豐富走向枯竭,當年過度擷取海洋資源的後果,就是讓島嶼一度蕭條到谷底,近年來受惠於海龜的熱潮,才讓小琉球再度火紅起來。


因為過度擷取海洋資源,小琉球一度蕭條到谷底,近年來海龜熱潮,才再度火紅起來。

熱愛海洋的蘇淮,為了紀錄海龜,5年前移居小琉球,他特別關注當地海洋環境的變化 ,跟著蘇淮來到他經常觀察海龜的熱區,一下水就與海龜近距離相遇。有些海龜正在珊瑚礁覓食,享受藻類大餐,而浮潛遊客也在體會與海龜共游的樂趣,不過仔細看,支撐整個生態系的珊瑚,許多已經被藻類附著,甚至全數覆蓋,暗暗黑黑失去光彩的珊瑚,正逐漸步入死亡。

重病珊瑚需要休養生息 觀光遊憩廢水排放雪上加霜

根據1997年台灣珊瑚礁生態總體檢紀錄,小琉球附近海域的珊瑚有50%到80%早已遭到破壞,再加上近年來小琉球觀光人數持續增加,住宿開發、廢水排放 、垃圾問題 、遊憩壓力,都讓珊瑚復原之路愈來愈艱辛,這次的大規模白化再度給珊瑚礁生態系重重一擊。

如今白色的珊瑚就像是重症的病人,靜靜的等待奇蹟,在最虛弱的時刻理當好好休養才能恢復元氣,沒想到卻遇上了所謂「報復性旅遊」,各地的珊瑚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白色珊瑚就像重症病人,在最虛弱的時刻要好好休養,沒想到卻遇上「報復性旅遊」。

沒有經過妥善處理的廢水流入海洋,垃圾與漂流木充斥著海底,人們一腳一腳踩踏著珊瑚,陸地上的建設繼續進行,這些都讓珊瑚的病情雪上加霜。

看著家鄉的海洋,綠島老船長感嘆,面臨這麼多苦難,珊瑚不死也難。

當死亡成為定局 ,與珊瑚依存的生物們呢,生態系會有哪些轉變,未來將是什麼樣的世界?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白色珊瑚海】

12/7(一) 22:00首播
12/12(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