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前瞻水環境計畫,各地不斷進行河岸、海岸改善工程,經費少則千萬,多則數億。一群來自民間的專家學者,關心執行成果和對生態的影響,組成評分團進行公民監督,要為前瞻水環境計畫,頒發金蘋果與爛蘋果獎。
為了面對氣候變遷,兼顧防洪、水資源及水環境等需求,政府在2017年核定「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推動「水環境建設」,進行改善工作。前瞻水環境建設,設定穩定供水,防洪治水,及改善水質與生態3大目標。環保團體為進行監督,組成台灣河溪網,自籌經費,邀請各界專家學者,擔任評分老師。
從2019年開始每年現勘,總分100分中,自然生態、社會功能、執行效率,各占30分,景觀設計占10分,其中最注重自然生態功能。2020年完成的前瞻水環境建設工程,共計48件,分布在15縣市,河溪網邀請的評分老師,前往各地現勘,並有各縣市主管人員與設計廠商,說明工程目的。
新竹香山的南寮漁港,新的堤防工程,減少消波塊,以大型石塊取代,並設計魚鱗堤岸,成為打卡景點,卻有不易維護的問題。新竹頭前溪規劃左岸,原本河岸地區是廣大雜木林帶,經過人工整理,成為大草原,地貌變更。在苗栗地區,西湖溪建設新的景觀大橋,在河岸設計自行車道,進行景觀改造。
評分人員也前往離島,進行現勘評分。來到小金門清遠湖,生態專家洪清漳說明當地原有生態。清遠湖執行前瞻水環境計畫後,高度水泥化,提高了水位,改變棲地環境,並在湖區填土,減少濕地面積。
金門的金沙溪沿岸,是保育類水獺的重要棲地,台灣大學教授李玲玲早期調查時,發現相當高的分布密度。但是前瞻計畫工程,將河岸水泥化,形成一道障礙,阻隔水獺的通行。
台南鹽水的月津港,過去是繁華的河港,每年舉辦燈會活動,吸引許多民眾。台南市政府推動前瞻計畫,將淤積的舊河道疏浚開通,打造親水空間。在河道附近,設置礫間處理場潔淨水質,然而在污水下水道全面接管,達成雨污分流之前,各縣市多數利用截流取污的礫間處理,水質看似乾淨,卻有過高的生菌數,民眾無法真正親水。
歷經半年時間,前往15個縣市探查每件前瞻水環境工程,綜合評分結果,由台南社大吳仁邦老師代表公布今年的金蘋果獎。同時,有3件工程因為嚴重影響生態,獲得爛蘋果獎。
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廖桂賢副教授根據去年和今年的評分分析,水泥工程造成生態劣化,去年23件中,有10件劣化,占比43.4%;今年48件中,有22件劣化,占45.8%,還是有將近一半造成問題。許多地方縣市將前瞻計畫的預算,當作觀光工程的經費來源,多數做景觀河道、自行車道、沿岸步道及廣場等設施。
透過金蘋果、爛蘋果評分,提供政府部門進行反思,如何改善。讓前瞻水環境計畫,成為復育河流生態的行動,改變景觀工程思維,是未來的計畫核心。針對生態檢核未能落實,水利署認為,問題在工程人員,把計畫當作業務執行。立委洪申翰則希望在計畫執行前,能有更多公民參與。
前瞻水環境計畫,不只是景觀改善,而是反思過去破壞生態的修復計畫,才能讓環境永續,萬物共好。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前瞻吃蘋果】
12/28(一) 22:00首播
1/2(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